参与运动的人群日益壮大,很多人也都从运动中收获健康。运动的人多,也让更多的人关注运动,了解运动,同样的对运动监督也有更大的需求。在众多的运动监督指标中,心率无疑是最为简单、成熟的方式了,各种的心率带、心率表,都可以让我们能及时的获取自己的心率数值,有经验的人甚至用一只手一块秒表都能测出来。而且心率对运动强度的反应非常的灵敏,尤其是跑步、骑车、游泳等全身性的运动,强度的大小很快就能从心率的快慢中反应出来,非常的方便。

心率的概念: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次数,单位是“次/分钟”,英文简写是“bpm”,是人基本的生理指标之一。

心率级别划分(几种常用心率的解读)(1)

心率的几种类型:

基础心率。是人在清醒状态平躺、没有任何活动时的心率,通常需要他人或者借助设备进行测试。基础心率是仅次于深睡心率,是人第二低的心率水平。由于基础心率不好测量,因此在日常中很少会用到,在运动训练中,基础心率可以用来评价运动员能否适应当前的训练强度的一个参考指标,会在开始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调整训练强度或者运动员身体出现疲劳反应等时候进行监测,以评价运动的效果和调整运动安排。

安静心率。是指安静坐着或平躺着,充分休息(比如静坐5分钟)后的心率,剧烈运动后需要休息的时候适当要延长。安静心率普通成年人正常范围是60~100bpm(次/分钟),理想范围是60~80bpm。低于60bpm或者高于100bpm,属于非正常情况,此时需要结合其他的指标,来作进一步的判断,看是否需要相应的治疗。安静心率是我们日常用的比较多的,也可以替代基础心率来评价当前自己的运动是否合适。

心率级别划分(几种常用心率的解读)(2)

正常来说,健康成年人的安静心率为60~100bpm,低于60bpm为心动过缓,高于100bpm为心动过速。通常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并不作为单纯的指标来评价心脏是否出现异常,要结合其他的指标,比如血压、体力活动等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判断的。未成年人,尤其是婴幼儿,心率会很快,通常会超过100bpm,150、180bpm都是有可能的。而老年人,则会出现心动过缓,有的会低于60bpm。一些代谢加快的患者,比如甲亢患者,心率也会比较快,也有可能超过100bpm的。运动员,尤其是耐力运动员,比如游泳、马拉松、公路自行车等,则会出现心动过缓,运动水平越高,心率会越慢,有报道称能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安静时的心率能低到30bpm,这样的低心率是一种生理性改变。

最大心率。是指人在运动或者劳动的刺激下,心脏最大能达到的跳动次数。因为对心脏的研究比较的深入,自然对心率的研究也多了,然后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一个估算最大心率的算式,就是我们常用的“220 — 年龄”,大部分人都可以用这个算式推算出自己的理论最大心率,并用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健身。而要想知道自己的最大心率,就需要到一些专业的运动评测机构,用递增负荷的方式,逐步的增加心脏负荷,直到人坚持不下去、心率也上不去或者出现其他的症状,比如血压过高、意识不清等,不能再增加负荷,此时得到的心率就是受试者的最大心率。由于这种方式需要心脏承受很大的负荷,具有比较大的风险。因此对于测试机构在进行测试的时候,都会对受试者进行严格的筛查,同时在测试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医学监督,降低测试的风险——据我目前的了解,测试中出现意外事件极少。

心率级别划分(几种常用心率的解读)(3)

我本人是接受过这样的测试的,结果是我的最大心率要比理论的高,在测试的最后,我感觉双腿已经抬不起来、头脑也开始发懵了。在我了解的结果中,一般有良好运动习惯的人,其实际的最大心率都比理论计算的高,尤其是经常跑步的人,能高出10%以上,比如我的助手,他也经常跑步,他测试中能达到的最大心率能到200bpm,而理论计算是178bpm。而一些不经常运动的人,在测试中往往还没达到理论计算值,就因为各种的原因而必须停止测试,所以此时的心率就是他的最大心率。

储备心率。最大心率减去安静心率就是储备心率了,这个指标大部分人是不了解的,更不会去关注。储备心率是个人心脏功能及体能储备的一种表现,对健康人来说,储备心率高,说明其耐力水平好,心脏功能强。比如经常运动的人,安静心率在60bpm左右,运动时能达到的最大心率是200bpm,其储备心率就是140bpm,对应的其应对运动强度就搞很多;不经常运动的人,安静心率是80bpm,运动时能达到的最大心率只有180bpm,其储备心率就只有100bpm。储备心率好的人,说明平时其心脏工作过程是很节省的,在很低的“功率”下轻松工作,出问题的概率自然就低了。而储备心率低的人,相当于平时心脏的工作强度就很大了,有点累了,自然出问题的概率就会增加。而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孰好孰坏也就很明了了。

心率级别划分(几种常用心率的解读)(4)

目标心率。是不同人群、不同运动目标在运动中需要达到的有效心率,通常是一个区间,在这个区间的上限下进行运动,是相对较为安全的。目标心率的推算有这么几种方式:一是用最大心率的百分比来推算,通常是最大心率的50~85%;二是在安静心率的基础是加上一定比例的最大心率与安静心率的差值,通常的比例是50~80%;三是直接用较少的数减去年龄,我通常用150~180去减年龄,这样比较快。这些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当一人的安静心率较大的时候,其目标心率区间就会变得很窄。比如一个40岁左右的人,其理论最大心率的50%是90bpm,但有可能其安静心率就达到了95bpm。而且在近些年的接触中,这样的情况已经比较多见了,尤其在30~50岁年龄段的上班族。

有时为了保证安全,我们可以把目标心率调低一些,这样虽然运动的效果差些,但安全有保障,细水长流的积累下来,运动的效果就能展现出来。

心率级别划分(几种常用心率的解读)(5)

这几种心率在健康、运动中是比较有用的,有兴趣的人可以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下自己的情况,让自己的运动更有目的。而怎样通过锻炼改善心脏功能,改善心率表现,我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进行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