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被后人称为“杀神”。他一生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并鲜有败绩。长平一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更是引起中原震动,诸侯恐慌。

不过,在长平之战中,秦国看似赢得痛快,坑杀了赵国四十万的士兵。然而在这痛快的背后,秦国亦是损失惨重。这也是为什么在后续的邯郸之战中,白起拒绝出征。因为秦国虽然国力雄厚,但是长平之战的亦是伤亡过半,国库空虚。如今秦国再跨越这么长的路线出征,那么很可能会被其余诸侯两面夹击,从而失败。

韩信为什么瞧不起白起(韩信评价白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1)

因此,韩信评价白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并非虚言。

反观韩信,在帮助刘邦取得帝位的路途上,向来是以少胜多,以智取胜,其用兵之奇,世上罕见。至于战损,那更是比白起小得多了。

不过韩信战损低归战损低,这是他的本事。但是白起的战损高,那真不是白起的错,而是事出有因。

秦国的军功爵制,以首级为战功

大家都知道,秦国的崛起和商鞅变法有着莫大的关系。而商鞅变法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军功爵制。

秦国的军功爵制,以首级为战功。底层士兵有底层士兵的战功需求,高层军官也有高层军官的战功需求。具体内容这里就不加赘述。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这些需求都和敌人首级有关。

因此,秦军所到之处,鲜有活口。哪怕是秦王三令五申命令士兵们不可如此,但是很少有人会听。没办法,秦国的爵位奖励太过丰厚,而这个爵位的获得又和敌人的首级挂钩。很少有人能够抵挡得住这种诱惑。

韩信为什么瞧不起白起(韩信评价白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2)

白起原本只是一个平民,但是他仅仅凭借着军功就做到了大良造的位置。而大良造已经站在了军功爵制的顶点。这些都和他的辉煌战绩有关。因此,哪怕是白起这种杰出的将领都无法抵御住军功的诱惑,更何况是底层的士兵呢?

而秦军过度的杀戮,就会引起敌人的反弹。

大家试想一下,古代战场上,投降的士兵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活命吗?而秦国的军功爵制则意味着哪怕你投降了,你最后能够存活下来的几率也很渺茫。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那么敌人还会投降吗?

而人在生死存亡之际,能够爆发出来的能量是惊人的。更何况这些败军之将几乎可以算是被秦军逼死的,这就更加加深了他们的恨意。

因此,秦军在战场上哪怕是获胜了,损失也非常惨重。

秦国的强大,意味着他们往往面临着他国的联军

白起是秦昭襄王时期的将领。而秦国在秦昭襄王时期已经非常强大了。因此,在那一时期,秦国面对的往往已经不是一国之兵。而是数国之联军。

乐毅伐齐之战,大家应该印象深刻。盛极一时的齐国,在五国联军之下,不堪一击。而秦昭襄王中后期之时的秦国,面临的大抵也是这种情况。

韩信为什么瞧不起白起(韩信评价白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3)

伊阙之战,秦国面临韩国、魏国、东周三国的联军,却丝毫不惧。白起出征,将这支联军打败,获得了胜利。

长平之战,确实是赵国和秦国的单挑之战。但是赵国的军事实力本身就不比秦国逊色多少。

因此,白起在同他国作战之时,往往面对的都是实力强劲的对手,获胜已经十分不易,怎么还能保证战损呢?

结束语

白起打战,虽战损略大,但并非他的过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