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澎湃新闻报道了现任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肖清和2009年博士毕业论文后记引发舆论关注一事后记中,他讲述了自己本是一位放牛娃,从安徽潜山一个小山村出发,最后考入北京大学,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寒门能否出贵子辩论稿?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寒门能否出贵子辩论稿(寒门能否出贵子)

寒门能否出贵子辩论稿

近日,澎湃新闻报道了现任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肖清和2009年博士毕业论文后记引发舆论关注一事。后记中,他讲述了自己本是一位放牛娃,从安徽潜山一个小山村出发,最后考入北京大学。

肖清和的故事再度引发网友关于“寒门能否出贵子”的讨论。与肖清和类似,2017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黄国平也曾因其论文致谢回顾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经历,打动了大批网友。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网络上关于“寒门能否出贵子”的议论声中,一篇由现任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南大学社会调查与民意研究中心主任董海军教授撰写的论文《成长的驱动与机会:底层苦难经历的自我民族志》进入公众视野。

论文中,这位社会学教授以自我为研究对象,以主位视角采用自我叙事的形式,着力于自身的生活经历,从自己的个人生活开始,关注自己的情感、思绪和情绪,进而通过个人民族志的方式回答“寒门能否出贵子”的问题。

董海军在论文中认为,在底层家庭背景下,物质限制的困争、家人的家常嘱咐以及身体劳动的规训,能激发寒门子弟向上流动的欲望,通过控制自己的时间使用、心志锤炼和移情理解来获得成长品格,接受社区文化的熏陶与结构时势的挑战,共同驱动促进寒门子弟跨越原生的生活世界来实现阶层流动。

澎湃新闻查询中国知网发现,这篇论文刊发于北大核心、CSSCI期刊《中国青年研究》2019年第7期,作者董海军同时还是湖南省妇女儿童健康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论文也被作为2018年度湖南省妇联重大课题(项目编号:18ZDA01)的阶段性成果。

中南大学官网显示,董海军2001年本科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湘潭师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4年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专业,2007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

博士毕业后,董海军于2007年6月进入中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担任副教授,两年后任该校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同时在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其间,他于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赴江苏徐州沛县大屯镇挂职担任党委副书记,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获国家公派留学访问美国德州农工大学。2015年9月起,董海军任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上述论文中,董海军分章节论述了“家庭背景:因病致穷的底层人家”、“寒门生活底层劳作的成长效能”以及“环境文化熏陶与结构机会”。其中,作者又分别从“物质限制的困争”、“家人的家常嘱咐”、“身体劳作的规训”三个方面分析“寒门生活底层劳作的成长效能”。

董海军在文章中写道:“从家庭背景来说,有人幼失怙恃,有人却是口含金汤匙。我自认为出身不好也不坏,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生在湖南衡南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离镇上步行小路一小时左右,马路10公里左右。我兄弟两人,爷爷奶奶和未结婚的叔叔一起生活,上初中时大龄叔叔从家里出走,至今杳无音讯。除了父亲上学到初中外,家里长辈‘斗大的字不识一筐’,基本没有上过学。母亲体弱多病,但父亲身材高大,能力较强,80年代在生产队里砌了第一栋五间红砖房,并且做了小工头,开始带着年轻农民到衡阳市里揽活做。但好景不长,在我六七岁时,可能因为劳累过度,父亲在家突患脑出血,经医院抢救得以苏醒,但落下后遗症,记忆功能衰退,健忘比较严重,再也不宜外出务工。家里因病致穷,只得守着农村几亩薄田度日。”

如此的经济基础也决定了董海军节俭的生活习惯,他记得:“大学时申请困难补助时,我心情极其复杂地写实性用过一句话: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电灯泡。直到我读博依靠兼职收入给家里买了一台电视机才打破这个状况。当然,申请书中没有汇报的是,为了节约电费,电灯泡的功率还极低,除了春节时挂在堂屋外使用的百瓦灯泡外,一般是5瓦的灯泡,还是挂在二间房中间的门的上角,以便实现一个灯泡照亮两间房。”

董海军分析称,“父母因身体原因不能出外享受打工经济,我家经济来源主要靠家庭农业劳作,而其效益是很低的,应对之策无非是进行内卷化的劳作和额外承租村民流转的稻田,总之就是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我和弟弟自然成为替补的主要劳动力。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带点事后分析的味道认为,寒门生活中的物质限制下的困争、家人的家常嘱咐以及身体劳动的规训,促进了个人独立、自律、坚韧、担当、勤俭和成熟品格形成,驱动我控制自己的时间使用、锤炼心志和移情理解社会,跨越原生的生活世界实现了阶层流动。”

而他在回顾自己父亲、爷爷奶奶的家常嘱咐时也提到,“家境与劳动让我很早就认识到,读书基本是我个人走出底层的唯一途径。山村里没有其他诱惑,读书跳出农门的诱惑驱动力最大。”

在董海军看来,“在寒门情境中,子弟如何选择行为,这有一个主观的过程。面临困境的行为选择有很多种。将困境单归于社会,可能要么外向反社会,要么内敛抑郁,抑或消极沉沦于声色犬马,在农村也就是沉迷于赌博。若将困境单归于村庄条件,可能就随波逐流,或者倡导改造村庄抑或外出务工。若将困境单归于家庭或个人,那么很可能就在于改造自己寻找向上流动的机会。”

“另一方面,社会结构提供的机会对于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社会结构论一直以来强调宏观的社会结构对个人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个人所能获得或者是接触到的结构机会,就如恢复高考的制度设置为人们提供的上升机会深刻影响着社会流动一样,深度影响了个人的发展。”

而在董海军成功的求学、就业经历中,不乏偶然性的“阴差阳错”:“在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之前,中专毕业能‘包工作分配’,而读高中能考上大学的比例很低,不确定性很大。因此,优秀拔尖的初中生第一志愿选择是报考中专。学习非常勤奋且聪颖的初中同学,若考上中专,毕业后绝大多数分配回到乡镇或县域单位工作。而我却因中考成绩不理想与中专失之交臂,进入到省重点高中县一中。”

在论文结尾,董海军总结称,“总体上说,个人成功嵌入在个人努力与时势结构机会中,是由多因素共同影响决定的。寒门子弟的成长亦是如此,并且其个人努力更重要,意义更重大。”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宋彦霖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