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基本面判断一个公司的好坏(3个策略教你选到好公司)(1)

资本市场如同围城,城内的人往外逃,城外的人往里冲。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考场。过两年回头看,就会明白那句老话:资本市场永远是有钱的人获得更多经验,有经验的人获得更多钱的地方。

在前面的文章中,老道跟大家说过一个好的投资决策是找到好行业、好公司和好价格。其中,如何选择好公司是重中之重。

其实,找到好公司的前提是先要规避坏公司。大家都想找到好公司,却无法分辨出眼前的坏公司,导致自己最终选择到的往往不是好的,而是坏的。

今天老道就跟大家聊聊什么是坏公司?在分辨出坏公司的前提下,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好公司。

如何从基本面判断一个公司的好坏(3个策略教你选到好公司)(2)

这5类公司容易产生价值陷阱

1、第一类是被技术进步淘汰的。

这类公司未来利润很可能逐年走低甚至消失,即使市盈率再低也要警惕。例如数码相机发明之后,主业是胶卷的柯达的股价从14年前的90元一路跌到现在的3元多,就是标准的价值陷阱。

所以价值投资者需要对技术变化快的行业特别谨慎。

2、第二类是赢家通吃行业里的小公司。

所谓赢家通吃,顾名思义就是行业老大老二抢了老五老六的饭碗。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时代,很多行业的集中度提高是大势所趋,行业龙头在品牌、渠道、客户黏度、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只会越来越明显。

这时,业内的小公司的价格即使再便宜也可能是价值陷阱。

3、第三类是分散的、重资产的夕阳行业。

夕阳行业,意味着行业需求不再增长;重资产,意味着需求不增长的情况下产能无法退出(如果退出,投入的资产就会作废);分散,意味着供过于求时行业可能产生无序竞争甚至价格战。

因此,这类公司的便宜是假象,因为其利润可能将每况愈下。

4、第四类是景气顶点的周期公司。

在经济扩张晚期,低市盈率的周期公司也常是价值陷阱,因为此时的顶峰利润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周期公司有时可以参考市净率和市销率等估值指标,在高市盈率(低利润)时买入,在低市盈率(高利润)时卖出。

另外,买卖周期公司必须结合自上而下的宏观分析,不能只靠自下而上去选择。

5、第五类是那些有会计造假的公司。

不过,这类陷阱并不是价值公司所特有的,成长性公司中的欺诈行为更为普遍。

总而言之,这几类价值公司都有个共性:利润的不可持续性,因此,目前的便宜只是表象,基本面进一步恶化后就不便宜了。只要能够避开价值陷阱,投资其实可以很轻松。

如何从基本面判断一个公司的好坏(3个策略教你选到好公司)(3)

这10类公司容易产生成长陷阱

1、估值过高。

最常见的成长陷阱是估值过高——高估值的背后是高预期。对未来预期过高是人之本性,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统计表明,高估值公司的业绩不达预期的比例远高于低估值公司。

2、技术路径踏空。

成长性公司经常处于新兴行业中,而这些行业(例如太阳能、汽车电池、手机支付等)常有不同技术路径之争。即使是业内专家,也很难事前预见哪一种标准会最终胜出。

这种技术路径之争往往是你死我活、赢家通吃的,一旦落败,之前的投入也许就全打了水漂,这是最残酷的成长陷阱。

3、无利润增长。

上一轮互联网泡沫中,无利润增长大行其道,以烧钱、送钱为手段来赚眼球。

如果是客户黏度和转换成本高的行业(例如C2C、QQ),在发展初期通过牺牲利润实现赢家通吃,则为高明战略;如果是客户黏度和转换成本低的行业(例如B2C电商),让利带来的无利润增长往往不可持续。

4、成长性破产。

即使是有利可图的业务,快速扩张时在固定资产、人员、存货、广告等多方面也需要大量现金投入,因此现金流往往为负。增长得越快,现金流的窟窿就越大,极端情况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成长性破产,例如拿地过多的地产商和开店过快的直营连锁(特别是未上市的)。

5、盲目多元化。

有些成长性公司为了达到资本市场预期的高增长率,什么赚钱做什么,随意进入新领域、陷入盲目多元化的陷阱,因此成长投资要警惕主业不清晰、为了短期业绩偏离长期目标的公司。

当然,互补多元化(产品和业务互补)和相关多元化(横向完善产品线和纵向整合产业链)的公司另当别论。

6、树大招风。

要区别两种行业,一种是有门槛、有先发优势的,一旦成功能引发更大的成功;另一种是没门槛、后浪总把前浪打死在沙滩上的,一旦成功则招致更多的竞争。

在后一种行业中,成长企业失败的原因往往就是太成功了,树大招风,招来太多竞争,蜂拥而至的新进入者使创新者刚开始享受成功就必须面对无尽跟风和山寨。

7、新产品风险。

成长性公司要成长,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然而新产品的投入成本是巨大的,相应的风险是巨大的,收益却是不确定的。强大如可口可乐,也在推新品上栽过大跟头。

稳健的消费类公司尚且如此,科技类和医药类在新产品上吃的苦头更是不胜枚举。

科技类公司的悲哀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常常不被市场认可,医药类的悲哀则是新药的开发周期无比漫长、投入巨大而最后的成败即使是业内专家也难以事前预知。

8、寄生式增长。

有些小企业的快速增长靠的是“傍大款”,例如有的是为苹果间接提供零部件,有的是为中国移动提供服务,在2010年的“中小盘结构性行情”中鸡犬升天,又在2011年跌回原形。

其实,寄生式增长往往不具持续性,因为其命脉掌握在“大款”手中,企业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议价权。

9、强弩之末。

许多所谓的成长性公司其实已经过了成长的黄金时期,却依然享有高估值,因为人们往往犯了过度外推的错误,误以为过去的高成长在未来仍可持续。

因此,买成长公司时,对行业成长空间把握不当、对渗透率和饱和率跟踪不紧就容易陷入成长陷阱而支付过高估值。

10、会计造假。

价值性公司也有这个陷阱,但是成长类中这个问题更普遍。

总而言之,各类价值陷阱的共性是利润的不可持续性,各类成长陷阱的共性是成长的不可持续性。

成长是个好东西,好东西人人想要,想要的人太多了,就把价格抬高了,而人性又总把未来想象得太美,预期太高,再好的东西被过度拔高后也容易失望,失望之后就变成陷阱了。

如何从基本面判断一个公司的好坏(3个策略教你选到好公司)(4)

高安全边际公司具有以下4大特点

1、东方不亮西方亮。

有个段子说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放臭了是臭豆腐。未来的多种情景中,只要一种实现就能赚钱,东方不亮西方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全边际。

2、 估值低到足以反映大多数可能的坏情况。

低估值是安全边际的重要来源。未来总是不确定的,希望越高,失望越大。低估值本身反应的就是对未来的低预期。只要估值低到足以反映大多数可能的坏情况,未来低于预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很多人说,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其实,低估值带来的安全边际是获得低风险高回报的最佳路径。

价值1块钱的公司,5毛钱买入,即使后来发现主观上对公司的估值出了30%偏差,或者客观上公司出了意外导致价值受损30%,两种情况下该公司仍值7毛钱,投资者仍不吃亏,这就是低估值带来的安全边际。

3、 有“冗余设计”,有“备用系统”来限制下跌空间。

安全边际好比工程施工中的冗余设计,平日看似冗余,灾难时才发现不可或缺,例如核电站仅有备用发电系统是不够的,最好还能有备用的备用。

现实生活中百年一遇的灾害可能十年发生一次,资本市场中的黑天鹅更是如此。铤而走险虽然能在许多时候增加收益,但是某天你会发现“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零乘以任何数都是零,所以特别要警惕毁灭性风险。垃圾公司如果没有更大的傻瓜接下“接力棒”,价格是没有“备用系统”支撑的。

4、 价值易估,不具反身性,可越跌越买。

有安全边际的公司通常业务简单,价值易估,不具有反身性。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是指价格下跌本身对公司基本面有负面作用,易形成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

例如贝尔斯登价格跳水会导致交易对手“挤兑”,有反身性,故不能越跌越买;可口可乐股价跳水丝毫不影响它卖饮料,无反身性,故可越跌越买。

如何从基本面判断一个公司的好坏(3个策略教你选到好公司)(5)

老道总结

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韩非子说,雕刻的原则是鼻子不如先做大一些,眼睛不如先做小一些,因为“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凡事要留有余地,做投资也一样,因为市场总是天有不测风云。没有足够安全边际时,别抱侥幸心理孤注一掷。没有把握时,不妨均衡配置,先处不败,而后求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