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好生活但生活并没有善待我(生活给了我苟且)(1)

当代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本书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美国《时代周刊》曾评价说:“中国过去六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已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福贵悲催的一生令人同情甚至扼腕,他是大时代里无可奈何的小人物,卑贱得恰如一粒微尘。

福贵的苦难人生

首先我们简要回顾一下主人公徐福贵的一生。他是地主家的儿子,祖上本来有两百亩土地,他父亲因为赌博输得只剩下一百多亩。福贵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喜欢嫖和赌。他的妻子陈家珍劝他,甚至求他,都无济于事,终于有一天他把家里的产业都输光了,他的父亲也被气死了。一天之间他变得穷困潦倒,但他上有老娘要奉养,下有年幼的女儿凤霞,还有妻子肚里未出生的儿子有庆,一家几口都需要吃饭,他一下子从地主的身份变成了佃农,从此一家人过着多灾多难的生活。

有一天福贵的娘生病了,家珍让他去城里请郎中。在路上福贵阴差阳错被国民党抓去充当了壮丁,在部队里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同时认识了一个江苏的娃娃兵,叫刘春生。后来国民党战败,解放战争结束,他被共产党俘虏。当时他可以选择留下,也可以选择回家,因为他想念家里的亲人,就选择了回家。

回到家才知道老娘已经去世了,女儿凤霞因为小时候生病成了哑巴,她和弟弟有庆都乖巧懂事,成了家里的劳动力。接着全国进行了土地改革,福贵家分了五亩地。原来靠赌博赢了福贵的家产的龙二,神气了不到四年就被没收了土地,还被枪毙了。福贵觉得如果当初没有输掉家产,现在倒霉的就是自己了。

但是福贵的命也很苦,家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先是儿子在上学期间,因为县长春生的老婆生孩子失血过多,他去献血,因抽血过多而死了;然后是女儿好不容易嫁了个如意郎君,却在生孩子时难产而死了;后来妻子也没能经受住病痛的折磨,撒手人寰;过了几年,女婿在干搬运活儿时被吊车上的水泥板压死了;福贵带着年幼的外甥苦根相依为命,继续过着贫苦的日子,却不曾想有一天,苦根生病了,福贵让他一个人坐在家里吃他煮好的半锅豆子,福贵就去地里摘棉花,等他回来时,苦根已经死了——他是被豆子撑死的。

最后,福贵在苦根死后第二年凑足了买牛的钱,买了一头老水牛。福贵就和这头老水牛相依为命——小说到此也结束了。

这就是福贵苦难的一生。

我好好生活但生活并没有善待我(生活给了我苟且)(2)

电影《活着》剧照

作者余华在自序中也说,他相信《活着》讲述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有人说,这部小说的叙述如此冷峻近乎麻木,活着就只是活着,生如蝼蚁,卑微而苟且地活着。而我个人认为,这种理解有点肤浅了。余华创作《活着》的缘由是:“我听到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这样看来,《活着》能深深打动我们,不是没有理由的。

余华还写道:“我和现实关系紧张,说得严重一点,我一直是以敌对的态度看待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即使像福贵这样苦难的人生,也不是只为活着而活着的,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书中有哪些地方让我们看到的其实不只是卑微和苟且。

01主仆之间的恩情:恩未断,义不绝

福贵说,他输光家产后,最苦的就是他家以前的雇工长根了。长根替福贵家干了一辈子,按规矩老了就该由福贵家养起来。可是福贵家一破落,长根也只好离开,只能要饭过日子。但是长根还是不放心福贵一家子,他特意到福贵家看看昔日的主人。看到昔日的少爷受苦,他心里也不好受。看到长根回来看他们,福贵心里很愧疚,他和娘商量要把长根留在家里,这样一来日子会更苦,他对娘说:“苦也要把他留下,我们每人剩两口饭也就养活他了。”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而福贵和长根这对主仆,并没有因为变故而离散,或成陌路人,而是不离不弃,尽显恩义,这种道义是很难得的。

我好好生活但生活并没有善待我(生活给了我苟且)(3)

电影《活着》剧照

如此重情义的人,还会让我想到《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昔日贾府繁盛风光之时,多少如贾雨村之流攀附权贵,趋之唯恐不及;后来大厦已倾,贾府被抄家,趋炎附势之流则避而远之,甚至落井下石。唯独刘姥姥,知恩图报,舍己救人。对于昔日贾府给她的一点恩惠,她一直铭记在心,以前进贾府时就常带些新鲜瓜果让他们尝尝鲜。后来贾府破落了,她不顾年老体弱,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狱神庙去探望恩人王熙凤等人,还用银子赎出了巧姐,真可谓是“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都说世态炎凉,但恩义当永不相忘。

我好好生活但生活并没有善待我(生活给了我苟且)(4)

87版《红楼梦》剧照

02 善良温情的人性:自己再卑微,也对生命充满敬畏

有庆,一个善良至极的孩子,勤快又懂事。他喂养了一头羊,和这头羊有着不舍的感情,家里想卖掉羊换些钱用,他十分不舍,但是他也知道这是迫不得已,但他求福贵不要卖给宰羊的,他实在是不忍心让自己养的羊任人宰割。一个如此怜惜生命的孩子,自己却因为献血而被抽血过度而死,实在令人痛心!

当得知有庆是因为给县长的老婆输血而死的时候,福贵恨不得找县长拼命,可是当他知道县长就是过去的战友春生时,他又改变了主意,他对春生说:“春生,你欠了我一条命,你下辈子再还给我吧。”

但家珍不能原谅春生,毕竟自己儿子是因为他老婆而死的,所以她很长时间都不理睬他。直到文化革命期间,春生受到迫害,家珍也同情起他来了,她说:“春生,你要活着。”可是,春生最终还是上吊死了,家珍难受了一天,她说:“有庆的死其实不能怪春生。”家珍还是原谅了春生。世界上没有解不开的仇恨,有的仇恨即使记在心里一辈子又能怎样?还不如放下仇恨,成全别人,也是成全自己。

善良和温情,在福贵一家人身上,从未缺席。

我好好生活但生活并没有善待我(生活给了我苟且)(5)

电影《活着》剧照

我好好生活但生活并没有善待我(生活给了我苟且)(6)

电影《活着》剧照

03 相濡以沫的夫妻情:再苦再难,也要不离不弃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但是,真正爱你的人,不会嫌弃你,反而会温暖你的心,为你疗伤,治愈你受伤的心灵,也会赋予你走出人生低谷的力量。家珍在福贵赌博的时候,怀着身孕去赌场求他回去,不要再赌了,得到的却是福贵的粗暴,被他派人拖了出去,家珍一个人走了十多里夜路回到家。后来家珍得知福贵把家产输光了,她也只是一边哭一边说:“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在以后的穷苦日子里,她毫无怨言地承受着一切,和福贵一起养育着一双儿女,要知道她以前可是米行老板的富家千金!家珍是个贤惠的好女人,她不会计较生活的苦,因为她爱福贵,爱这个家。福贵的娘说,人只要活得高兴,就不怕穷。家珍脱掉了旗袍,和福贵一样穿上粗布衣服,她整天累得喘不过气来,还总是笑盈盈的。

饥饿和贫穷还不是最苦的,最苦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家珍和福贵都目睹自己的儿女相继离开人世,但是家珍在临终时却还对福贵说:“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我为你生了一双儿女,也算是报答你了,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过。”

她还对福贵说:“你还得好好活下去……”

福贵也许是把妻子的话牢牢记在心里,所以即使他一直贫穷,甚至最后女婿二喜和外甥苦根也相继离开了人世,他还是艰难地活着,和一头老水牛相依为命地活着。

我好好生活但生活并没有善待我(生活给了我苟且)(7)

电影《活着》剧照

从福贵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生而为人,决不放弃生的希望。但是,活着并不只是苟延残喘,善良、乐观、忍辱负重、顽强至极,这些人性的光辉在这部小说的人物身上熠熠生辉,深深感动着读者

我不禁想起了史铁生,一个双腿瘫痪的作家,后来又患尿毒症,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曾经无数次想过死亡。但是他用生命来思考生和死的问题,他用生命来写作,终于,他赢了,面对生活的苟且,他并没有苟且地生活。他说:“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我好好生活但生活并没有善待我(生活给了我苟且)(8)

作家史铁生

在福贵的身上,生存还是毁灭并不是一个问题,活着就要活着。泰戈尔说:世界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不如此,又能怎样?生命,纵然不能在苦痛里开出艳丽的花朵来,也不能让它在苦痛里消亡,至少要让它倔强地生长,长成它该有的模样。如此,才对得起“活着”。

~全文结束~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并留言。

照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