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86.4%的助产士最高学历为大专,培养层次待提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助产士是专科还是本科?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助产士是专科还是本科(的助产士最高学历为大专)

助产士是专科还是本科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86.4%的助产士最高学历为大专,培养层次待提高

《“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增加产科医生和助产士14万名。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国家出台鼓励生二胎政策,目前我国助产士教育已严重落后于现实需要和国际标准,直接影响优生优育和母婴健康。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认为,助产士是母婴健康工作的中流砥柱,助产人员应掌握提供安全、有效、合乎道德的助产服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WHO等国际组织推荐助产士人才培养应是本科及以上教育,国际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包括部分不发达国家,助产士教育多为本科及以上,而我国86.4%的助产士最高学历为大专。

王松灵呼吁,提高助产士教育的质量,实现母婴工作的供给侧改革,已迫在眉睫。

长期以来,我国助产士人才培养主要由中等职业教育和部分高等护理教育承担,助产专业和妇幼医士强调系统助产相关技术和知识的培养,但学历层次低,而护理专业则缺乏坚实助产专业积累,导致人才队伍存在以下两类问题:助产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专业基础扎实但面临继续教育学历和职称晋升提升压力,护理专业毕业的从业人员则需进行转岗培训。既是教育资源的错配和浪费,也影响了助产士的职业发展,加剧了助产士人才队伍建设中人员规模小、层次低、职业发展慢等问题。由此提出如下建议。

王松灵建议,由国务院牵头,国家卫计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国务院学位办等部委办协调,促成建立独立的助产士学科专业,改变现有的助产士专业教育从属于护理学科的被动局面。充分重视助产士作为独立执业专业人士在母婴健康工作所扮演的关键作用,以全面系统规范的助产教育培养助产领域的临床工作者,以保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指出的2030年婴儿死亡率降低到的5.0‰这一目标实现所需的高质量合格助产士。

他认为,须改变现有助产专业和妇幼专业起点低的问题,改为高等教育。包括大专、本科、研究生,有条件时设立博士专业学位。现阶段通过调整学位设置,优先发展助产士本科教育,在医学院校、护理学院等设立本科起点的助产士专业,积极开展助产士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以培养具备战略思维和领导能力综合性母婴健康人才。

此外,他还建议,优化助产士教育体系建设,提高政府对助产士教材、师资和教育机构的建设力度。加强国家级专业协会和学会组织体系建设,更大发挥专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在助产士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助产士学科独立的学术期刊、专业继续教育和培训平台,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设置国家级和省级助产专业研究机构,以保证学科建设、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王松灵还建议,扩大助产士规范化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基地覆盖面。2015年以来,建立的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工作已初显成效,但全国只有9个基地,迄今仅有271人参与过培训,从业人员内部知晓率低,覆盖面严重不足。建议提高助产士规范化培训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并根据生育人口和高危风险因素以及助产士队伍建设规划与规范设置培训规模和培训基地数,建立覆盖全国、多层级的培训基地,以增加培训机会,加快助产士规范化培训的进程,使得更多人通过规范化培训成长为合格胜任的助产士。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王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