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中国,诗仙李白的这首《静夜思》与《草》(“离离原上草”)、《咏鹅》一样,都是国民性的诗句,大概全国十多亿人口每个人都会背的那种。

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过,这首诗里的“床”,是什么样的床呢?为什么诗人在这张床上,可以抬头看到明月,低头思念故乡呢?

早在东汉末年,丝绸之路就把西域游牧民族和中原地区联系在了一起。西域使用的器具、粮食作物、驯化的动物在这一时期随着商品的来往进入了中原。这其中就包括一种叫做“胡床”的家具,关于它的记载在《后汉书》里第一次出现,颇受当时汉灵帝为首的上层贵族所追捧[1]。到了隋朝,隋炀帝对游牧文化的态度与汉灵帝截然不同,因此给胡床、胡瓜都改了名字,胡床叫作“交床”,胡瓜改名为“黄瓜”。隋朝只在历史上存在了很短的三十几年,之后便是李白所生活的唐朝。

根据相关记载的描述和图画纪录,胡床是一种“由八根木棍组成,上有两根横撑,之间通过棕绳编制作为坐面;中有两对相交木材(木材中部交接折动处用铆钉固定),使得椅足前后呈交叉状;下有两根横材支撑触地”[2]。这个描述很轻易地就能让我们想到现代的小马扎,而根据北齐时候的《校书图》,我们就能发现,胡床它——的确就是一个小马扎。(笑)

床前明月光的床指什么东西(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什么床)(1)

不过想象一下,大诗仙坐在小马扎上思念故乡,这个画面也是有一点不太美的。除了胡床之外,还有人把这里的“床”解释为井栏,还有一些人认为是辘轳架。

井栏说的支持者认为,“井水和乡土密切相连”,且“水井边是人们社交娱乐、货物交易的公共场所”,并且“井水的蒸发作用致使井床春夏多露,秋冬结霜,使‘床前明月光’和‘疑是地上霜’紧密相连”[3]。

床前明月光的床指什么东西(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什么床)(2)

辘轳与井栏的位置相似,辘轳派的理由也大致与井栏派的理由相同,只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在此不再赘述。

床前明月光的床指什么东西(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什么床)(3)

读完这些争论李白到底坐在哪里思念家乡的论文之后,各位读者一定也有了自己的判断。床到底是什么床,我还没有得到结论,但我对这些穷举各种理由去死抠诗仙的“床”到底是指什么“床”的文人学者们产生了深深的心疼。有时候做研究的人们就是如此,从字眼中间里抠出一点饭来吃。

[1]《后汉书·五行志》:“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座、胡饭,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2]贺美艳.交杌研究[D].济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4.

[3]姜兰志.再议“床前明月光”的“床”[J].武陵学刊,2019,44(04):106-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