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9日,江苏泰州双沐村,一个穿着老旧polo衫的男子提着小块猪肉从村口的槐树下路过。

坐在树下的大爷叫住男子:“唉,小刘又去镇上领这个月的补助啦?”

哈工大最厉害的院士(数学天才16岁考入哈工大)(1)

男子没有回话,只是沉默地点点头。

大爷自顾自继续开口:“唉,你说你,上世纪的大学生多难得啊!怎么就辍学了?”

“还非要回家来搞什么研究,现在好啦,没有工作还只能领低保。幸好你有个弟弟,不然不知道你爸妈该怎么办!”

男子像是早已经听惯了这种冷嘲热讽,他没有回话,没有等大爷说完就转身离开,朝着自己的破烂小屋走去。

大爷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摇头叹了口气。

男子是谁?为何考上了大学却中途辍学?如今,男子生活得怎么样?

哈工大最厉害的院士(数学天才16岁考入哈工大)(2)

“全村的骄傲: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

刘汉清,1964年4月18日出生于江苏泰州戴南镇双沐村。他的父亲赵世根是镇上的会计,母亲刘加红则在家务农。

刘汉清还有一个比自己小四岁的弟弟赵舒平,兄弟二人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

两兄弟不在一起长大,弟弟赵舒平跟着父母,刘汉清则一直跟着外婆。

虽然刘汉清和赵舒平两兄弟小时候待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赵舒平一直记得刘汉清十分聪慧。

他的记忆力很好,在小时候只需读一遍《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就能够在之后一字不落地复述给赵舒平。

刘汉清从小与外婆同吃同住,一直到上高中才回到父母所在的戴南镇读书。

哈工大最厉害的院士(数学天才16岁考入哈工大)(3)

在高中班上,刘汉清的班里有七十几名同学,他的成绩长期在二十五名左右徘徊,并不算突出。

高中时的刘汉清个子不高,身材也比较瘦弱,对人和善,性格一直是温温柔柔的。

同学们对于刘汉清的印象是他一直呆在座位上看书,虽然脑子很聪明,但不喜欢和人交谈。

刘汉清第一次高考并没有考得很好的成绩,他没有选择用这个成绩去读一个专科,而是做出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选择——复读。

在复读的那一年里,刘汉清铆足了劲儿学习,他成绩飞涨,很快从班里的中等挤进了班级前列。

1980年16岁的刘汉清在高考里取得了398.5分的优异成绩,成为了当年戴南镇的高考第二名。

哈工大最厉害的院士(数学天才16岁考入哈工大)(4)

凭借着这个成绩,刘汉清考进了国家级重点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金属材料及工艺系热处理专业。

那年高考后,16岁的刘汉清成为了双沐村的骄傲,他是双沐村这么多年里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

在录取通知书送到刘汉清家之后,父亲赵世根还为刘汉清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升学宴,邀请了全村的村民来家里喝酒。

1980年8月底,刘汉清从家前往大学校园。

在刘汉清离家当天,村里还为他点了鞭炮,一路敲锣打鼓把刘汉清送出了村外。

哈工大最厉害的院士(数学天才16岁考入哈工大)(5)

“大三爱上数学,从学校里辍学”

这是刘汉清第一次出远门,他从泰州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前往哈尔滨。

在火车上有叔叔阿姨知道刘汉清是去哈工大上学后,都主动照顾起了刘汉清,还投喂给他东西吃。

第三天上午火车到达哈尔滨时,火车站前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车接送学生到校。

刘汉清到了大学后,他所学的专业班里一共有二十几名同学。

大家都是从全国各地来到哈工大读书,一个班里就像是一个小家庭中的子女彼此照顾。

16岁的刘汉清当时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在东北那边,家里最小的小孩都叫做“老疙瘩”,班里的同学也喜欢叫刘汉清“老疙瘩”。

哈工大最厉害的院士(数学天才16岁考入哈工大)(6)

在大学同窗的眼里,刘汉清十分乖巧,他和大家交流顺畅,但不喜欢参与同学之间的娱乐。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普及到每家每户,更没有电脑电话等玩意儿。

作为大学生基本上都过着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

偶尔的娱乐就是周末去电影院看一场当时新上映的电影,男生之间或许还会约在篮球场打一场球。

但刘汉清很少参与到同学的活动里,他不看电影也不喜欢打球,真的就像是家里最文静的弟弟。

在大一大二期间,刘汉清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图书馆看书,他的成绩不错,各科排名都在班里前几。

但大三的时候,刘汉清突然开始痴迷起了数学。

哈工大最厉害的院士(数学天才16岁考入哈工大)(7)

据刘汉清说,他当时是因为看到了一本歌颂陈景润为哥德巴赫猜想做出突破性进展的报告文学。

其实这个报告文学早在1979年就已经发布,轰动一时,也引发了当时不少学生对于数学的喜爱。

但1979年时,刘汉清正在为了高考冲刺,他对于这篇文章并没有多少关注。

直到大三时刘汉清才在学校图书馆中无意读到这篇文章。

文章的内容给了他很大的共鸣,他将陈景润作为自己的榜样,想同陈景润一样进一步对数学进行探索。

当时刘汉清研究的数论,班里除了他自己,没有别人能够看懂。

但刘汉清乐在其中,他一个人读书钻研,很快就变得痴迷了起来。

哈工大最厉害的院士(数学天才16岁考入哈工大)(8)

他在学校里连专业课都不想去上了,也经常不参加专业的考试,每天每夜都窝在寝室一个人自习。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里,也有很多学生像刘汉清一样在上学途中发现自己热爱的是别的专业。

这类学生都会选择换专业考取研究生,在热爱的同时积极为自己寻找出路。

但刘汉清不一样,自从他扎进了数学的海洋后,对身边的事情都不管不顾。

在刘汉清大四期间,因为有两门毕业考试没有通过,刘汉清被降级到81级读书。

班里的同学都开始劝导刘汉清,让他至少先完成本专业的学习,拿到了毕业证再来研究数学。

在大一大二时,有几位对刘汉清印象很好的教授也在劝导刘汉清。

但刘汉清就像是认定了数学,不撞南墙不回头,一直不愿意改正。

哈工大最厉害的院士(数学天才16岁考入哈工大)(9)

1984年10月底,刘汉清的母亲刘加红因为生病住院,已经降级到81级的刘汉清从哈尔滨回了一趟老家。

当时刘加红躺在病床上,流着泪抓住儿子的手不停劝诫:“你现在已经降级了,这一年就好好学习,等毕业分配了工作,有个稳定收入再研究。”

但母亲的眼泪并没有让刘汉清回头,他依旧我行我素。

1985年五月,刘汉清的父亲赵世根在家里收到了学校发来的电报。

赵世根第二天就买了火车票,连忙从泰州赶到哈尔滨。

原来是刘汉清在校期间依旧不参加考试,连81级的毕业考试都能够缺席。

当时刘汉清的系主任告诉赵世根,一定要劝动刘汉清。

他人很聪明,只要认真对待学业就没有问题。不能任由他回乡,一旦回去,刘汉清的前途就断送了。

哈工大最厉害的院士(数学天才16岁考入哈工大)(10)

学校和家人的努力并不能拉回刘汉清,他像是埋头苦干的倔牛,一根筋钻牛角尖。

他拒绝参加毕业考试,学校想为他转到82级数学专业学习,刘汉清也拒绝了。

他认为这些都是在浪费他自己的时间。

刘汉清称,学校当时没有研究数论的专业,82级的数学专业是为了培育数学老师,与自己感兴趣的数论没有关系。

在父亲赵世根回家后一个月,刘汉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退学,他决心一个人在家进行自己的数论研究。

因为刘汉清不愿意让辅导员送自己回家,学校安排了一位刘汉清本科时的同学,当时正在本校读研究生的路杨志带着刘汉清回家。

哈工大最厉害的院士(数学天才16岁考入哈工大)(11)

路杨志85年暑假在北京有个课题,正好刘汉清在北京也与人交流数论。

二人在北京待了二十多天后坐火车来到镇江,再辗转客车,轮船等回到了刘汉清的家。

“研究成果几番被拒绝,患病后靠低保生活”

刘汉清回家后,村里的人对此都唏嘘不已。

没想到当年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被村民誉为“少年天才”的刘汉清,回家后却连大学毕业证书都没有拿到。

当时刘汉清的弟弟赵舒平正要参加高考,家中的父母都在紧张赵舒平的高考,对于退学回家的刘汉清,家人都没有过多关注。

刘汉清回家后一直待在自己的卧室里,几乎闭门不出。

哈工大最厉害的院士(数学天才16岁考入哈工大)(12)

除了吃饭、洗澡、上厕所,家里人基本上看不见刘汉清的身影,刘汉清也不会主动和家人沟通。

他把自己除了睡觉的时间都全部拿来研究他的数论。

回家后的刘汉清没什么朋友,只和几位大学时交往密切的同学书信来往。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刘汉清的大学同学都开始用上了手机,刘汉清和他们的联系也被迫中断。

在家里待了两年后,刘汉清一位高中复读班的同学前往刘汉清家中来看望他。

当时的刘汉清一心研究数独,胡子拉碴,头发长了也没有心思剪。

他的屋子里乱七八糟的, 四处堆满了关于数论的书籍和草稿纸。

哈工大最厉害的院士(数学天才16岁考入哈工大)(13)

或许是这几年里刘汉清的正常社交不多,高中同学的探望让刘汉清很是感动。

之后二人的交往更加密切了起来,刘汉清还常常住在了高中同学的家中。

1989年,刘汉清在家的痴狂研究终于有了结果,他把自己写出来的论文寄给了当时身在美国的同学,陈国营。

刘汉清请陈国营将自己的论文翻译成英文,他想和国外的数学专家交流。

经过两个月的时间,翻译终于完成。为了保证翻译的准确性,陈国营还将翻译后的论文给了数学系的同学看。

之后刘汉清将论文发在互联网上想要征求意见。

当时看见这篇论文的人不多,有一个美国博士曾给刘汉清的论文留言。

哈工大最厉害的院士(数学天才16岁考入哈工大)(14)

针对美国博士提出的疑问,刘汉清一一做了解答,并请陈国营翻译成英文,但发给对方后,对方一直没有回复。

一年后,刘汉清和高中同学来到北京,通过北京大学数学系的同学辗转找到了潘承彪教授。

但当时刘汉清的眼睛突发短暂失明,刘汉清只能将自己的论文交给高中同学,让他转交给潘教授。

一个月后,刘汉清收到了潘承彪教授的回复。

对方说刘汉清论文中第五页有个论点未被证明,导致这篇文章其余的论证都没有意义。

刘汉清并没有因为别人的否认而放弃对于数论的研究,在之后刘汉清又在家潜心研究了十几年。

哈工大最厉害的院士(数学天才16岁考入哈工大)(15)

2007年,刘汉清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他失眠到需要依赖安眠药才能入睡,刘汉清不得已中断了研究。

痴迷研究的刘汉清在之前拒绝了很多工作机会,也拒绝了周围人为自己介绍的相亲对象。

中断研究后,刘汉清也想过要出去找工作。

镇上有人邀请他去做小学老师,但因为后期病情的加重,刘汉清只能回绝对方。

2012年,没有工作加上无儿无女没有依靠,刘汉清申请了低保户,每个月有400元补助金。

当别人问道四百元够用吗?刘汉清回答道,自己花不了什么钱,一个月400元已经够用了。

“领低保后的现状”

2015年,刘汉清的父母从家里搬了出去,住到了刘汉清弟弟赵舒平家中。

哈工大最厉害的院士(数学天才16岁考入哈工大)(16)

刘汉清一个人继续生活在这个已经居住了快五十年的老房子里,老屋越来越破败,除了电灯,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电器。

因为一个人的生活太过孤单,没人说话的时候,刘汉清会一个人前往镇上的网吧看球看新闻。

有时候也会和村里的老人打打牌,但数额都很小,一旦输了超过十块钱,刘汉清就会收手。

因为刘汉清对数学的坚持,导致他成了全村的异类。

村里人都把他当做反面教材,大人告诉小孩学傻了的书呆子就是刘汉清这样。

在刘汉清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后,村里给刘汉清买了新手机,刘汉清联系到了以前的老同学们。

哈工大最厉害的院士(数学天才16岁考入哈工大)(17)

2017年6月8日,刘汉清的大学同学来到刘汉清家中,为他修缮了这个破旧的老房子。

同学们也纷纷给刘汉清出主意,为他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如今,刘汉清在戴南镇的一个不锈钢工厂里做保安,一个月有三千块左右的工资。

在保安工作之余,刘汉清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数学研究,他将数论刻在了自己生命中的每时每刻。

或许在社会和大众看来,刘汉清像是一个不被理解的疯子。

他没读完大学,回家后还要靠父母养活,周围的人都说他好吃懒做,“烂泥扶不上墙”。

但他有自己的理想,也有着自己对于数学方面的执着,刘汉清的生活很简朴,他这一生都活得很纯粹。

哈工大最厉害的院士(数学天才16岁考入哈工大)(18)

虽然不鼓励每个人都能够像刘汉清一样,但我们能够把他当作是一面镜子。

当今的社会急功近利,我们或许能从刘汉清身上学到慢下来,每个人都有能力钻研自己喜欢的东西。

-完-

编辑丨书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