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朋友那里看到一张奖状,是1959年7月由广东省广州市人民委员会颁发的,极具时代特色。正文内容:吴某某同志在参加人工湖义务劳动中积极热情,成绩显著,特发给奖状,以资鼓励。左下方还有:弍等奖。
从化地名文化研究会的一众成员看到这个之后,都想起了五十年代末,广州兴起的一个建设人工湖的热潮。其中,研究会会长指出,1958年,广州市政府发动市民义务劳动,大规模改造城区的水体环境,“那是为了消除城市受暴雨和涨潮而成的水患,改善民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而年过六旬的黄先生补充说,大家干劲冲天,工地上不时响起“加油”的喊声,有人甚至还搞起了劳动竞赛;另外,老百姓积极响应,为能够参与到四大人工湖的建设而自豪。
图为当年清挖淤泥的旧照。
翻阅史书记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广州城市中的低洼湖沼,采取复原珠江汊道、西关沼泽等古代湖泊故址的做法挖建出了流花湖、荔湾湖、麓湖、东山湖等四大人工湖公园。
另外,按照“千园千貌、百花竞放”的指导方针,四大人工湖虽然皆为水域造景为主,却又各具特色:
图为麓湖旧照。
麓湖位于白云山风景区进入城市繁华都市的过渡区,是广州“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山水格局中水的端头之一。相对其他三处公园,它的面积更大且有着更广袤的自然山水氛围。
图为荔湾湖公元门票。
荔湾湖所在的荔枝湾是城市河涌入珠江的西向节点,以广植荔枝而著名,有“一湾春水绿,两岸荔枝红”的诗情画意。原有场地错落的田、塘是岭南水乡的典型性特色,最终建设目标是“园仅百亩,一望尽水,长堤大桥,幽亭曲榭”。
图为东山湖公园旧照。
东山湖以岛、堤、桥为特色,湖中有五个半岛和一个孤岛,岛间以桥相连。
图为流花湖公园。
图为流花湖公园旧照。
流花湖以东西向的直堤将湖划分为内外湖。湖南面有迂回曲折的长堤,湖内通游艇,架桥相连,组成环形交通系统。湖面上有意识地保留几处浅洲,可供游艇休息。
而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纸品委员会的资深主任,也认为此奖状非常有意义,他指出,正上方开始,首先是六面红旗,五角星和一些稻穗,逆时针方向,依次有这些图案:发射的火箭、一妇女手持镰刀与收割好的农作物、一位戴着草帽的农民正在低头插秧、一位工人抱着钢铁制品、几朵绽开的鲜花、一位年轻人在一列书架前看书写字学习、一个人正在打扫卫生、工厂的正在运作的图(有正在排烟的烟囱和大型的机械设备)、一本书和一架显微镜、一列火车运载着东西正在行驶(远方是工厂)。
正下方是稻穗和齿轮,寓意工农业、接着是一个炼钢的场景(工人们在大型锅炉下方作业)、一个锤子一个三角板和一本书(需要作图的样子)、一座正在泄洪的水库大坝和近处的农田、一位农民正在劳作、一个学生模样的人正在使用显微镜、几朵绽开的鲜花、一位头戴草帽的农民正在观察农作物,一个年轻人正在用圆规作图做研究、一个正在做跨越状的运动员、一颗早期的正在飞行的人造卫星。
“信息量的确很大!”从化中学的历史科的李老师仔细端详一番后,告诉大家“广东省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和“人民政府”的沿革区别,另外,他还看到奖状的正中央处,还有一副背景图,下方是工厂正在热火朝天地运作和水库泄洪的场景,上方的一个人正在骑马,马匹还在作飞跃状,“这是极具大跃进特色的图案!”李老师还说出一些整个南粤大地在(落款时间)1959年的一些历史常识和三面红旗的含义。
看来,这确实是一张特色浓郁的南粤奖状,让大家回想起多年前的如烟往事!
作者简介:
曾耀登,南粤古驿道网读者,从化地名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创作者或原平台所有。
(本文为直接转载的文章,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