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劳荣枝案二审,很多人在问我,她到底是不是傻白甜,她到底是不是无辜的。

她一审的时候我就写过,凭直觉我是一点都不相信她的每一句话。

就像殷素素对张无忌说的,越是漂亮的女人,越会撒谎。

你看劳荣枝在一审时说过什么话?

1、我除了炒股,没有做错过什么。

2、你们可以说我不是一个优秀的人,但不能说我不是一个善良的人。

好精明。

第一句话是企图引起共鸣的,针对的对象就是共鸣。我和你一样,看,你该支持我吧?

第二句话还是企图引起共鸣的,这世上大部分人都不喜欢优秀的人,都喜欢善良的人。因为优秀的人可能占他们便宜,善良的人可以被他们占便宜。

最好的猎人都是伪装成猎物的,这两句深谙人性的话一扔出来,我就知道顶级猎手来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么优秀的一个人,这么懂人性,这么会操控预期,又这么漂亮,为什么走上邪路?为什么和法子英这样的杀人行凶的流氓混迹在一起,一个色诱,一个行凶?

她没有读过书么?读过。74年生,考上了师范学校。按说在那个时代,她完全可以走一条光明大道。

于是就有人跟我讲,美女与流氓是绝配,就像那句话,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真的是这样吗?

从来不存在美女喜欢混混这种事,只存在什么?只存在一个话题,那就是选择范围,俗称你能够看见多大一片区域。

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为什么过去的婚姻稳定?

因为农耕文明下,人的移动范围太小,人的接触面太少,人的信息获取太困难,人的比较范围太窄。

村里的小芳为什么喜欢大牛哥?你要看剩下的候选者是谁?

A,老光棍张三,今年50了。

B,二混子李四,干嘛嘛不成,吃嘛嘛不剩。今年35,身高一米5。

C,还有一群傻兮兮的光屁股少年,都还在玩泥呢,有的流鼻涕,有的懦弱,有的呆萌,都管自己叫姐。

你不选大牛哥选谁?告诉我,下面这张图里,不选秋香你选谁?

劳荣枝当演员(劳荣枝不意味着美女爱流氓)(1)

就这么简单的道理。

许晴之所以喜欢冯小刚这个老炮儿,不是他有多出息,而是因为她看过冯小刚年轻时男版的“秋香对比图”。

冯小刚演的那个老炮儿,穿着将校呢的军大衣,挥舞着日本军刀,这就是那个年代大院子弟的装备。

是他打架的英姿映入许晴的视野就拔不出来了吗?不,是他的身份。

许晴年轻时那个年代还没有商品化,更别提互联网。一个姑娘能够见到的人群是很有限的。

你觉得那个穿着将校呢的军大衣,挥舞着日本军刀,肯为了你打架的大院子弟吸引你,还是那个土不拉几的吸引你?

你的比较范围就这点呀。

今天你看起来很傻,当然很傻。你拉大到一个全球的视角下,当然很傻。

年纪轻轻的,没有人生目标,糊里糊涂地混日子,跟人打架斗殴,傻不傻?这样的人你也能看上?

可问题是,回到几十年前,在许晴的视线里,除了这种,还有什么选项呢?

我说过,我们的变化是逐渐的,时间上和地域上。也许深圳80年代就开始变化了,但是到了劳荣枝生活的那个环境里,可能要90年代,到某些地方,甚至要2000年以后。

是什么把大家的目光一瞬间拉到一起了?是移动互联网。你注意我的措辞,移动互联网。

我99年的时候在互联网上,棋牌室或者聊天室里只能遇到大学老师,学生,隔了一年,2000年,我就能见到进城务工人员了,有人在工地上干了一天,夜里去网吧消遣下。

你会发现互联网上的人员变化很明显。但是你注意,覆盖面仍然很窄,大多数人那时候还是没有私人电脑,有网吧的地方,才有网民。

什么时候几乎除了特别老的老年人之外,所有人都上网了?是最近十年的事儿了。

所以人们彼此看见的范围一直都不同的。如果把人分为A~Z,有的人一辈子只能看见EFG,有的人一辈子只能看见XYZ。

在互联网到来之前就是这样,大家是被彼此隔绝的。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字母,甚至看到全世界的每一个字母,是互联网带来的。

所以互联网的原住民们是无法理解电影当中许晴姐姐的。

一件事有两个面,60后,70后最大的优势是抢占了先机,他们年轻的时候更容易发财。

可是,反过来讲,一旦出生地不好,他们那代人很容易被埋没。因为缺乏看见的途径。

60后,70后如果你很早就去了北上广深,也许你就发财了。反过来,如果你待在很偏远的地方,在互联网没有到来之前,你看都没看见过,你的思想怎么随之改变?

也许你还觉得穿着军大衣,拿个武士刀才是你的人生目标呢。

80后是远不如前辈们机会多,可是年轻的时候赶上了互联网,你的眼界打开了,你的目标树立了,你最起码清楚,我这辈子要干嘛,至少,你不会被什么军大衣,武士刀耽误了。

我们今天看印度,是俯视的。你让哪个同事出差去印度,就像要他命一样。他管你要的艰苦补贴,也许比派他去阿富汗的战地补贴都高。

其实印度没那么糟糕,印度的生活水平,城市水平整体上就像我们20年前,2000年左右。

而就在30年前,我们的人均GDP,还不如印度呢。总想回到过去的人好想想了,你连出差印度都扛不住,还回到过去呢。

我们出差印度的同事一堆要求,只能喝大品牌的瓶装水,刷牙洗脸都只能用瓶装水,必须住五星级酒店等等。

你其实回忆下,90年代有部电视剧叫《打工妹》,那时候港澳同胞前来内地投资办厂,她们也是随车携带整箱瓶装水的。

那种心态和你今天出差印度没有任何区别。

这就是我说的,选择的范围。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里,一个人眼光的提高是需要运气的。你生在广州,你就知道去深圳了,你生在上海,老八股的时代,大家是这样买股票的,看到了吧?

劳荣枝当演员(劳荣枝不意味着美女爱流氓)(2)

那年月,抢到就是赚到。

所以我说选择与选择范围有关,不是美女爱流氓,而是特殊时期美女的选择范围太小。

你根本没有见过世界你哪来的世界观?小芳哪怕买张火车票去了富士康,她都会见到无数比大牛哥更优秀的年轻人。

这就叫看见的力量。

当然,看见不一定能把握。

零几年的时候,有个跟我学操作系统的应届生小弟,某一天,他跟我说,他不想做研发了,也不想做我们这个行业了。

我以为他要去互联网行业,虽然那时候互联网在低谷,但作为ebay时代的电商深度爱好者,我始终很看好互联网。2014年之前,大部分离开我的手下,都被我推荐,或者劝说去了互联网大厂。

只有这一个例外。

这小伙跟我说什么呢?他说他喜欢传统行业。他觉得那些工厂里的销售,每天穿着西装革履,拎着笔记本电脑,奔走在各个机场的样子,很帅,很成功。

而我们这些人呢,冬天穿着格子衫,夏天穿着裤衩,还老穿拖鞋,一看就是loser。

我像看着外星人一样看着这孩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太年轻了,小时候接触的就是爸妈与家里亲戚那些人,后来读书没离开过学校,直到毕业。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把他脑子里原生家庭的烙印洗掉,来不及洗,人家就走了,转行了。

回老家,中部的某个省会,去做了一个传统行业的销售。因为他说,他见过最成功的人就是二叔,二叔是穿西装的某个厂的销售。他爸是种地的,只有种地的才会穿的和我们一样,穿裤衩,拖鞋。

后来的结果当然很简单,行业红利也没有抓到,房地产红利也没有抓到。

很遗憾,即便A~Z摆你面前,也有可能会有个别人选错,有时候选错的理由让人无语。

他哪怕当年看过《我爱我家》也会知道,英达客串的美国电脑公司老板是穿汗衫的,旁边那个西装革履的才是马仔。

老傅一家买电脑,就是为了巴巴的等着中1万美金的大奖,那一年1万美金在北京可不止买一套四合院。

毛衣上破个洞是比尔盖茨留下的传统,那时候他早已是首富,世界的。我本以为这孩子就算没听过中国的财富神话,至少也该听过美国的。

遗憾的是他都不知道,他到两千零几年了,居然还以为刚下飞机,西装革履的才是大佬。

所以选择大于努力是有前提的,前提是你真的弄清楚了每个选项,而且你是有机会看到的。

如果各行各业,每个圈子的高中低三档,人家明面儿上赚多少钱,实际上到底赚多少钱,每个细节你都门清。你选起来就非常容易,你很难选错。

可是反过来,如果你只能凭什么有限的几个二叔二舅跟那儿瞎猜,那你太难了。

说穿了就是这点事儿,人世间最大的不公平就是信息不对称。他知道你手里的那个碗拿到苏富比卖多少钱,可是你不知道,于是你5块钱卖给他了。

今天的美女要比劳荣枝容易很多,最起码,A~Z,表面上你都能看见了,你不需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做选择了。

问题是,你看见全部了吗?没有吧。A不一定是A,Z也不一定是Z,这就是背调的价值。

可背调是要花钱的,于是你发现信息与资本在结合。俗称巴依老爷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像阿凡提了。文章来自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