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参观各种博物馆的时候,是否常常会在展厅内看到这样的标识?

博物馆不能摸的文物(博物馆禁止拍照)(1)

这样的规定,在智能手机完全普及、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越来越显得不友好。毕竟,还有什么能比亲手拍下的一张「蒙娜丽莎」,更适于在社交媒体上打卡、炫耀呢?

博物馆不能摸的文物(博物馆禁止拍照)(2)

《蒙娜丽莎》所在的卢浮宫展厅每天都像在开记者会

拍照并不伤文物

从早年间到现在,博物馆为什么会禁止参观者拍照?事实上,正常的拍照并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唯一可能造成直接伤害的,只有闪光灯而已。

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光线都会对文物造成损伤,尤其是紫外线和红外线,能对器物表面造成结构性的伤害,促使其老化。因此,无论什么文物,最理想的保存环境都应该绝对无光。

博物馆不能摸的文物(博物馆禁止拍照)(3)

秦兵马俑在刚出土时很多表面都有彩绘,但是出土后不久多因温湿度、光线等保存环境突变而脱落

但是,光线对博物馆展览显然必不可少。因此,针对各种文物对于光线的敏感程度,文物保护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规定,严格控制文物在展览过程中所承受光照的限度。

博物馆不能摸的文物(博物馆禁止拍照)(4)

国家文物局于 2000 年颁布的《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中对于不同展品在展览时的照度和曝光量标准的要求

所以,追问「闪光灯是否会对文物造成伤害」,实际上是在探讨「闪光灯的照射与必要的展览用光相比,是否会造成额外的伤害」这个问题。

英国国家美术馆的藏品保护专家大卫·桑德斯曾做过实验,他在将五组画的颜料分别暴露在闪光灯和正常的展览用光下。结果表明,试验时每七秒就被闪光灯闪一下、三年内一共被闪了四十多万次的颜料,与放置于展览照明灯光下的颜料所受的损害并无差异。

由此,桑德斯认为,光线对颜料的损害取决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组合,虽然闪光灯发出的光线一般较强,但却只会持续极短的时间,因此它所造成的伤害和博物馆展览时持续的低亮度光线照射造成的损害并没有什么区别。

博物馆不能摸的文物(博物馆禁止拍照)(5)

大卫·桑德斯

既然纸上颜料结构都如此坚固,更为结实、甚至在入藏前常年暴露在外的石器、木器、瓷器、金属等质地的文物,自然也不会被闪光灯造成严重破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仍有少数材质的藏品对闪光灯较为敏感。

有学者针对丝绸的实验就说明,闪光灯的使用对丝织品的损害十分明显。研究者对六种不同植物颜料浸染的丝绸,做了多达四千多次的闪光灯照射实验。

结果显示,被闪光灯拍摄的丝绸不仅会出现褪色、变暗,甚至还会形成肉眼都能观察到的焦化点。

博物馆不能摸的文物(博物馆禁止拍照)(6)

经过闪光灯照射实验后,黄色丝绸表面形成的焦化点

由此可见,至少对于丝织品、古代纸张,闪光灯的频繁照射还是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博物馆为了最大程度保护馆藏文物而不允许观众在展厅内使用闪光灯,确实有其依据。但是,为什么即使在不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仍然有很多博物馆不允许观众拍照呢?

方便卖周边

在很多对博物馆禁止拍照的规定强烈不满的观众看来,博物馆这么做就是出于利益需求。

2010 年 6 月,法国奥赛博物馆在即将进入旅游黄金季时出台规定:在博物馆的所有展厅内禁止任何形式的拍照和录影行为。

博物馆不能摸的文物(博物馆禁止拍照)(7)

藏有凡高、塞尚部分作品的法国奥赛博物馆

虽然馆方一再强调这一规定是为了避免摄影者影响其他游客的参观,但游客们并不买账。的确,长期以来,画册和明信片等与藏品图像直接相关的周边产品的销售一直都是很多博物馆重要的收入来源,而博物馆对于藏品高质量影像的垄断则自然就成为了这笔收入的保证。

正是因为高品质图像与延伸产品的直接关联性,如今的很多以展览图像画作为主的美术馆和一些博物馆的部分展厅仍然常常会禁止观众拍照。

博物馆不能摸的文物(博物馆禁止拍照)(8)

美术馆展品的复制品价格通常也很昂贵

不过,还有一些美术馆和博物馆的特展不允许观众拍照则是出于版权方面的考虑。

很多美术馆和博物馆在展览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或者从国外博物馆借来的展品时,借展合同中往往只获得了用于展览的授权,未获得「复制」和「利用」藏品的权力。

游客拍下艺术品照片再发布在社交网络上的行为是否属于法律上的「复制」和「利用」,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存有争议。因此,为了消除法律风险而一律禁止观众拍照的情况也很常见。

2017 年 3 月到 5 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大英博物馆馆藏文物特展就不允许观众拍照

但是,随着卡片相机、智能手机这样的便携拍摄设备的逐渐普及,及其与社交媒体的强关联性,观众在博物馆拍照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面对观众的广泛质疑,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也都迫于压力纷纷解除拍照禁令。

博物馆不能摸的文物(博物馆禁止拍照)(9)

五花八门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

也正因此,如今的大多数博物馆往往都已经开始允许观众在展厅内拍照。但即便如此,很多博物馆管理人员仍公开反对观众在博物馆拍照的行为。

博物馆不能摸的文物(博物馆禁止拍照)(10)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曾因在媒体上发表「在博物馆拍照的都很傻」的言论,引发争议

管理的难题

其实,初衷都是希望观众能够在更好的氛围下欣赏艺术品。

在博物馆的管理人员看来,良好的参观氛围也是属于展览本身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如今的很多展览中,光线、声音等元素在整个展览的效果中都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不能摸的文物(博物馆禁止拍照)(11)

时下展览中常见的光影效果

而拍照造成某些展品前的观众滞留、照相机快门的「咔嚓」声、甚至有些观众有意或者无意地打开的闪光灯,无疑会破坏展览的整体效果。因此,国外一些博物馆展厅内甚至还会要求观众在参观前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

不过,相对于观众拍照对展览效果的影响,博物馆管理人员更担忧还是拍照行为对文物造成直接伤害的潜在危险。

博物馆不能摸的文物(博物馆禁止拍照)(12)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甚至需要专门安排工作人员负责捡取游客掉入兵马俑坑的手机、相机等物品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博物馆开始确立服务观众的姿态。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就曾公开表示,在禁用闪关灯和自拍杆的前提下,故宫不仅不会禁止,还要鼓励观众拍照发朋友圈。

博物馆不能摸的文物(博物馆禁止拍照)(13)

在故宫博物院展厅内拍照的观众

面对管理和观众需求的矛盾,除了像故宫这样折衷的做法,也有一些博物馆另辟蹊径。

2015 年年末,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就发起了一场活动,倡导观众放下手中的手机和相机,把艺术品用画笔画下来,以此感受其价值与魅力。

博物馆不能摸的文物(博物馆禁止拍照)(14)

活动期间,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门口上方巨大的「禁止拍照」标识

博物馆不能摸的文物(博物馆禁止拍照)(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