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提高省考行测分数(快看只花12分钟就能做对省考题的秘诀)(1)

省考中,组合排列是逻辑判断的经典题型,有些地方常考,有些地方隔几年考,每个省的考情不同,但考查组合排列的可能性很高。

对于组合排列的难题,考试时不可能在1分钟内解题。但按照近几年的考试,组合排列常考中、低等难度的题目,对于这部分题目,需要你拿分哦。

组合排列题技巧性非常强,不用生硬地去推理,只要掌握了方法,就可以在1—2分钟内解题。

考试时别人都放弃了组合排列题,只有你会,别人都没有你做得快,那你不就“赢”了吗?

想要练就这样的本领,首先你要清楚排列组合的特征

甲、乙和丙,一位来自东京,一位来自巴黎,一位来自浪漫的土耳其。

现在只知道:丙比东京人的年龄大,甲和巴黎人不同岁,巴黎人比乙年龄小。

你猜:甲、乙、丙分别来自哪里……

你猜?猜得到吗?来吧,先找特征。

首先,题干给出两组及以上对象。比如上面这道例题给出了甲、乙、丙,分别来自东京、巴黎、土耳其。

其次,对象之间有一些关系。如例题中的“丙比东京人年龄大”。

第三,需要将两组信息进行匹配。比如例题中提问了“甲、乙、丙分别来自哪里”,这就是组合排列题。

知道了特征,接着就说解题方法

第一种解题方法:排除法和代入法

排除法,就是排除不正确的选项。使用方法很简单:读一句,排一句。

甲和打篮球的哥们是邻居……

虽然不清楚“甲”的身份是踢足球的还是打乒乓球的,但可以确定“甲”一定不是例子所指的“打篮球的哥们”。如果选项出现“甲是‘打篮球的哥们’”,可以排除该选项。

来一道省考例题,做做试试?你一定行!

(2018江苏)某单位要从甲、乙、丙、丁、戊、己6名工作人员中选派3名参加省职业技能大赛。有4位评委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1)甲、丙二人中至少选一人;

(2)乙、戊二人中至少选一人;

(3)乙、丙二人中至多选一人;

(4)甲、丁二人中至多选一人。

后来得知,戊因病不能参赛,并且上述4位评委的意见都得到了尊重。

根据上述信息,该单位选派的参赛选手是: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乙、己 D.丙、丁、己

------- 以下是解析,先自己做完再看啵 -------

首先确定题干给出6人,有4位评委给出意见,提问“该单位选派的参赛选手是”,是组合排列题。

组合排列题,优先考虑排除法。

根据(1),甲和丙要派出1名代表,不能都不去,四个选项均有甲、丙二人的代表,无法排除。

根据(2),“至少选一人”说明乙和戊不能同时缺席,需要派出1名代表,A、B、C项均有乙,D项没有乙也没有戊,排除D项。

根据(3),“至多选一人”说明乙和丙不能都去,A项中乙和丙都去了,排除A项。

根据(4),“至多选一人”说明甲和丁不能都去,B项同时出现甲和丁,排除B项。

读完题干时已经排除A、B、D项,C项当选。题干最后一句话表示“戊因病不能参赛”,C项中也没有戊,C项当选。【选C】

马鸭!读完题就能选出答案,要的就是这种体验!排除法是最快最省脑力的方法,比翻译“至多”和“至少”的方法更快。两个字:太酷了!

而代入法,就是假设选项正确,代入题干验证是否符合要求。小时候考试都用过,不多说,直接上例题!

(2018广州)去年,某镇把甲、乙、丙三个大学生村官分别分配到和丰村、团结村、杨梅村工作。人们开始并不知道他们当中究竟谁分配到哪个村工作,只是作了如下三种猜测:

①甲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

②甲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

③甲分配到杨梅村工作,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

后来证实,三种猜测都是只猜中了一半。由此可以推出( )。

A.甲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丙分配到杨梅村工作

B.甲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丙分配到杨梅村工作

C.甲分配到杨梅村工作,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

D.甲分配到杨梅村工作,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

------- 以下是解析,先自己做完再看啵 -------

已知甲、乙、丙三人分配到三个村工作,由题干可知“三种猜测都是只猜中了一半”,即此时无法确定条件①中某一句话是否正确,只知道前半句和后半句一对一错,所以无法使用排除法,本题考虑代入法求解。

A项:条件①前半句和后半句均正确,此时不需要再验证A项中“丙分配到杨梅村工作”是否正确,使用代入法求解题目时,必须是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才正确,排除。

B项:条件①前半句和后半句均错误,排除。

C项:条件①前半句和后半句均错误,排除。

D项当选。【选D】

题干条件确定优先排除,题干条件不确定尝试代入。为了快速做题,一定要在解题前加一步题型判定。如果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题,也可以用代入法解题,优先用排除法解题,解题更快,因为代入法可能需要代入到最后一个选项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第二种解题方法:使用辅助技巧

注意最大信息也就是“题干条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以它作为推理起点。当某一词出现次数过多时,早晚会露出一些“小马脚”,因为有句话叫“言多必失”哈哈。

最大信息法主要帮你解决一个问题:题干条件多,无从下手。

那么“最大信息”是找什么呢?需要找的就是像“甲”“乙”“丙”或“东京”“巴黎”“土耳其”这样的描述,不能找“的”字。

光说不练等于白听,来看一道题:

(2017国家)大学毕业的张、王、李、赵4人应聘到了同一家大型公司,每人负责一项工作,其中一人做行政管理,一人做销售,一人做研发,另一人做安保。已知:

①张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安保;

②王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研发;

③如果张没有做研发,那么赵也没有做行政管理;

④李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安保;

⑤赵不做研发,也不做安保。

由此可以推出:

A.张做销售,李做研发

B.赵做研发,李做销售

C.李做销售,张做研发

D.李做研发,赵做安保

------- 以下是解析,先自己做完再看啵 -------

本题选可以推出的,考试中如果遇到此类题型,优先考虑排除法和代入法。题干条件中的前5句话均正确,因此优先考虑排除法,本题前4句均无法排除选项。

由条件⑤:“赵不做研发,也不做安保”,排除B、D项。

剩余A、C项,考虑最大信息法。观察题干条件,“行政管理”出现次数最多(出现了四次),即为本题的最大信息,以此为突破口,由条件①②④可知:张、王、李都不做行政,所以赵做行政;由条件③可知:张≠研发→赵≠行政;已知“赵做行政”,则赵=行政→张=研发,排除A项,C项当选。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快速排除B、D选项,当无法继续排除选项时,找最大信息作为突破点求解。【选C】

除了最大信息法,还可以画表格。

当题干出现三个及以上对象,如甲、乙、丙、丁……

当排除法、代入法都不好使了。

那就画表格吧。不过画表格的方法虽然很好,但不要一开始就用表格法,还是先考虑排除、代入、最大信息~

这是今天的最后一道题啦:

(2015河南)某书店有10个书架按序号1、2、3……、10依次摆放,其中只放置儿童书籍的书架有1个;只放置科技书籍的书架有2个,并且连号排列;只放置历史书籍的书架有3个,并且不与放置儿童书籍的书架连号排列;只放置文学书籍的书架有4个,并且不与放置科技书籍的书架连号排列。如果第1、3、10号书架放置历史书籍,4号书架放置科技书籍,那么儿童书籍一定放置在几号书架上?

A.2号书架 B.5号书架

C.6号书架 D.7号书架

------- 以下是解析,先自己做完再看啵 -------

本题问“儿童书籍一定放置在几号书架上”。观察题干,儿童书籍只有一个书架,在十个书架中挑选一个书架,排除难度较大,情况数太多,因此本题列表分析。题干已知:儿童书籍有1个书架;科技书籍有2个书架且挨着;历史书籍有3个书架且不挨着儿童书籍;文学书籍有4个书架且不挨着科技书籍。

由“第1、3、10号书架放置历史书籍,4号书架放置科技书籍”可知:历史书籍的位置已经确定,科技书籍放在4、5号书架(3号书架放置历史书籍,因此剩下的科技书籍只能放在4号书架),此时还剩下5个书架;由于文学书籍不挨着科技书籍,则6号书架一定不放置文学书籍,所以文学书籍放置在7、8、9号书架,因此6号书架为儿童书籍,C项当选。【选C】

画个表就是这样:

如何快速提高省考行测分数(快看只花12分钟就能做对省考题的秘诀)(2)

列表法不能帮你得到更多的信息,但可以通过整理,使信息更清晰。

今天的干货,是不是看的很爽?以上内容来自《系统班免费试听课》。2019省考,你就是需要来点实用的技巧,粉笔省考笔试系统班里会讲更多,先试听再买班吧~

如何快速提高省考行测分数(快看只花12分钟就能做对省考题的秘诀)(3)

特别通知

粉笔公考笔试系统班送3个月行测申论双会员的活动,截止到1月31日24:00哦!正在准备2019省考的小伙伴,赶紧囤一个《2019省考笔试系统班》吧!

【880元】800 超长课时,新增名师理论录播课、名师专项点拨课

赠:3个月行测申论双会员、20套申论套题批改 100道单题批改、行测申论/常识/公基刷题班优惠券、2017-2019所有国省考模考解析课、25册配套图书教材

如何快速提高省考行测分数(快看只花12分钟就能做对省考题的秘诀)(4)

去粉笔App选择你适合的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