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不涉及任何让人不安的部分,大家可放心阅读)
今天聊一部僵尸电影,麦浚龙执导的《僵尸》。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也是第一次,看完一部僵尸电影,不是觉得恐怖,而是觉得伤感。
有影评说,这部电影,情怀多余,诚意十足,因为洋气太重。我个人却认为,这部电影,是情怀满分,诚意十足。
僵尸电影在我心里,是有满满的回忆,和不可磨灭的地位的。不知道大家的童年是不是都差不多,很久以前的我,出生在广东的某个小镇,家里曾开着一间小音像店,受港片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除了动画片和电视剧,单说电影的话,几乎都是港片了。不过那时候也是港片的黄金期,想必,大家都是差不多的。
童年陪伴我的,很多时候,都是那部VCD机和老电视,家里的所有影碟,只要是僵尸片和鬼片,都被我和小伙伴翻出来看过了,现在想想,那时候看电影的频率比现在一星期一部高得多呢,笑~
随着年龄的增长,僵尸电影开始退出中国恐怖片市场的舞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看日本恐怖片,那才是时尚,随之,我们开始看欧美丧尸片,那才是主流。僵尸电影随着林正英和许冠英的逝去而逝去了,期间曾有人做过努力和创新,但都没有收到多大的反响。
同样,麦浚龙执导的这部《僵尸》也仅在香港和台湾上映了,虽说也并没有在中国大陆泛起多大的波澜,但在香港取得1100万的票房成绩,也算是非常不俗了。在大陆,除非僵尸电影发烧友,相信也很少朋友知道这部电影,但是,我还是推荐不怕恐怖片的朋友去看看这部电影。应该不会让你失望。
(以下内容可能有部分剧透)
说回到这部电影本身,抛开情怀讲,也算是很有创新且诚意十足的片子了。
导演麦浚龙可能大家都比较陌生,其实我也挺陌生,当知道导演是他时,我非常吃惊。麦浚龙!唱《耿耿于怀》的那个香港歌手吗?
看他的资料,意外发现除了年轻外还家境富有,情怀满满,只为致敬,不求回报。虽然这样说可能会有人KY:还不是有钱才能这样任性。但是看过这部电影的都不会否认麦浚龙的才华和诚意。豆瓣有个网友说得好,这才是真正的致青春。
你去看看现在市场上年轻导演的“致青春”电影,到底谁在致青春,致的是谁的青春,谁又在捞钱,谁又有诚意,明眼的观众一目了然。避免拉踩的嫌疑,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自行感受。
整部电影的节奏把握得特别好,细节处理得非常认真,没有让我尴尬的点。“稳”,是这部电影给我的第一好印象,没有年轻导演的浮躁,力求每个布景和细节都烘托气氛,甚至有很多细节都在致敬僵尸电影,例如隐世的道士自嘲说,现在糯米都只能拿来作糯米饭了等等。这份用心,已是难得。
这是电影一开始的布景,残旧破落的大楼,男主要住进这一栋楼,单看建筑,恐怖的氛围就已经很足了。如果说这只是开头吸引人,那后面的布景,则是抓人了。生活烟火气与破旧老楼的恐怖,之间的平衡把握得非常好,特别是梅姨的房子,这里留白给想要看的观众一个悬念。
而作为一部恐怖电影,必不可少的自然是恐怖元素。麦浚龙请来了清水崇作监制。没错,就是那个用《咒怨》给无数观众留下难以磨灭阴影的日本的清水崇(感受到作为咒怨受害者的我的咬牙切齿了吗,两三天晚上不敢关灯睡觉啊)。
清水崇的加入,带来不少日本恐怖片的元素,特别是他个人恐怖作品的青灰阴冷格调,特别是那两个女鬼出现的时候和男主回忆家人的部分,马上映入脑海的就是,这可不就是清水崇!
这也是这部电影有争议的一个点,加上一些血腥恐怖元素,让整部电影,与其说是一部传统的僵尸电影,还不如说是一部cult电影,所以很多人说不能接受,觉得拍成这样就不是僵尸电影了,但我觉得,这个大胆的尝试才是这部电影最好的地方,这点后面会详细讲到。
这部电影还妙在哪,就是演员的选择。即使是配角,也有陈友,惠英红,楼南光,鲍起静,卢海鹏,吴耀汉,钟发。
这些港片的老戏骨,没有一个是靠“脸”吃饭,实实在在的港片符号在那里,演技在那里,特别是鲍起静饰演的梅姨绕着她死去正在变成僵尸的老公边走边说话的那段长镜头,情感的起伏和转变一气呵成,看得很多网友说看老戏骨飙戏就是过瘾。
而男主的设定是最妙的,“一个演惯僵尸片但已无片可拍的老演员,并且家庭生活不幸,妻离子散的他搬到一座阴森诡谲的大厦,只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却遇上隐世的天师阿友后引发的故事。”
而这种设定的男主是谁扮演的?
是钱小豪,钱小豪又是谁?是当年主演过《僵尸先生》的老牌动作影星,在片中出演“过气明星”谁比他更合适?简直像是量身定做。
电影中更是放出钱小豪与林正英,许冠英,张曼玉等人现实中的合照,和僵尸戏服,这种致敬,真的岂是一个妙字了得,拍手叫好的同时,又带出一份戏如人生的伤感。
戏到最后,才反转说在这栋楼里发生的一切稀奇古怪的事,都是男主上吊死前在脑海里上映的自己幻想的最后一部电影,和强行因为“建国之后不许成精”而洗白不同,这段的用意,加深了僵尸电影时代过去的伤感,也是对现在僵尸电影处境的一个悲伤但又残酷的展现。
最后的五分钟,导演麦浚龙也给过一些解释:“我希望去说一个关于希望,一个被遗忘的恐惧的故事,小豪他在电影里上吊,通过回光返照寻找失落的家庭,寻找尊严,找到自我,这是一种探索,最后的镜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他笑着离开,我觉得这就是希望。”
他说的很隐晦,不详尽,而我理解他所谓的希望。正如前面我所说的,这部电影加入的很多创新元素,让人们觉得这不是一部纯正的僵尸电影,没有以往的抓鬼的刺激,没有幽默搞笑,怎么品,都不是原来的味道。
但现在已经是2016年。要拍纯正的原汁原味的僵尸电影还有可能吗?没有时代背景,没有林正英,再怎么拍,也都不会是以前的僵尸电影了,怎么拍,都是在圈在以前的套路里了。这种状况,需要加入创新,僵尸电影才可能继续。
比如欧美的丧尸片,结合现代背景,生化危机,才有丧尸,可是僵尸和丧尸并不是等同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和西方所谓的吸血鬼,也是不一样的,它更加局限。
创新一直都有人在做,包括模仿西方吸血鬼浪漫化的《我和僵尸有个约会》,16年的电影《僵尸来了之伏魔夜》、TVB16年新剧《僵》,无论哪种创新,都是把时代放到现代来合理化,僵尸只能往前走了,不可能再往后退了。而麦浚龙做的一系列尝试,就是它所谓的“希望”吧,僵尸电影的希望。
为什么说这又是句点呢?其实我觉得,麦浚龙在说出致敬时,在奠定这部电影悲剧压抑的色彩时,他自己也许也是知道的吧,僵尸的时代真的结束了,该翻篇了,它只能存在于我们的回忆中。正如那些创新,翻起波澜的,除了《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大多没有多少声息。
他抓住最后的“希望”放手一搏,最后坦然而无愧于心地说出,这是致敬。
他努力过了,懂的人都懂。
这篇文章,致敬林正英,小时候害怕僵尸,可是只要林正英在,便不再害怕,变得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