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溥仪在哪里(民国那些人之溥仪)(1)

幼年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三岁登基六岁退位,年号宣统。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生在北京醇亲王府。道光帝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摄政王载沣的长子。

溥仪的一生其实就是个悲剧,一直被利用,操控和欺骗!而这一切因慈禧而起。三岁的溥仪之所以被慈禧接进宫不仅仅是因为年纪小好控制,也与他的家族身份有莫大关系。

慈禧原本只是咸丰帝的嫔妃(兰贵人),因为肚子争气生下皇长子载淳。咸丰本来有两个儿子,次子出生后还没来得及取名字就夭折了,所以咸丰驾崩后六岁的载淳就成了唯一继承人,兰贵人也就与皇后一起上升为太后,并称东 西太后--慈安 慈禧。两位太后垂帘听政,这就是“同治”的由来!同治时期慈禧联合慈安拉拢恭亲王奕訢发动政变处死八位辅政大臣,后又毒害慈安(光绪时期),自此慈禧一人独揽大权!同治无子而崩,按照祖制,皇帝无嗣应从近支晚辈里选立皇太子。载淳死后,自然要选一个溥字辈的,但是那样一来,慈禧成了太皇太后,就不能继续垂帘听政了。因此她不给儿子立嗣,却把侄子兼外甥的载湉要去做儿子。也就是光绪帝,溥仪的二叔。光绪到死也没有生个儿子,而溥仪的奶奶是慈禧的妹妹婉贞,外公又是慈禧的宠臣荣禄,加上溥仪年幼方便控制,所以在光绪病重时溥仪被接进皇宫继承同治兼祧光绪,当时同样病重的慈禧估计自己还能挺几年,但事与愿违,光绪死后第二天慈禧也一命呜呼了,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皇朝给年仅三岁的溥仪!

1909年溥仪登基,年号宣统,由隆裕太后听政,老爹载沣摄政。登基大典上三岁的小屁孩哪见过这么大阵仗?一直哭喊吵闹。在《我的前半生》溥仪写道--我父亲单膝侧身跪在宝座下面,双手扶我,不叫我乱动,我却挣扎着哭喊:“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父亲急得满头是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没完没了,我的哭叫也越来越响。我父亲只好哄我写道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典礼结束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议起来了:“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说要回家可是什么意思呵?”……一切的议论,都是垂头丧气的,好像都发现了不祥之兆。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拉开辛亥革命的序幕,五岁的溥仪下《罪己诏》,同时派北洋军镇压革命,但派出去的人根本指挥不动北洋军,因为北洋军是袁世凯一手训练出来的,搞笑的是袁世凯是溥仪的外公荣禄一手提拔的,所以说利益当前道义算个屁!袁世凯趁机一面向朝廷要权要钱,一面对革命军又打又拉,一跃成为当时的核心人物!1912年袁世凯逼迫溥仪退位,在孙中山成立中国民国后,当上了第一任总统。清亡民起!

溥仪退位后根据与民国的约定依旧住在紫禁城,由民国保障其衣食住行每年400万袁大头的生活费,以外国君主之礼相待。400万在当时是什么概念?民国初年一银元可以买30斤大米或8斤猪肉,上海工人一天的工资也就三毛左右,放到现在就相当于每年给你几个亿去花,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就是个天文数字,但对于习惯了养尊处优皇家人来说真不算啥,隆裕太后一餐要100个菜,这是从慈禧传下来的,皇帝一顿也有60个菜,大部分菜碰都没碰就倒掉了,光厨子就200多号人,还好一天只做一顿。我们看看溥仪回忆录里怎么写的:我这一家六口,(溥仪 隆裕太后加上同治和光绪的四个妃子) 总计一个月要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八只鸡鸭,其中八百一十斤肉和二百四十只鸡鸭是我这五岁孩子用的。此外,宫中每天还有大批为这六口之家效劳的军机大臣、御前侍卫、师傅、翰林、画师、勾字匠、有身份的太监,以及每天来祭神的萨满等等,也各有分例。连我们六口之家共吃猪肉一万四千六百四十二斤,合计用银二千三百四十二两七钱二分。除此之外,每日还要添菜,添的比分例还要多得多。这个月添的肉是三万一千八百四十四斤,猪油八百十四斤,鸡鸭四千七百八十六只,连什么鱼虾蛋品,用银一万一千六百四十一两七分,加上杂费支出三百四十八两,连同分例一共是一万四千七百九十四两一钱九分。显而易见,这些银子除了贪污中饱之外,差不多全为了表示帝王之尊而糟蹋了。这还不算一年到头不断的点心、果品、糖食、饮料这些消耗。浪费可耻啊!!!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遭全国人民反对,当了83天皇帝后被迫下台,第二年袁世凯去世,黎元洪“被迫营业”在南京当了总统,但遭到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的抵制,张勋以调停为名出兵北平赶走段祺瑞,拥立溥仪复位,清朝再次开门营业,但也仅仅维持12天,溥仪屁股还没坐热,就被段祺瑞杀了个回马枪给踢了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