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19日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话时表示,期望巴以冲突“在今天显著降级,走上停火之路”美媒评论,这是巴以本轮冲突以来拜登对内塔尼亚胡语气最严厉的一次不过,内塔尼亚胡并未听劝,强调以色列将继续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以色列已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以色列已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哈马斯到底何时会收手)

以色列已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

美国总统拜登19日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话时表示,期望巴以冲突“在今天显著降级,走上停火之路”。美媒评论,这是巴以本轮冲突以来拜登对内塔尼亚胡语气最严厉的一次。不过,内塔尼亚胡并未听劝,强调以色列将继续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

20日凌晨,以色列对加沙发动十几次空袭,摧毁当地南部两座房屋。哈马斯则继续还以火箭弹。巴方死亡人数上升至228人,包括100多名妇女和儿童,以色列12人身亡。

分析人士认为,拜登受到越来越大的国内外压力,不得不对盟友释放强硬调门,但他并未在制约以色列方面“下决心”“用狠手”。而内塔尼亚胡出于国内安全和政治命运考虑,在收兵问题上未必肯给拜登面子。在停火止暴的道路上,各方还要走多久?

“幕后”到“前台”?

这是拜登一周来第四次与内塔尼亚胡通话。在前几次通话中,拜登避免直接公开地施压盟友停火,也没有表达结束空袭的紧迫性。按照白宫新闻秘书的说法,美国政府倾向于“幕后”斡旋。而在最新的通话中,情况起了变化。

拜登说,他期望巴以冲突能“在今天(19日)显著降级,走上停火之路”。舆论认为,拜登在电话中“规定日期”“规定要求”,戏剧性地加大了对内塔尼亚胡的压力。

两位知情人士向《纽约时报》透露,实际上拜登早就“急了”。他在17日的通话中私下警告内塔尼亚胡,自己抵御外界对以方空袭加沙的批评只能维持那么长时间。

不过,内塔尼亚胡似乎没有体恤美国大哥的苦衷。他表示将继续军事行动,还对国内放话:对付哈马斯,要么威慑,要么征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所长牛新春指出,拜登对以色列语气更严厉,在于受到国际国内双重压力。

从国际上看,拜登政府强调以色列拥有“自卫权”,并多次干扰安理会形成敦促巴以停火的联合声明,令美国陷入孤立。法国《世界报》发社论称,美国政府“丝毫没有想要解决冲突的意思”。

一边给国际社会调停努力“添堵”,一边还不断“火上浇油”——拜登政府近日打算向以色列出售7.35亿美元精确制导武器,引起国际社会广泛谴责。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直言,拜登“手上沾血”,令自己无法沉默。

从国内看,支持以色列是美国两党的一贯政策。但如今民主党内部分裂,自由派同情巴勒斯坦,要求拜登政府改变立场。138名众议院民主党人签署联名信敦促拜登止暴。150个自由派组织声援巴勒斯坦人。

《悉尼先驱晨报》称,民主党内,参议院领袖舒默仍然是以色列的坚定捍卫者,但参议员桑德斯、众议员亚历山德里娅·奥卡西奥-科尔特斯等进步人士在党内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巴勒斯坦人更加同情。拜登必须平衡这些相互矛盾的观点。

“民主党在国会两院议席优势微弱,拜登主抓国内议程,高度依赖党内不同派别,否则无法推进。为此他只好妥协,调整对以政策。”牛新春说,“巴以冲突时间拖得越长,对拜登越不利。”

美国的“教父时刻”?

美国媒体称,新局势反映出拜登和内塔尼亚胡40年来的复杂关系,也是对拜登治下美以关系的一场“大考”。

美联社说,这不是拜登和内塔尼亚胡第一次公开争执。2010年,拜登以副总统身份访以。当时的背景是,以方不顾奥巴马政府感受,批准在有争议的东耶路撒冷修建1600个新住房单元。在那次访问的晚宴上,拜登发声明正告内塔尼亚胡:此举破坏了美国说服巴勒斯坦人恢复和平谈判的努力。

“拜登与内塔尼亚胡很少意见一致,在伊朗核协议、以色列定居点政策方面展开过激烈政斗。”《纽约时报》写道,“不过,拜登2014年特意指出,他和内塔尼亚胡依然是朋友——他曾给对方一张照片,上面写着‘比比(内氏的昵称),我不同意你说的任何一件事,但我爱你。’”

牛新春认为,虽然拜登与特朗普相比,“亲以”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美以关系远未到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时候。

第一,以色列仍是美国在中东霸权的维护者。第二,美国犹太人成为美以特殊关系的纽带。第三,美国每年给以色列40亿美元援助,其中包括用于武器购买的费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密切关系都没有根本变化。”牛新春说。“反过来讲,如果美国想迫使以色列收兵,那么切断资助等手段都可以采用。显然,美国没有狠下决心。”

“而且,拜登最新的通话,给人感觉还是不痛不痒。”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刘中民认为。一方面,突出了拜登政府依旧偏袒以色列,在双多边层面扮演纵容暴力升级的角色。另一方面,凸显忙于抽身中东的拜登政府对调停巴以冲突、推动巴以和平进程缺乏准备。

在刘中民看来,拜登政府一想实行战略收缩、抽身中东,二想回调特朗普时期的中东政策,三想聚焦国内议程,四是把注意力放在与伊朗的核谈判。至于巴以政策,拜登或许并没有提上议事日程,仅是泛泛表示支持“两国方案”。而偏偏此时巴以闹别扭,全球就看到了一个“准备不足”的美国政府。

“事实上,拜登在巴以政策上的反常表现,与其民主党前任们形成鲜明对比。克林顿曾为寻求巴以回到谈判桌前发挥积极作用;奥巴马在政策宣示上比较高调,只是口惠实不至。而到了拜登时期,竟然连大国协调都不管用了,这也凸显出特朗普时期搞单边主义和小集团,脱离联合国框架强推中东政策的破坏性。”刘中民说,“不管拜登政府未来的巴以政策怎么设计,当前首要任务是停火止暴。美国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牛新春也认为,巴以冲突似乎正把急于抽身中东的美国重新拉回。“就像《华盛顿邮报》最近引用电影《教父》中的一段名句:当我以为自己已经金盆洗手的时候,他们又让我重回江湖。”

何时停火止暴?

从目前局势看,停火止暴依然存在难度。

从以色列角度看,内塔尼亚胡敢于“驳拜登面子”,显然是政治和军事的双重目的还没达到。

政治方面,他有待通过“战果”扩充其国内政治力量,破解两年内四次选举都难以组建新政府的难题。

军事方面,时隔7年哈马斯展示的战斗能力和抵抗意志超出以色列预判。目前,以色列称击毙至少150名武装分子,但哈马斯还没被“打趴下”。牛新春说,尽管可能性不高,但如果以色列认为真有必要,发动地面战争等都是后手。

另有分析指出,内塔尼亚胡“拒绝”拜登停火提议,还有其他考虑。例如,通过巴以冲突,将美国的注意力重新拉回中东,增添伊核谈判的变数。此外,内塔尼亚胡也不希望给人留下一被美国劝说就停手的“附庸”印象。

从美国角度看,它仍在扮演“调停破坏者”角色。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19日证实,美方不会支持由法国推动的安理会决议草案。这份决议草案由法国、埃及、约旦三国领导人共同商定,内容涉及敦促巴以双方停火以及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至于20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牛新春表示,它与安理会运作机理不同,不牵涉美国动用否决权的问题。如果决议能通过,可能对以色列予以谴责。不过决议更多是从道义上施加压力,能否促进停火还需观察。

刘中民认为,哈马斯和以色列都在等待一个政治时机。对哈马斯而言,它在冲突中损失较大,经不起长时间消耗。而且哈马斯虽指望通过激战扩大民意基础,为巴勒斯坦大选造势,但出现大规模伤亡和人道主义危机的话,也会反噬选情,因此要等一个体面收场的机会。以色列也在同样等待一个正式场合,等待有效的外部斡旋。

(编辑邮箱:ylq@jfdaily)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张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