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分进门、升堂和入室三个层次,您领悟其各自的含义吗?子路被孔子授予政事先进称号,可也仅达到升堂的程度,尚未入室。由此看来,学问修炼到入室的境界,实属不易,我们了解一下。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憨聊译注

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门厅这里弹奏呢?”其他学生因此而不尊重子路。孔子解释说:“仲由的学问啊,已经具备了登堂的水平,只是还不够精深,未达到入室的程度罢了,因此要继续在门厅磨炼他的意志。”

  • 憨聊俗解

孔子办学,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进门,升堂,入室。

门指大门,门厅,这既是初学者的学习场所和教室,又标志是初学者的学习层次,属于刚刚迈进学习之门。孔子弟子三千,应该指的是这类进门弟子,称为孔门弟子,是交过学费“束脩”的正式学员数量。

堂指正堂,堂屋,属于中档学者的学习场所和达到的层次。七十二贤人就应该享受升堂的待遇,教室主要在正堂,已经达到学有所成的标准,具有参与“三科”评选的资格,是孔子弟子的佼佼者。

室指内室,卧室。入室弟子,既指学识水平高,又指与老师的关系亲密,有进入老师私密空间的特许。达到这个水平的学生、享受这种待遇的弟子,就应该是十哲和接近十哲水平的贤人了,是得到老师真传的弟子。

子路是十哲之一,不但有升堂的资格,已经接近入室的程度,可因为他性情刚勇鲁莽,连弹瑟的音调也很刚猛,不够平和与厚重,孔子故意让他在门厅弹奏,用以激励他不断进步和全面提升。这表明:孔子对子路总是耐心地鼓励并采取特殊的形式加以提醒。门人不解孔子用意,因子路在门厅弹瑟,就瞧不起他。孔子就耐心解释子路的修养造诣已经达到升堂境界,仅是尚未入室而已;用这种形式,既教育子路,又警示众弟子。

现在“升堂入室”已经是成语,比喻学问更加精深,已经达到很高境界。

孔子用进门、升堂和入室来比喻学问水平高低实在太妙了,学习场所与学习水平紧密关联,学问表象与学问内涵形象深刻,能引起学者们对学问的深入思考和广泛遐想:

进门——走进学问的大门

学到知识,引起思考,发现问题,形成学习技能,养成想学好问的良好习惯,具有正确的情绪情感和价值观;但思想尚不成熟,刚刚摸到一点学问的门道;

登堂——登上学问的正堂

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拿到大庭广众之中阐述宣讲的理论,形成明确的三观取向,能去粗取精、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与德行。

入室——深入学问的内室

这是学问的最高境界,首先指学习交流决策进入私密空间,其次指对人类心灵有深入影响,还有,只能通过你的天资自己补充。

我的学问,仅仅达到进门的层次,不知朋友您达到了第几层。

  • 浅悟零存

人生有限乐为伴,学海无涯勤作舟。

论语先进和学而区别 论语先进15学问分进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