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的特点及测定的原理。

(2)学习用比浊法测定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

【实验原理】

将少量的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合适的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时测定培养液中的细菌数量,以细菌数量的对数作纵坐标,生长时间作横坐标,绘制的曲线为生长曲线。生长曲线是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于液体培养时所表现出的群体生长规律。不同的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不同,即使是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同。测定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的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在科学研究及生产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典型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图10-1)。

病原生物学细菌培养法实验报告(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1)

图10-1 典型的细菌生长曲线(引自M.T.马迪根)

测定细菌的生长量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根据要求和实验室的条件选用。其中,比浊法是一种操作简便、迅速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根据细菌悬液的细胞数量与光密度成正比,与透光度成反比的关系,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悬液的光密度值(即OD值),用于表示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生长量(图10-2)。

病原生物学细菌培养法实验报告(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2)

图10-2 比浊法测定微生物生长的原理(引自沈萍)

【实验器材】

1.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2.培养基和试剂LB液体培养基、无菌水等。

3.仪器和用具摇床、冰箱、分光光度计、无菌移液管、无菌试管、三角烧瓶、标签等。

【实验步骤】

1.将大肠杆菌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18h备用。此菌液作为“种子”培养液。

2.取11支无菌试管,分别标记培养时间0、2、4、6、8、10、12、14、16、18、20h。

3.用5mL无菌移液管吸取大肠杆菌培养液2.5mL转入盛有50mLLB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烧瓶中,混合均匀后,分别取5mL混合液分装到上述标记的11支无菌试管中,37℃下振荡培养(250r/min)。

4.把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调至600nm,开机预热10~15min。

5.以未接种的LB液体培养基校正分光光度计的零点。

6.在培养的第0、2、4、6、8、10、12、14、16、18、20h,将标有相应时间的试管取出,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OD值。注意:若菌液太浓,应做适当稀释,使OD值在0.1~0.6较好。经稀释后测得OD值要乘以稀释倍数,才是培养液实际的OD值。

【实验报告】

1.实验结果

(1)记录所测定的OD值数据。

(2)以OD值为纵坐标、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绘出大肠杆菌生长曲线。

2.思考题若同时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所绘出的生长曲线与用比浊法测定绘出的生长曲线有何差异?为什么?(金国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