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文解字】“台”部

台、佁、孡、始、怡、咍、詒(诒)、眙、胎、抬、跆、迨、殆、飴(饴)、

紿(绐)、袬、珆、貽(贻)、耛、鈶、囼、

治、菭、箈、冶、炲、坮、颱、

秮、苔、笞、枱、駘(骀)、鮐(鲐)、

兘、

瓵、刣、邰、怠、䈚(竹/怠)、炱、㬃(日/炱)、枲、䢄(枲*辛/木)、㷘(火枲)、葈、䈢(竹/枲):

一、字源字形:

晋古文字(新说文解字台)(1)

注:图片摘自网络。

二、含 义:

厶(sī):本义:初生之物。

初生之物最小,1.表示:组成事物的最小单元(元素)。2.表示:很轻;很小。很细。3.表示:柔弱;柔软。

口(kǒu):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即口腔器官,嘴。

台(tāi):字形为,口中有初生(细小)之物,本义:口中舌背长了舌苔。

表示:附着某物表面的初生之物。附着某表面之物。音“胎(tāi)”。

表示:高起又附着之物。音“(tái)”

表示:心稍高起(轻微地向上移动)。和悦。音“怡(yí)”。

表示:刚生;初生。细小。轻微。

表示:上(外)部青色,下(内)部白色之物。

舌苔从口中长出来,引申为表示:赠与。

长了异常的舌苔,身体不好的体现,表示:劣,差,弱。

舌苔为松散之形,表示:松散;松懈。音“(dài)”。

表示:鼻子里污垢。

表示:老人斑纹。

为“臺(tái)”的简化字:本义: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即“坮”字。

为“檯”的简化字:本义:桌子、案子。即“枱”字。

为“颱”的简化字:台风的简称。

臺表示:1.高起又附着之物。2.高而平的建筑物。音“(tái)”。

臺表示:静止;停住。

以下为“台”的孶生字,表达相应的人、事、物、运动或状态:

1.佁(ǎi):痴呆的样子。(注:即人静止得像臺似的。)

2.孡(tāi):古同“胎”。

3.始(shǐ):开头,开始。《说文》始,女之初也。(注:即附在女阴(子宫)上的胚胎,为刚怀孕了。或开始的胚胎像舌苔似的细小。)

4.怡(yí):和悦的样子。

5.咍(hāi):欢笑。(注:即和悦。)

6.詒(诒)(yí):1.传给。2.赠与,给与。

7.眙(chì):直视,瞪。(注:即像静止(停住)的臺似的。)

8.胎(tāi):未生的幼体,胚胎。(注:即初生。)

9.抬(tái):为“擡”的简化字。本义:合力共举一物。

10.跆(tái):跆籍,践踏。《玉篇》蹋跆也。(注:即附着在地上。)

11.迨(dài):1.本义:及,到。2等到。3.趁;乘。(注:即估计松散;松懈。)

12.殆(dài):危险。(注:即骨头都松散;松懈。)

13.飴(饴)(yí):〔饴糖〕用麦芽制成的糖。(注:即饴糖浆附着在固体上。)

14.紿(绐)(dài):破旧的丝。(注:即松散;松懈。)

15.袬(yù):古同“育”。同育。(注:即繁衍,生殖。)

16.珆:1.(yí)。1.1 似玉的石。1.2 玉石。2.(tāi)。圭名。

17.貽(贻)(yí):赠送。

18.耛:1.(sì)。古同“枱”,犁上的铧(huá)。(注:即附着端部。或高出。)2.(chí)。耘(yún)耛,除草。(注:即附着地面上似的。)

19.鈶(sì):耒(lěi)端。

20.囼(tāi):古同“胎”。

21.治(zhì):含义之一:社会安定、太平。(注:即水表面像“舌苔”似的,只有细小的波纹。通行版《道德经》的“上善若水”,应为“上善治水”。即平静清洁的水是最善的。)

22.菭(zhī):水衣。水青衣也。(注:即水衣浮在水表面,像附在舌头上的“舌苔”。)

23.箈(tái):1.嫩笋。(注:即竹笋长出地面初期像高起又附着之物似的。)

24.冶(yě):以冰融化解释金属销熔。本义:销熔。(注:即金属销熔成液体附着在固体上。)

25.炲(tái):古同“炱”。

26.坮(tái):古同“臺”。

27.颱(tái):台风的简称。

28.秮(kuò):初生的稻谷。

29.苔(tái):1.本义:青苔;也指苔类植物。2.植物名。本作菭。又名地衣,水衣。属隐花植物类,根、茎、叶区别不明显,有青、绿、紫等色,多生于阴湿地方,延贴地面,故亦叫“地衣”。(注:即青苔附在地表,像附在舌头的“舌苔”似的。)

30.笞(chī):用竹板、荆条击。(注:即上(外)部青色,下(内)部白色之物。)

31.枱(sì):1.亦作“耛(sì)”,耒端;锹、臿一类的起土农具,后指犁上的铧。(注:即附着端部。或将土附着地面上起。)2.“檯”的简化字。

32.駘(骀)(tái):1.本义:劣马。(注:即劣,弱。)2.马嚼子脱落。(注:即松懈。)

33.鮐(鲐)(tái):1.〔鲐鱼〕背青腹白,体侧上部有深蓝色波状条纹。(注:即身上斑纹像“舌苔”)。2.代称老年人。(注:即身上斑纹像高起的“舌苔”。)

34.兘(shǐ):古同“始”。

35.瓵(yí):瓮、缶一类瓦器。(注:即估计为像臺似的小物。)

36.刣(zhōng):刮削物。(注:即像刮削“舌苔”似的。)

37.邰(tái):古国名。

38.怠(dài):慢。懈。(注:即松散;松懈。)

39.䈚(竹/怠)(tái):竹萌也。(注:即竹笋长出地面初期像高起又附着之物似的。)

40.炱(tái):烟尘。烟气凝积而成的黑灰。俗称烟子。(注:即高起像一层“舌苔”似的。)

41.㬃(日/炱)(tái):日出也。(注:即日刚出时,像浮在地面似的。)

42.枲、䢄(枲*辛/木)(xǐ):1.大麻的雄株,只开雄花,不结果实,称“枲麻”。2.麻类植物的纤维。《尔雅翼》有实为苴,无实为枲。(注:即大麻的雄株只长出像“舌苔”的花粉。)

43.㷘(火枲)(tái):煤也。煤(méi):本义:烟尘。又指制墨的烟灰。(注:即高起像一层“舌苔”似的。)

44.葈(xǐ):植物名。如:葈耳(即苍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称苍耳子,倒卵形,有刺,易附于人畜体上到处传播,可入药)。(注:即像附在舌头上的“舌苔”。)

45.䈢(竹/枲):1.(腮上聲)。竹也。2.(音枲)。竹篾。(注:即上部青色,下部白色之物。)

说明:我的汉字解释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不适合中小学生们收看或收听。但通过了浙江省版权局的版权登记,是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

厉明忠 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