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是高等学府最古老又最富有时代印迹、很难受外界干扰而停止这神圣而光荣的职责与使命。而2020年这一年却让人们史料不及经历了惊天动地的世界性重大疫情灾难、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生命保卫战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挑战与考验。当下世界各国的疫情仍在肆虐危害国家生命、生存、生活、生机的灾难日益攀升的大环境下,中国的高校却在前两月陆续复课复学。这是中国的奇迹。
辽大这近八个月的关爱师生、守护学校的经历同样是大考的缩影。我作为辽大退休教师、摄影志愿者始终用心、用情、用力、用镜头与辽大人风雨前行。当我站在辽宁大学蒲河校区体育场聚焦5000余名新生、老师开学典礼时,我的思绪、我的镜头难以释怀、难以收尽这充满焦灼与淡定、煎熬与抗争、磨砺与兴奋的岁月故事。这是一次师生赞美华夏儿女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获得重大阶段、重大成果的难忘庆典,是一次总结奋斗经验、集结智慧、迎接学业、事业双重挑战的誓师大会,是一次来之不易的开学典礼。
可谓来之不易,来源于我们的新生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经受百年不遇的疫情防控下走进云端线上学习历程;第一次以兵临城下的心态,实施居家隔离补习积养高考课程之举,竟获得好成绩圆了省首府大学辽大的梦;第一次带着学业之梦、防疫之战的双重挑战迈入新课堂、新阵地。这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值得辽大在别样的开学典礼中用影像留下学子的时代风采。
可谓来之不易,来源于辽大从武汉封城保卫战那时起,早已封校半年有余的校园里已没有了学子生活的身影和读书的朗朗声。那时我经特许防疫检测,走进看似无人区沉睡中春寒料峭的校园,拍下了无学子陪伴的孤独风景。但许多楼里却有人在加班加点在工作,有的老师在实验室攻关科研课题;有的老师正在线上为全国各地学生授课;有的老师在批改学生论文、作业;有的老师正在拟定招生计划、梳理新学年期线上线下接轨的教学大纲。
我无数次拍下了后勤职工为早日迎接新老学生赴校在清洁校园、整治绿化的感人场景;我多次在校园巧遇校领导、各级干部、医院医生、后勤集团职工在现场谋划完善防护措施,设立应急隔离区的情景,让我的影像档案有了更真实、更鲜活的记录。尤其是学校封闭管理的严格管控和校内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工作,每天都有百余人穿梭于校园各个角落。我每次去校园拍片深深被辽大逆行者、志愿者、劳动者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无畏奉献精神所感动。
半年多的劳苦与坚守,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随时接受上级指令迎接辽大学生安全有序赴校。从今年6月至9月辽大分三批实施新老学生入校计划,6月下旬以志愿选择为原则,迎接部分学生入校,成功举行由4200余名毕业生参加的线上线下毕业典礼活动;8月下旬分批次在籍学生入校开学,圆满完成1.2万学生正式进入常态化教学日程;9月中旬分批次新生赴校入学,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4400余名新生汇集辽大蒲河校区体育场,隆重举行了辽宁大学2020级本科学生开学典礼,终于告别了防疫封校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回首艰辛的岁月,如此诡秘莫测的病毒阴霾笼罩下,曾让我们失去了在校园拍瑞雪、赏桃花、享芬芳、师生薪火相传的人生喜悦,扑灭了书香四溢的学府夜灯,但我们不会忘记在逆行中穿越云端线上那高远绵长的师生情怀。喜观典礼好时光,中国智慧、速度、精神、力量,让我们有了更坚定的信仰、自信、自觉与担当。我们正在更加成熟、冷静、自警,似乎增强了应变能力。我们不会忘记,当下具有千余所高校某西方国家竟有八万学子确诊新冠肺炎,这是对国家生命与尊严的挑战,大学生应始终以世界的眼光、大的战略格局去总结过去、审视当下、展望未来。
辽大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一切都在如期而至,校景重归,温度依旧,激情永驻,百花争艳。
辽大人秉承“明德精学、笃行致强”的校训精神,正在以急行军的气势向国家重点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强校挺进。时光虽在流淌,抗疫虽未终结,不负韶华的莘莘学子将借不平凡的2020年开学典礼之际,发扬光大优良传统的初心底色,与全校近3万师生员工,再次点亮美丽校园青春的火焰,谱写时代新篇章。
图文作者:刘志超,辽宁大学教授、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新华社中国图片社特邀摄影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