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人这一生,顺其自然去得到,又顺其自然地失去。得失看淡,富贵自来。

常言道,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强求得到的,其实是强人所难,是强求富贵,终究还是要失去。带着一种淡泊的心态,然后努力奋斗,你想要的,不一定会得到,但是你得到的,肯定比别人更多。

我们无法主宰这个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按照世界的发展规律去做事,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推动自身发展,成就更好的自己。

菜根谭里写道:“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你给他金银他还怨恨得不到珠宝,你封他公爵他还怨恨没封侯爵,这种人其实是自甘堕落,沦为乞丐;一个自知满足的人,即使吃野菜汤也比吃山珍海味还要香甜,即使穿布棉袍也比狐袄貂裘还要温暖,这种人比王公贵族更为高贵。

一个人的富贵,和金钱地位有关,但是金钱和地位不能主宰富贵。

能够让你活成“大富大贵”的,其实是内心的境界。

越有格局的人越谦卑(一个人越谦卑越富贵)(1)

02

富贵在天,也在人心。

《左传》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晋文公要赏赐和他一起逃亡的人。有一个叫介子推的人,不要高官厚禄,当然,他也没有得到高官厚禄。

介子推的母亲想不明白,还鼓励他把这件事说出去,哪怕是放弃了高官厚禄,也要告诉晋文公一声。

介子推说:“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言语是身体的装饰品,身体要隐蔽,那还能用言语来装饰呢?这样就暴露自己了。

后来,介子推和母亲一起隐居,到死都没有在乎高官厚禄。

晋文公到处找,也没有找到,就把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并且为自己没有及时奖赏他而感觉“有过失”。

在晋文公的心里,介子推淡泊名利,就是高尚的人,就是令人敬佩的人。

回归现实,越富贵的人,越低调;越轻薄的人,越喜欢炫耀自己。

能够做到淡泊名利的人,不管在高处,还是在低处,他的姿态一定是很低的。降低姿态,人就有了更多上升的空间,就能够

小时候,我们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赞赏孔融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把好的梨子给了别人,自己吃了小的梨子,但是得到了大人的赞美,这便是“富贵”开始的征兆。

贪心的人,是不会有富贵的。因为他的心不会安宁,被物欲控制了,被污浊的东西蒙住了眼睛。

越有格局的人越谦卑(一个人越谦卑越富贵)(2)

03

水低为海,人低为王。

一滴水,怎么才能不干涸?

把它放入到江河、湖海里去,就好了。

所有的水滴,融入到了大海,就再也不会凸显自己的“富贵”了,但是大海的“富贵”,就是每一滴水的富贵。

孟子和齐宣王有一段对话。

孟子问:“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说:“当然是大家一起听音乐,更快乐。”

对话的末尾,是这样一句话——“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如果齐宣王能够和百姓一起快乐,那么就能够统一天下了。

自古以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如果仅仅是自己快乐,他的地位就会被推翻,他管理的国家就会消亡。唯有把自己当成普通人,融入到群众之中,才能永恒。

看来,富贵的人,不在高处,而是在低处,这便是谦卑做人的精髓要义吧。

俗话说:“螃蟹上岸,横着走。”

但凡喜欢横行霸道的人,凌驾于别人之上,那么他就得不到富贵,只是张牙舞爪地活着,令人讨厌。

孔子这样的大智者,也要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他信奉的道理。

刘备这样的大人物,也要三顾茅庐,把诸葛亮当成自己的左膀右臂,并且让儿子拜他为“相父”。

越有格局的人越谦卑(一个人越谦卑越富贵)(3)

04

安静从容,人就贵气。

《菜根谭》里有言:“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风暴来临的时候,飞鸟会悲伤;风和日丽的时候,草木也会欣欣向荣。天地之间,需要的是祥和安宁,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快乐起来。做人,不也是这样么?

人啊,哭哭啼啼是一天,开开心心是一天,怨人忧天是一天,无所事事是一天,忙忙碌碌是一天......每个人都有很多种活法,但是最好的活法,就是过上祥和的日子,内心富足而安宁。

现在的人,在乡下的人,想去城里买房子;在县城的人,想去省城居住;在省城的人,希望是在北上广深。当然,还有很多人梦想出国。

对于金钱,百万不算多,千万也不够,一个亿似乎管不了一辈子。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实现财富自由?

争执不休的人,拥有富贵,都不能感悟到,也是痛苦。

05

相信自己,我命由我,不由天。

你想要活得富贵,你就减低自己的物欲,压低自己的姿态,不计较得失,不与人争执。

命里的富贵,是没有止境的,唯有知足的人,才抵达了富贵的顶峰。

做人,就像稻穗一样,低着头,很饱满。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