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多疑”的人设应该是在《三国演义》里被体现出来的,其中最能体现曹操多疑性格的两件事就是吕伯奢一家与华佗之死。

据《三国演义》记载,曹操在行刺董卓失败后便开始逃回家乡。他在逃亡的路上路过故人吕伯奢的家,吕伯奢的家人为了磨刀霍霍准备杀猪款待曹操。而曹操听到厨房里的磨刀声不经考证就下结论认为吕伯奢一家人要谋害于他,于是曹操一不做二不休杀了吕伯奢的家人。而在《三国演义》里华佗却是因为要对曹操实行外科手术被曹操认为是刺客被杀。由于《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很大,所以曹操多疑的人社也就这样确立了下来。

为什么称曹操为一代奸雄 一代奸雄曹操为什么被人认为是一个疑心重的人(1)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多疑的人吗?我认为曹操是个有疑心的人,但没有《三国演义》里描述的那么夸张。而且他性格多疑都是在他晚年的时候才表现出来的。首先我们要为曹操澄清一下,吕伯奢一家和华佗之死并不是曹操的多疑造成的。

据《魏书》记载,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是因为吕伯奢的家人抢劫了曹操的财物,曹操处于自卫才杀了吕伯奢的家人。而《三国演义》里描述的曹操杀吕伯奢家人是根据《世说新语》里的记载进行了艺术加工,不过《世说新语》在古代类似笔记小说其内容的真实性并不高。

为什么称曹操为一代奸雄 一代奸雄曹操为什么被人认为是一个疑心重的人(2)

魏书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华佗之死是因为他给曹操看病的积极性不高惹怒了曹操才招来了杀身之祸。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曾让华佗当自己的专职医生,而华佗在给曹操看病期间却以思乡为由请假回了家。华佗回到家呆了很久,曹操屡次派人下达文书召回华佗,而华佗却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走。曹操当时身患头风病,对华佗也逐渐失去了耐心。最后曹操直接派人将华佗抓进了监狱处死。

为什么称曹操为一代奸雄 一代奸雄曹操为什么被人认为是一个疑心重的人(3)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遂考竟佗。《三国志 魏书 华佗传》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及华佗并不是由于他多疑造成的。不过曹操晚年的确是因为多疑而犯了很多错。他晚年疑心重主要是因为他拥有的权力已经完全凌驾于汉献帝之上,当时朝中对他不满意的人也有很多。为了打击那些不服从他的人,那些稍微对曹操表示不满的人都受到了极刑。比如名士崔琰、娄圭等都是祸从口出被杀。但曹操杀这些人与其说是多疑倒不如说是为了宣示自己的权威,他想在晚年尽可能地除去那些威胁曹氏的人,这样他的接班人曹丕才能顺利地掌控形势。但曹操晚年滥用极刑的确是给曹操贴上了多疑的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