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卢梭的这句话来概括《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的故事,是最适合不过了。沉重是我观影过程的感受,而欣慰是我对电影结局的满意,这种欣慰来自于那个叫楚门的男人,敢于冲破虚假的牢笼,而去寻找真实的世界。

这部兼顾艺术和商业的影片,虽然在成就上离奥斯卡金像奖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在艺术价值上,不仅仅获得了众多影迷的认可,在剧情的创造能力,在思想的价值层面,它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所在。

楚门的世界评论(楚门的世界比起安逸)(1)

《楚门的世界》上映于1998年,虽然影片的上映时间距离现在已经22年,但是重温时,那种情感上的共鸣还是那么深刻,因为电影的主题理念实在是太超前

在首次观看电影时,因为主角是带有喜剧标签的金·凯瑞,让我一度以为这是一部单纯的喜剧片。但随着故事的展开,才发现,这部黑色喜剧里面包裹着悲剧的元素,这种悲剧来自对现实生活中,社会问题的深刻探讨和对自身生活状态的审视。在荒诞和大胆的情节里面,我们不仅仅看到了故事对于无良媒体的毒辣嘲讽,更领教了人性深处的虚假和欲望。而这部电影的真正价值在于楚门逃离虚假追求真实的过程中,对于社会问题的揭露深刻的人生自我探讨人可以没有朝九晚五,浪迹天涯等罗曼蒂克的生活,但至少要拥有独立的人格,放飞的梦想和自由的灵魂。

楚门的世界评论(楚门的世界比起安逸)(2)

01

《楚门的世界》的英文名字叫"The Truman Show"。Truman其实指的是"true man"意为:真实的男人。在桃源岛上,楚门的所有生活元素全部是虚假的,只有楚门自己是真实的。而他就像一把尖刀,在那个虚假的世界划开了一道口子,在裂痕流露了人类丑陋的欲望和自私。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就是娱乐剧的创作人基斯督,影片中的英文名为:Christof。而这个名字直译过来就是Christ,也就是西方文化中所信仰的上帝。所以,影片不管是在情节还是名字的设计上都折射了人类内心深处的野心,就是想让自己成为操控生命的造物主。

因为在现场直播的时候准时出世,以致于被选为这场悲剧主角的楚门,三十多年来都生活在那个自称在太空也能够被俯视到的摄影棚里。而作为幕后操控者的基斯督,他在背后不仅简单的控制着楚门的生活方式,更是试图扼杀他的梦想和对于未来的憧憬。从外部的操控到内部人生观的强行扭曲,把楚门的肉体连同自由的灵魂都画地为牢的囚禁在桃源岛。

楚门的世界评论(楚门的世界比起安逸)(3)

在影片中,导演多处将镜头采用圆形阴影化的形式,模仿着人类的眼睛。通过人为方式,利用五千台摄影机窥视着楚门的生活轨迹,然后在全球各媒体二十四小时不断的直播。这正好满足了人类偷窥的本性和折射出影视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在娱乐至死,利益挂帅的时代,楚门成为了商业娱乐的牺牲品。

乌托邦式的桃源岛上,从出生到走路再到结婚和工作,因为基斯督的安排,楚门所有的一切都无比的顺利。虽然,有时候会对出现的怪异现象产生怀疑,比如从天而降的灯或者已亡故的父亲突然又出现等情况 ,但是随之一切都被基斯督及时的处理。虽然,这种人为的操控能够在一时瞒天过海,但是却无法干预到楚门内心的思想。

楚门的世界评论(楚门的世界比起安逸)(4)

即便,斐济梦想的火种,在基斯督的安排下多次被浇灭。但人心中一旦有了好奇和欲望,就会产生无法估量的精神力量。在最后,因为初恋女友的出现,这只三十多年来如一日,生活在乌托邦世界的笼中鸟,终于不惜拼上一切,脱离了束缚,回归自我。这里的回归,不仅仅指摆脱虚假回归真实,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复苏。

虽然,安定是大部分人所追求的生活状态。但是,它形成的前提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而不是用人为制造出来的安宁。在桃源岛上,每个人都在按照剧本配合着楚门出演一场场人生闹剧。但,就如尼采所说的:当你凝聚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虽然,真正的受害者是楚门,但是,那些配合演戏的角色何尝不是,和虚假比起来,愚昧无知更加的可怕。他们甘愿被操控,虚伪的迎合他人,站立在真实和虚伪的边缘之中,每个人都逐渐的迷失了自我。

楚门的世界评论(楚门的世界比起安逸)(5)

而在这种种行动的背后,所有出发点只是为了娱乐商业上的利益。如果说基斯督是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那些荧幕外观看真人秀的观众就是这场悲剧的推动者。但他们却完全不自知,对于他们来说,这仅仅是一个节目,但对于楚门来说,这却是他的人生。

虽然,影片的最后,那群观众为了楚门逃出桃源岛而集体欢呼雀跃。但是,这也是他们以娱乐为赌注带来的兴奋。他们表面上向往自由却津津乐道的看着基斯督束缚他人的人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圆满,却靠着楚门这个牺牲品生长在乌托邦世界编织出来的梦来满足他们精神上的快感。

楚门的世界评论(楚门的世界比起安逸)(6)

这部影片诞生于二十世纪的尽头,但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也看到了当代部分人的缩影。在观赏这各种真人秀节目的时候,我们也会产生情绪状态的变化,虽然,真人秀的节目是虚假的,但是在这其中,却不经意的揭示出人性中不为人知的一面。就像观看楚门真人秀的观众一样,一边是为自由而鼓掌,一边却是满足自己的私欲。想要用虚假的剧情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却也流露出了人性自私的一面。

所以,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楚门。不管是娱乐的创作者还是旁观者,都有可能成为被娱乐的对象。而这之中的救赎只能靠自我意识的觉醒,当楚门用不同的杂志碎片拼凑出初恋女友的面庞时,他已经知道了自己内心的所求。在桃源岛,只有楚门和这份情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所以,世界的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做真实的自己。

楚门的世界评论(楚门的世界比起安逸)(7)

02

我们每个人,就像生活在蛋壳里。我们被这种自以为是的安全感填满周身,而对于一个鸡蛋来说,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是,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 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想起了M·斯科特·派克在作品《少有人走的路》的这两句话在电影里,回顾楚门三十多年来的生活时,可以发现他是个安于现状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被桃源岛表面上安逸的生活假象所迷惑,而没有意识到背后的危险。不过,这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基斯督等外部环境的制约,更多的是来自于楚门内部安于现状的自我习惯。正如真人秀的创作人基斯督所说的:他随时可以走,假如他有野心要查出真相,我们根本无法阻止他。

楚门的世界评论(楚门的世界比起安逸)(8)

虽然这话似乎是基斯督为自己的罪行所诡辩,但是也带着几分真理。那三十多年如一日的生活,让他早已习惯了桃源岛一切。对楚门而言,那里不仅仅是他的住所,更重要的是他精神的栖息地。那份习惯的安逸让他放飞的梦想逐渐堕落,也让他的人生处处受制于人

看到楚门,我总不由自主的想到《海上钢琴师》1900。楚门和1900两人有着相似的地方。只不过,1900在那艘船上选择留下是因为他的灵魂能够在那个真实又残酷的世界里找到栖息地,而楚门的离开则是为了冲破虚假而让放飞自己的灵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1900和楚门的生存条件肯定是安逸的,虽然安逸的背后隐藏着危机。

楚门的世界评论(楚门的世界比起安逸)(9)

从小时候周游世界的愿望再到去斐济的梦,最后在那个虚假的桃源岛遇到了真实的爱情。但是,这一切都在周围人所有设计的安逸陷阱下,他忘记了反抗和追求,最后终于迷失了自我

其实,这样的现状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体制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是在别人的剧本里面被强制性的安排。虽然厌恶,但是对这样的现状却缺少那份去改变他的勇气。这样的人生表面上是安逸的,但是精神却是贫瘠的

楚门的世界评论(楚门的世界比起安逸)(10)

当楚门在基斯督的诱惑下,打开那道门时,这也就意味着楚门的人生将重新开始。虽然,外面的世界没有像桃源岛那样的安逸,也同样存在虚假。但是人生最大的意义不就是对于那些未知事物的探索和冒险吗?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就像著名作家木心所说:自己先做生活的导演,次之做演员,最后再做观众。这是人生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智慧。只有这样的觉悟,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把控,而不是别人任意操控的玩偶。

楚门的世界评论(楚门的世界比起安逸)(11)

这个世界的真真假假,我们无法去控制,但是我们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不一定有个圆满的结局,但至少有个真实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