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俗 ,即礼仪习俗 ,泛指喜庆婚丧等的礼节或仪式。

本篇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古代礼俗。

你知道古代嫁娶礼仪有哪些吗(古代婚丧嫁娶的礼仪习俗)(1)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自夏禹不传贤而传子开始。夏代是否已有奴隶制,暂时不得而知。但商朝可以肯定是奴隶社会了。我们在古装剧里会有看到臣、妾之类的称呼。你不知道的是最初这些所谓的众、奚、仆、臣、妾都是奴隶。臣是男奴隶,妾是女奴隶。周代最初社会还存在着大量的奴隶,当时奴隶还可以像牛马一样在市场上被贩卖。贩卖成交后,签订的合同叫做质剂。例如:《周礼.地官.质人》: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奴隶会被当作畜生来杀掉。例如,秦始皇葬时,秦二世把后宫没有孩子的妃子等一律处死,并且把当时建造秦始皇陵墓的工匠都封死在墓里。

你知道古代嫁娶礼仪有哪些吗(古代婚丧嫁娶的礼仪习俗)(2)

大家不知道老百姓这个说法自古有之。商代的贵族被总称为百姓,也写作百生。商王是贵族最高代表,自称余一人,也作予一人。后来百姓成为民的同义词,民在古代被称为黎明,秦朝时称为黔首。

你知道古代嫁娶礼仪有哪些吗(古代婚丧嫁娶的礼仪习俗)(3)

商代的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无弟传子。

从周代开始由嫡长子世袭,余子分封为诸侯。诸侯的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为卿大夫。

诸侯受封国于天子,卿大夫受采邑于诸侯。卿大夫下面是士,士受禄田于卿大夫。故周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

家是卿大夫统治的区域,担任家的官职通常是士,称为家臣。士在春秋以前代表武士,有义务执干戈以卫社稷。春秋以后是文士,逐渐成了知识分子的通称。士的下面就是庶人,又称庶民。庶人的地位比奴隶高,逐渐发展成个体农民。《荀子.王制》篇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也说明了庶人关系着统治的稳定。君子小人在古时,君子是贵族统治阶层的通称,小人是被统治阶层的统称。后面渐渐发展到用有德无德来区别君子和小人。

你知道古代嫁娶礼仪有哪些吗(古代婚丧嫁娶的礼仪习俗)(4)

古代青年男女成年是需要参加成年礼的,称冠礼,也称成丁礼。比如周代贵族,男子20岁时由父亲在宗庙里主持冠礼。具体操作的话就是:

先由来宾加冠三次:

先加缁(zi)布冠,代表有了治人的特权;

次加皮弁,表示以后要服兵役;

最后加爵弁,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

来宾敬酒后就去见母亲,又由来宾取“字”。见过母亲后去见兄弟姑姐,最后带礼帽穿礼服带礼品去见国君卿大夫和乡先生。最后主人向来宾敬酒赠礼品后礼成。贵族女子15岁时举行笄(ji)礼,结发加笄。表示成年了可以结婚了。

你知道古代嫁娶礼仪有哪些吗(古代婚丧嫁娶的礼仪习俗)(5)

说到结婚,古时候婚姻是有两个意思:一是指男娶女嫁结为夫妻;二是指结婚双方的父母结为“儿女亲家”的意思。

古代婚姻女方是很被动的。春秋时,诸侯取异国之女为妻,女方会以兄弟之女妹妹随嫁。古代女子出嫁曰归。“嫁者,家也”,也表明了出嫁的女子是以男家为家。“男尊女卑”的风俗也由“嫁”、“娶”两字可以看出。

古代的婚姻据说是要经过6道手续,叫六礼。

一、纳采:男方家里向女方家里送些小礼物表示求亲的意思。

二、问名:男方家里带礼物上门问清女子的姓氏,以便回家占卜吉凶。

三、纳吉:在祖庙卜得吉兆以后带礼物到女家报喜。

四、纳征:宣告订婚,要送比较重的聘礼。

五、请期:定完婚的吉日,向女家征求同意。

六、迎亲。从上也可以看出其实六礼和我们如今很多地方结婚的风俗一脉相承。

你知道古代嫁娶礼仪有哪些吗(古代婚丧嫁娶的礼仪习俗)(6)

古人把人将死时叫做属(zhu)纩(kuang)。属是放置的意思,纩是蚕吐出的丝棉。据说古人把丝绵放在临终之人的口鼻上,试看是否有断气。古人初死,生人要上屋,面向北方,为死者招魂,叫复。意思是招呼死者的灵魂回到身体,如果复而不醒的就开始办理丧事。

古人死后要先沐浴。沐浴后敛时死人口里必须饭含(可以把米放在死者口里,或者把玉放在死者口里。把玉放在死者口中,代表他拥有了在幽冥世界中说话的能力)。

然后给尸体裹上衣衾(qin),最后把尸体装进棺材。

入殓后,停丧待葬叫做“殡”。出殡也就是把灵柩送到埋葬的地方去。送葬的规矩是白衣执绋。送葬时,挽柩的人一路唱挽歌相送。后世演变成哭丧。挽联就是从挽歌演变而来的。

古人下葬很讲究。奴隶制盛行时,奴隶主以人陪葬。古代越是贵族陪葬品越精美越多,并且贵族的棺有外棺保护,有的有三四层之多,叫槨(guo)。当然老百姓的丧葬,从古至今都是节俭下葬。

这里有一个小知识:商代和西周的墓都没有坟堆。后来在墓上筑起坟堆主要是作为墓的标志,其次是为了增加盗墓的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