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预警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包头,别称九原、鹿城,内蒙古自治区辖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和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包头地处中国华北地区、蒙古高原南端、内蒙古中部、南濒黄河,阴山山脉横贯该市中部,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和沿黄经济带的腹地,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枢纽,是内蒙古对外开放的重点发展地区。 包头是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 是中国境内以冶金、稀土、机械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中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和全球轻稀土产业中心 ,被誉称“草原钢城”、“稀土之都”。古代,这里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在与黄河流域的各代中原王朝的交往中,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交往。

包头的变迁(城市的变迁-包头)(1)

新石器时代

黄河流经包头的地段是原始人类较早活动的地方,在这里蕴藏着大量的古人类文化遗迹,已发掘的就有10多处。在位于包头市东河区阿善沟门村东,发掘出一处面积约5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遗址-阿善遗址。该遗址的出土文物丰富,以石器、骨器和陶器为主,阿善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社会形态及其相邻地区的文化联系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中国史前文化的考古研究增添了资料内容,给单一文化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提供了一个文化谱系的地层依据,对研究中国农业,纺织,陶瓷,建筑,工具以及美学等领域的历史均有价值。

夏朝时期,今昆都仑区地域已有土方族部落生存繁衍。土方在唐虞夏商时期活动在我国包括山西、陕西一直到内蒙古以北地区的部族之一。记录土方与夏(汉)族的关系,则可上溯到夏禹时期。《诗经》中就有“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的记载,它将土方与治理洪水的大禹联系在了一起。在甲骨文中,除了有 “王省土方”、“伐土方”、“征土方”等多处战争记录外,同时还有“贞卜土方贝与不贝”的记述,也就是关于殷商与土方之间进行实物交易的记载。商王武丁每次征伐土方都全力以赴,出兵最少也是“登人三千呼伐土方,”出兵最多达“共人五千伐土方。”这些战斗大多是由武丁亲自率领和指挥的,随从征伐的武将叫沚。结果,土方的首领被杀,土方人民归顺了商王朝,土方地区成为商的北土。土方被灭后,武丁经常到这里视察,卜辞上叫做“王省土方。”

包头的变迁(城市的变迁-包头)(2)

战国

春秋至战国前期,相继为林胡、楼烦所踞。东周周赧王十三年(前302年),赵武灵王为巩固疆域“命吏大夫奴迁于九原”并实行移民屯垦,设九原邑(在今昆都仑区孟家河湾),公元前306年(武灵王20年)筑九原城,隶属云中郡。九原是赵国最西部的一个建置,也是现包头境内最早设置的行政建制。战国末年,中原诸侯国称雄交战时,匈奴族头曼单于南下占领今包头、河套等地。

包头的变迁(城市的变迁-包头)(3)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九原郡,郡治九原县。九原郡辖境相当于今巴彦淖尔盟的临河县和五原县、今伊克昭盟的达拉特旗和杭锦旗,以及今包头市九原区所辖范围。

包头的变迁(城市的变迁-包头)(4)

西汉

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改秦九原郡为五原郡,郡治九原。东汉时期,沿置五原郡,治所九原。吕布就出生于并州五原郡九原县。

包头的变迁(城市的变迁-包头)(5)

北朝-魏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东汉政府“省云中、定襄、五原、朔方郡,郡置一县领其民,合为新兴郡,属并州。三国、西晋时期,属拓跋鲜卑统治区。公元433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设怀朔镇,正光五年(524年),怀朔镇改为朔州。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属西魏管辖。北周天和七年(572年),属北周永丰镇管辖。

包头的变迁(城市的变迁-包头)(6)

隋属胜州榆林县,大业八年(612年),属榆林郡管辖。

包头的变迁(城市的变迁-包头)(7)

唐朝时期,属云中都护府后改单于都护府管辖。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朔方大总管张仁愿筑中受降城(故址在今包头市昆都仑河下游西)。

包头的变迁(城市的变迁-包头)(8)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属契丹管辖。辽清宁初,设置代北云朔诏讨司,辽天庆元年,在这里改设云内州,属西京道。辖境约相当于今内蒙固阳县、土右旗、土左旗一带,治所在柔服(今土左旗西北)。领柔服、宁仁两县。西夏和辽朝的国界线遗址就在今九原区沙尔沁村东。

包头的变迁(城市的变迁-包头)(9)

金,建制未变。属西京路云内州。

包头的变迁(城市的变迁-包头)(10)

元代初年,包头地区的冶炼业、纺织业、陶瓷业开始兴盛,出现了商品经济,商业活动随之兴旺起来。降云内州为下州,隶大同路。

包头的变迁(城市的变迁-包头)(11)

1368年(洪武元年),元亡明兴,元朝的残余势力退往岭北地区,明朝在漠南地区先后设置了卫所40多处分别为十三大塞王辖区,包头市当时属于晋王麾下者者口守御千户所。土木堡之变英宗复辟后东胜卫无人驻守,鞑靼在天顺年间(1457—1464)开始有规模地进入河套,后来蒙古族各部落陆续进驻河套,包头地区成为土默特部落游牧之地,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

包头的变迁(城市的变迁-包头)(12)

清朝建立后,公元1741年(乾隆5年),萨拉齐建筑,设协理通判,这是包头地区最早出现的行政建制。1809 年设包头镇。1870年(同治9年)前后,包头修筑城墙,辟东、南、西、东北、西北5座城门,形成了近代包头的城市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