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吉小平 通讯员 刘洪彬

9月23日,2022河洛文化旅游节暨第五届中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洛阳开幕,与此次同时,一场主题为“抢抓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的郑洛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同期召开。由郑州洛阳两地文化产业协会召集的近30名文化大咖围绕主题,畅谈想法,形成共识,初步达成建立“郑洛文旅融合发展联盟”的意见,共荣郑洛文化产业。

河洛文化最新进展(郑洛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举行)(1)

9月22日至23日,由郑州市文化产业协会召集的专家、教授、青年学者和文化企业代表所组成的近20名文化产业考察团来洛阳参观、考察和交流。考察团一行先后来到偃师二里头夏都博物馆、新安千唐志斋博物馆、汉关紫砂、杜康酒汝阳生产基地、凤翔温泉等文旅单位、企业考察调研洛阳文旅融合发展状况。每到一处,考察团都是认真听汇报,详细做调研,细致考察企业,并当场开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实操性的解忧“良方”。

在论坛会场,河南省文化旅游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巡视员郭书城说,此次两地文化产业协会搭建这样一个交流平台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两天的考察交流,收获很多,感受很多。他表示,干文旅工作既要激情澎湃,创意无限,还要认真分析,务实求本。两地文产协会要静下心,沉下去,当好文旅局的“好参谋”。建议郑洛两地文产协会拿出一些时间、精力,组织一些专家学者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每年形成一本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送达文旅局长案头,提升协会影响力。

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郑泰森一开口就说自己是"洛阳粉”。他说,每隔一段时间来洛阳,总有新发现、新变化和新亮点,为洛阳文旅实干家点赞。他建议用黄河一条线牵起“郑、汴、洛、安”四大古都文旅大发展。四大古都的文化产业协会率先行动起来,建立“郑汴洛安四大古都文创融合协同机制”,定期座谈,一起谋划,做大影响,共享发展机遇。

河洛文化最新进展(郑洛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举行)(2)

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从文化积淀到文化创造,从文化资源认识到文化品牌传播,谈了自己对洛阳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他非常赞同剧本杀是让文化更年轻、更流行的文化业态,是沉浸式体验洛阳文化的最佳形式,认为洛阳找对了方向。他提出,洛阳是城之源、国之源;也是易学、洛学、佛学、礼乐之学、中华思想文化之源,这是何等的品味;他建议建立“龙门学”,深度挖掘龙门石窟智慧光明者卢舍那,这是何等的品味;夏商周、三代之居,隋唐盛世、魏晋风度,这是何等的品味;洛阳应大力挖掘、创作和设计传播,借助这些品牌符号,向世界传播,讲好洛阳故事。

从都市圈到连绵带,从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到国际人往交往中心、沉浸式文旅目的地的打造,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洛阳市“十四五”规划评审专家席升阳为大家梳理呈现了洛阳文化产业十年变迁。他围绕如何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从黄河小浪底片区物种多样性到河洛文化体系化、国际化表达,再到错位发展第二产业深度融合三个方面讲述了洛阳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路径。

在杜康酒汝阳生产基地,郭书城对杜康酒的简介、广告语和产品包装等几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指出,杜康要站位“新时代 新杜康”,提高站位,敢于喊出“为国争光,有我杜康”的宣传口号。在杜康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建议杜康在酒博物馆、研学游、工业游等方面发力,尽快完善,形成文旅支撑;借助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新媒体等传播手段,围绕杜康这个大IP,尽快出圈一个现象级的文化作品。

在新安汉关紫砂调研现场,郭书城对汉关紫砂的制作工艺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并希望汉关紫砂能与郑州梦祥银跨界融合,让紫砂与银器创意融合,推出“银镶紫砂”文创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调研凤翔温泉时,郭书城指出,要认清当前经济形势,把握年轻人的消费趋势,研发具有“口红效应”的温泉产品。郑泰森也建议凤翔温泉抢抓文旅融合机遇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市场机遇,充分挖掘洛阳的历史典籍,加以创意设计布置在度假区内,用文创增加游客的消费体验。

在论坛现场,洛阳市文化产业协会创始人、洛阳日报社文产办主任唐景录、郑州市文化产业协会会长代表李梦凡分别汇报了近年来郑、洛两地文旅部门在文旅融合方面所进行的大胆实践和取得的成绩,介绍了协会成立以来所主办和协同的多项文化活动和公益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