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编者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儿童立夏24节气讲解?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儿童立夏24节气讲解(二十四节气滋润万物的)

儿童立夏24节气讲解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编者按】

和节日节气相关的民俗,传承了上千年,蕴藏了祖先的智慧和文化。在现代社会,我们与传统民俗渐行渐远,但在某一个时刻,我们仍会被清明、谷雨等二十四节气的名字惊艳,会被元宵的“花市灯如昼”打动,会在春节和中秋从遥远的他乡奔赴故乡。民俗是流淌在血脉中的属于中国人的记忆。

澎湃新闻与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合作,推出传统民俗节日栏目,介绍那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节庆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俗,这些民俗并未消失,依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本文图片 新华社

北京冬奥会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中,“雨水”是倒计时的起点,片中以杜甫《春夜喜雨》中的一句诗描述这个节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巧合的是,在冬奥会结束前一天,2月19日,我们迎来了“雨水”这个节气。在这一天,江南一带也恰好笼罩在蒙蒙细雨之中。

“雨水节气得名的原因是黄河流域的人们看到降雪变成了降雨,因为这天开始气温一般高于零度,形不成降雪了。”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与非遗研究室主任毕旭玲介绍,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流域的气候变化为基础总结出来的,但中国幅员辽阔,所以南北各地在同一个节气的物候特征并不一样。

在“雨水”这一节气期间,内蒙、东北等地还会下雪,春耕远未开展,但在长江以南,已有万物复苏之势。所以“雨水”的相关习俗在南方比较丰富。而在黄河流域一带,距离入春时间还远,与“雨水”相关的节日习俗并不多。由于“雨水”节气与元宵节相差不远,大家基本还停留在庆祝元宵节的余韵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雨水有“三候”,每一“候”大约是5天时间,“一候獭祭鱼,二候候雁北,三候草木萌动。”“‘獭祭鱼’指这个时候獭捕鱼很多,陈列岸边,如同祭鱼,这也表明水已化冻;‘候雁北’指在‘雨水’之后几天,可以看到大雁北归;‘草木萌动’说明草木有复苏的迹象,但不是立刻发生,因为气温还偏低。这些基本都是自然界的变化。”

在南方,有一些雨水节气习俗具有原始巫术色彩。比如四川一些地区流行雨水时节“拉保保”,就是让孩子拜干爹,取“雨水时节雨露滋润万物增长”的意思,祈盼孩子通过认干爹能健康成长。川西还有全民参与的“保保节”。

“这样的习俗把雨水节气变成了儿童保护节和感恩父母节。” 毕旭玲说,“同样在四川,有些地方流行在雨水时节回娘家,出嫁女儿回到家中探望父母,感谢父母的哺育之恩。大约也是取义雨水滋润万物之意,与父母哺育女儿类似。”

“我们喜欢的爆米花曾是‘雨水’节气时占卜一年收成的工具。” 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民俗学博士方云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雨水”节气之后,雨量渐丰,南方开始准备耕种,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与之相关的节俗亦有不少记载。

在雨水节气前后占稻色,是江西赣南地区及客家人的旧俗。所谓的占稻色,就是把糯谷丢进燃烧的柴火里,爆出的米花越白越多,说明今年种的稻米成色好能丰收,反之则会粮食歉收。宋代之后,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一带的稻作文化,逐渐成为中国农业文明的主体。南宋范成大《吴郡志》中,就提到雨水时节占稻色的习俗:“爆糯谷于釜中卜之,名孛娄,亦曰爆米花。”

广东在这一节气期间(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九至正月二十三),则有“补天穿”的习俗。古代历书上说,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正月十九也是传说中女娲补天之日,为了纪念此日,故将此日定为“天穿节”。这一天,广州居民在大门两旁挂起蒜菜,然后用糯米粉煎薄饼,置于露天祭拜上苍后,又将部分薄饼扔到屋顶,剩余的家人聚而食之,谓之“补天”。古代历书上说,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正月十九也是传说中女娲补天之日,为了纪念此日,故将此日定为“天穿节”。这一天,广州居民在大门两旁挂起蒜菜,然后用糯米粉煎薄饼,置于露天祭拜上苍后,又将部分薄饼扔到屋顶,剩余的家人聚而食之,谓之“补天”。天穿节反映了人们期盼风调雨顺、万物欣荣、农业丰收和安乐和平的愿望。

在医书里,也有关于这个节气的“养生”记载。毕旭玲曾看到《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雨水之后沐浴,大约是因为雨水节气后气温上升,沐浴不容易感冒,因此使用佩兰等香草洗去冬日积累的陈垢。”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贵如油,“雨水”节气到来之时,降水并不算多,但此时降下的雨水却是最珍贵的,是悄无声息滋润万物的“好雨”。随着天气转暖,由南至北,雨水滋润大地,春天逐渐到来。

责任编辑:程娱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