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管理第八天。

百无聊赖。

连续几天追完了两部风马牛不相及,简直毫无相似、一点都挨不上的电视剧。

猜猜是什么?

一个是老片《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一个是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捂脸]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极简生活一个月只花500元 极简生活08(1)

不知道为什么,这段时间迷上了老北京,总想看看描写充满老北京茶余饭后生活气息的电视剧。于是断断续续看了《正阳门下》《正阳门下小女人》《芝麻胡同》等一系列所谓的“京片”,不过总觉得过于完美,那豪华气派的四合院,那不经意间生活摆件,每件拿出来都是吓死人的古董,还有剧中总有走在时代前列的主角们总是颇具眼光,置房(看现在北京火箭般上升的房价)、置地(买一块地等拆迁)、置业(计算机、房地产、互联网),总觉得有点现代人意淫八九十年代剧的感觉,怎么说呢?那些未卜先知的能力,就像是2022年的你和我穿越到八九十年代最想做的事情(买房买地买股票),总带着一股脑的发财梦。

因此,《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更显得特别朴实无华接地气,真真是一部难得的好剧。这部剧是2000年拍摄的,描写张大民一家的普普通通百姓生活。剧中的居住环境、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感觉就是你我小时候的故事。这里面没有动辄黄浦江边大平层、落地窗、霸道总裁、名表名包、商战、豪车等诸多高大上的元素。

刚开始,是从一家人做饭招待客人开始描述,那破旧的四合院,拥挤的小厨房,一家子挤在小屋子里,除了饭桌就是床,连站立的地方都没有,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小时候家里只有两间房,非常小,里屋的门一打开就是床的感觉。从人物对白来看,是准备招待老大张大民女朋友的,而首先登场的却是老三大军,带一个花枝招展的女朋友来混饭,很巧妙地借大军的嘴将兄弟姊妹的人物关系身份工作都介绍了一遍:“妈妈退休前在居委会打扫卫生,老大张大民在暖瓶厂工作,老二大雨肉联厂工作,老四大雪(十八岁的霍思燕那时候真的很清纯啊)是个学历不高的护士,老五大国还在复读考大学”,从现在人的眼里看,这真是妥妥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民家庭,可从大军嘴里说出来,那时候也是响当当都是吃公家饭碗的工人阶级的家庭!除了住房小了点挤了点,却也是实实在在北京大杂院的普通人家(老北京人儿)。

其实,从现在的眼光看起来,与其说是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倒不如说是张大民的悲催(苦逼)生活,哪哪看起来都和幸福生活不沾边:弟弟妹妹一大堆,家里只有两间小平房,自身又不是特别优秀,初中毕业就去了暖瓶厂,颜值一般,又胖,谈了几个女朋友经常被凉凉。还不如高高大大的老三大军有魅力,时不时带个妖艳的女朋友回家腻腻歪歪,如果不是“天上掉下个”李云芳被去美国的男友甩掉,张大民凭实力肯定会一直单身的。不过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张大民却始终是踏踏实实乐乐呵呵地过日子。

没有车、没有房、工作一般、妈妈有阿尔兹海默症,老二大雨感情不顺,好容易出嫁了,又遇到了不会怀孕、生不了儿子等问题,老三大军的媳妇总是爱瞎折腾,被“暴发户”邻居觊觎纠缠;上大学的老五有了好工作却缺乏人情世故,而唯一懂事的妹妹,自未婚夫出车祸去世后寡寡欲欢,到最后患白血病去世了。不仅如此,张大民也遇到了更糟糕的事情,单位暖瓶厂到后期经营岌岌可危,还因为属于“最不会闹腾、让领导放心”被领导点名下岗,不敢跟媳妇说,还要假装白天上班,每天都是过着混商场、睡火车站被驱赶的悲催日子,偏偏这个时候媳妇云芳在美国过得光鲜亮丽的前男友回来了......怎么说都不能说是“幸福生活”,张大民也苦恼过、退缩过、伤心过,可是生活还要继续,还要挣钱养家、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还要给孩子交赞助费上更好的小学,一个又一个的困境需要一个一个地面对、解决。在张大民眼里:“只要妈妈吃冰,只要老婆啃鸡腿,再给儿子买好吃的,就是幸福生活”。幸福是什么,这个电视剧告诉我们,幸福就是一种态度,乐观、坚韧才是生活的底色。

感触一:一个妈妈可以照顾5个孩子,5个孩子却照顾不了一个妈妈。

张大民12岁丧父,那时候最小的弟弟大国才1岁多一点,妈妈为了5个子女,不愿意耽误向她示好的刘大爷,直到最后大国上了大学,大民大军也结婚成了家,大雨嫁给山东人,大雪也订了婚,日子慢慢好起来了,可是妈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却面临着五个孩子排班照顾妈妈,五个孩子,一个孩子一天,即使每天晚上和周末是由大民和云芳照顾,可是除了大民尽心照顾妈妈之外,每个人都有“更重要的事情”,最后导致妈妈走失了,不过找寻妈妈贴广告的情节也特别接地气,报警找人、贴小广告、防城管、假信息、诈骗,20年前和现在,都惊人的相似。

不过到了最后,还是让妈妈住进了居委会办的养老所,想想还是很心酸。

感触二:太憋屈了,怎么住下了?

那种拥挤的感觉,我只有很小很小的时候才体会过,看起来我们的首都北京,90年代的住房更是紧张,一家人就像烙烧饼似的,挤在两间小平房里。刚开始是大民兄弟三人一间,大军大国上下铺,大雨大雪和老妈一间,大雨大雪上下铺。眼看要结婚了,云芳嫁过来住哪里?怎么住?大民就像拼积木一样,严丝合缝的挤出一间婚房来。大民夫妇一间,其他5个人一间,你能想象到吗?和集体宿舍有啥区别,甚至不得已中间拉个帘,男女混合居住那种。两个衣柜拼一下,放上木板就是一张床,电冰箱放在床头、电视吊起来悬在半空......难怪大国考上大学的宴会上是哭着说:“太挤了,太憋屈了,我要到大西北,要到新疆,到内蒙古......我找个宽敞地方我住一辈子!”

大国考上大学了,家里似乎松散点,这时老三大军又该结婚了。大民又绞尽脑汁开始规划,荒唐的就是,两对夫妇挤在一个屋子里,中间就隔着一个布帘子。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大民就开始从院子里想法子,和居委会协调,和邻居闹翻......为防止有关部门不能砍树的规定,排除万难,居然围着院里的树盖了一个小房子,这就是有名的小“树屋。”

极简生活一个月只花500元 极简生活08(2)

只能说八九十年代,那时候人们的观念可不像现在:没有房子就不结婚的!那时候就是刘慧芳、李云芳式的好媳妇,照顾父母,照顾孩子,照顾兄弟姊妹,那时候的家更温馨。

感触三:太奢侈了,装个电话5000块。

贫嘴张大民,说白了就是平民张大民,工资到最后几集临下岗才体现出来,800多块钱。本可以买能升值的门面房改变命运,没有钱;云芳没有奶水,儿子喝好奶粉,没有钱;儿子去上幼儿园,没有钱;买电子琴,没有钱,可是那时候的电话,足足有5000块钱,一家人却要勒紧裤腰带去买一个华而不实的电话(需要的时候没有声音,不需要的时候总是因为和火锅城串线响个不停),不太能理解那个时候人的想法。

感触四:太优秀了,都是名角儿。

里面的演员不看则已,一看都是有血有肉的“名角儿”。第一集就出现的“前男友”居然是“硬汉代言人”张涵予。演妹妹大雪的是青葱的霍思燕,未婚夫是清秀的潘粤明。演三弟媳妇那位,原来是人艺演员吴刚的老婆岳秀清。还有演一点一点失去记忆的老妈妈徐秀林,那种想什么想不起来的表情,简直是神了!更别提梁冠华,更像是张大民本人,你能想象他粘起胡子演神探狄仁杰的样子吗?这就叫做演技。

感触五:变化太快了,短短20年。

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就会回忆起小时候,那小小的按钮式格格巴巴调台的黑白电视,会想起那时候一家人几间房的局促生活,会想起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光,会想起过去四邻五舍吃饭以后在大人聚在外面聊天,孩子们在外面疯玩的情景。电视剧是2000年拍的,按照故事情节推理(小树的年龄),讲述的是普普通通一家老北京居住在大杂院的故事,时间跨度应该是1990年到1998年左右吧(剧中有看《泰坦尼克号》电影的情节)。可是这二三十年,北京似乎高楼耸立,房价一飞冲天,虽然不再有骑自行车上下班、打煤球中煤气这些,但是在北京生活,我们仍然还是买不起、住不起、生活不起。所以,看着张大民通过自己的“贫”,吐槽着那窘迫的生活,笑嘻嘻地面对一个又一个难题,他从来不因为自己生存环境的逼仄、压抑,而怨天尤人。而真的换了我们,却未必能笑得出来。

生活就是这样,哭过、笑过、烦恼过,也快乐过。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生活总归这样:尽管我们的物质条件好了起来,过上了有房有车的好日子,但是作为普通老百姓,那每天一睁眼就数不清的房贷、车贷、水费电费暖气费燃气费电话费,那孩子的奶粉玩具教育,那老人的医疗费......都是少不了的,甚至社会环境都变得更加势利苛刻起来,过去大家生活条件都差不多,都住着一样的小平房、一样的小厨房,为生活忙碌,而现在似乎用金钱把普通百姓分成了三六九等,物质似乎变成了幸福生活的唯一标准——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生活忙忙碌碌,更鲜有一大帮兄弟姐妹、邻里乡亲在一起相互搭把手相互扶持着,我们更加孤独了......我们无数个人和张大民一样,随着岁数的增长,工作、结婚、生子,过着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面对着父母日渐衰老、孩子长大成人、工作繁重、生活压力无形而来的时候,才会明白,能成为张大民那样永远乐呵呵的人,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