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我的世界最喜欢听的歌是《后会无期》和《the sound of silence》《a bad day》一个悲伤. 一个寂静无声,那时候秋天很冷听着《the sound of silence》,可以说我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当然在这之前我都用我妈妈的账号听。我那时候最喜欢诗。我最喜欢海子和顾城的诗,还有泰戈尔的诗。我读了很多,也写了很多。这些诗都有悲伤的特点。

逝者如斯夫往者不可追(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

17岁高考结束那年,我有了自己的酷狗账号,喜欢听最悲伤的歌《dying in the sun》. 这首歌也充满着故事。还喜欢听纯音乐因为Coldplay 的《生命万岁》了解了路易十六这个人,这首歌悲伤又激昂,一代君王却不能像一个常人一样就这样送上了断头台。

逝者如斯夫往者不可追(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

大一的时候,开始喜欢west life 西城男孩,Alan walker可以说这是我真正接触电音,告别中文歌曲,减少听悲伤的歌曲之际。《gotta have you》淡淡叙述过往,我至今喜欢这首歌。

18岁认识了更多的歌手,记得应该第一个是troye,然后是Billie 这些歌我很早听过都是在18岁真正认识歌手,喜欢troye的《bloom》是我买的第一首单曲,原因是MV他敢于展示一种男性的女化美,那是19年的夏天,喜欢billie的《ocean eyes 》别具一格不同的酷丧风,18岁去广州坐火车最喜欢听斑鸠的歌,你们听的《let me down sowly》早听过了,那时候没有火,喜欢看头条了解了关于迈克尔杰克逊的故事,喜欢他的《youarenotalone》还喜欢听很多很多歌《closer》《rise》很多英文歌都藏有夏天的记忆。我好像把时间都花在了研究歌曲曲调上。

19岁因为疫情呆在家比较多,这一年应该是我改变最大的一年了。整个人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更成熟了。早六个月特别喜欢听薄荷妹的歌,清新淡雅就像呆在窗边听网课的时候,那些雨滴滴答答地想着,你知道吗?还有alex的歌,那时候也没下抖音快手。后面慢慢地清理歌单,做了关于海来阿木的歌单,记得那是因为一个骑行爱好者用《一人一马一江湖》,我爱上了这首歌。

这是我做得最成功的歌单,好像从7月开始心开始沉淀下来,第一听《辞九门回忆》带着中文的悲伤,但现在不敢再去听了,中文的情歌藏着不良的情绪,我可是个几年来只听英文歌的人,到后来了解到戏腔,竟然喜欢戏腔,比如《青丝》《伯虎说》《游山恋》特别喜欢,但也只是偶尔听一下。但归根结底我还是喜欢英文歌,中文歌会带动我的情绪,那要是曾经我不听中文歌的原因。如果继续的话我会很少听中文歌了。除了戏腔。

没想到一转眼二十岁了,时间好快,三年前的我和三年后的我应该有所不同,但当你放某首歌的时候,我觉得告诉你我听到这首歌我能回忆我曾经的过往。那时候全都是绝大多数美好都关于英文歌。很感谢酷狗伴我成长。我的歌单全都是我这几年听过的喜欢,但由于太多我只能偶尔听一段时间。我很感谢这些歌。

20岁对我来说,意味着成熟和改变,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是啊,人都是在变化的。我一直都在坚持几件事情,那就是写日记,写些东西或者记录生活。因为我觉得是因为热爱,来人间一趟总要留下写什么,当然这只是我的选择。我唯有在写时忘我。

16岁的时候,读高二,那个时候我是没有手机,以前都是用母亲的手机账号听歌。我觉得对于歌曲来说记录我的成长。不得不说我从初中开始喜欢的第一个诗人是泰戈尔,从头到尾一直喜欢,阅读的第一本传记也是他的,喜欢他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还喜欢李白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最后各分散”,那是一种孤独的感觉。

和别人不同的是16岁之前没过什么QQ动态和照片,所有关于青春的电子记录不多。我的记录最多的是日记和摘抄本或者随笔,这是我记录生活和思想的方式。16岁的时候有点抑郁和精神不正常。那一年会拿着自己买的《马克思哲学原理》算课外书在寝室里面读,我现在想起来我是不是疯了。

对于我来说,16岁读了《小王子》和张德芳的书我都很喜欢,朋友送我的林清玄散文集选,还有张嘉家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至今对我印象深刻,期初17岁高三那年就很喜欢海子和顾城的诗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来寻找光明。”但等我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了解到,阅读关于海子的传记和顾城杀妻的故事,还有徐志摩的变心,路易十六的故事,突然觉得诗人其实在诗集里都是纯洁的,但看透了人间事实却又是悲观的,还有男人也会变心,没有木心所说的一生只遇一人。

19岁包括以后读过的《人间失格》,但这本书本来就是很悲观不建议读,东野圭吾的探案作品都充满着一股悲剧。我更喜欢18岁大一的时候读的《岛》《线》《追风筝的人》《岛上书店》,《偷影子的人》,《无声告白》,也喜欢17岁的林清玄的散文、还有龙应台的散文,还有三毛的散文,奇怪的是我非常喜欢台湾作家的散文,其次印象最深的是毕淑敏的,还有《文化苦旅》。

我认为最难读的书是《瓦尔登湖》还有《百年孤独》,还有《史记》和《孙子兵法》,以前读《鬼谷子》,讲天人合一。

总之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吧,其实和学历无关,那只是一种兴趣爱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正如三毛所说那些读过的书不可能全部记起,但它们变成你的血和肉,入到你的骨子里。相比起来我更喜欢纸质阅读,如果生日礼物会是一本书我会更高兴。

不过没有人一定要记住你的生日,遗忘也罢,拿要昂贵的东西也只是测试这个人是否是真心,在关键时刻面前提钱才能看出一个人。

好像从没有仔细记录过自己看过哪些书,但偶尔会买点纸质书来读,相比起来我好像隔三差五就买几本盗版的印刷书,但内容一样就行,关键是便宜。还有很多书就不提了,总之一些电子书也看,纸质书放着。其实我个人觉得想得越少越好,生命的本质是做减法,与自己和解,才能够快乐一些,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做真正的自己就够了。

这三年来,对我来说,当我精神疲惫之时,有闲情之时,会拿起书来看,然后记录思考,全民阅读更好。

但我不希望再遇见知行不合一,说话不算话的人,欺人诈人,此类人为伪君子,人可丑但不可无气无质,那么这样的人是没有人喜欢的。人生不将就,学会远离不爱你的人,懂得适可而止,不合适的三观不正说谎成性的人也只是祸害未来。人生不将就,保持清醒,要学会断舍离。一段时间熬过去后,便是晴天。

应该变得更好,把所有曾经自己好的东西去给一个更好的人,那么只是时间问题,拿着自己的理性与思维,才能看清楚一个人。

(本公众号:花海城已与头条号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