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概述简短(以阿Q的悲剧为例)(1)

《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的是,生活于辛亥革命前后期的落后雇农阿Q, 在大时代背景下他的命运走向。

阿Q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农民形象,鲁迅没有给阿Q安排姓,也没有按排户籍,他属于三无人员,他代表的是那个时期的农民形象:思想僵化、落后、迂腐。阿Q是一个自视甚高、自尊很强,并且很能干活的人,但为什么他过得并不好,最后还稀里糊涂的成了替死鬼呢?

在我看来,阿Q的悲剧结局除了大时代的因素外,和他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接下来,我会在第一部份, 分析阿Q的悲剧源头;在第二部分,分析阿Q为什么会陷入悲剧命运 ;在第三部分,聊聊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带给我们的两点现实启示。

一,偏见形成的心理定势,是成长最大的阻力

看完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阿Q的自负和偏见。阿Q深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对女性有很深的偏见,对和自己认知不同的事物,抱着充排斥和批判的态度。

比如在乡下被称作板凳的凳子,到了城里被称为条凳。在乡下煎鱼切的葱是很大一条,但到了城里,却切成细丝。阿Q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他一方面批判城里人,一方面又嘲笑未庄的人没有见过城里人的煎鱼。

我看来 阿Q的结局,抛开时代因素,他性格中的偏见导致的心理定势,是影响他人生走向的关键因素。

心理定势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热练,甚至达到自动化程度,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会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

阿q正传概述简短(以阿Q的悲剧为例)(2)

鲁迅

阿Q的偏见,使他产生了心理定势,所以他才会对有别于未庄的板凳叫法和煎鱼方法,产生排斥。他对女性的偏见,使他认为:

“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野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为惩治他们起见,所以他往往怒目而视,或者大声说几句“诛心”话,或者在冷僻处,朝他们扔小石头。”

对女性的轻视,促使他调戏、嗟骂小尼姑。遇到小尼姑的咒骂:断子绝孙的阿Q。

断子绝孙这四个字刺激到了阿Q,他信奉旧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想断子绝孙的他,想有一个女人,于是他才对吴妈说了一句骚扰的话。结果被当成作风不良的人,受到大家的排斥,不仅因此受罚,丢了一笔钱。还丢了工作,没有人再请他做工。

阿Q只能离开未庄,去其他地方靠偷东西维生。因为有偷东西的前科,所以在赵举人家遭人偷窃后,阿Q会被当成主谋判以死刑。

是阿Q的偏见,把他一步一步一步逼向了命运的漩涡,如果他对女性没有偏见,就不会欺负小尼姑,遭到咒骂,从而想要一个女人,却弄丢工作,被迫走上偷窃之路。

阿q正传概述简短(以阿Q的悲剧为例)(3)

《阿Q正传》剧照

二、阿Q的偏见是如何形成的?

那么,阿Q的偏见是如何形成的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01社会因素。

迅先生曾评价阿Q,说他:阿Q有着“农民式的质朴,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

们生活的环境,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不夸张的说,环境可以塑造一个,环境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在1921年所写,背景是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当时的社会封建,保守,庸俗,腐败 。像阿Q这样的劳动人民,长期处于受戕害的状态。人们普遍麻木 ,对他人的遭遇缺乏同情。

阿Q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深受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对女性存在严重的偏见,欺负弱者,畏惧强者。是导致他走向悲剧的原因之一。

阿q正传概述简短(以阿Q的悲剧为例)(4)

《阿Q正传》剧照


02固步自封。

书中描述阿Q的日常生活:“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摇船便摇船。“,看得出来,阿Q是一个勤快的人,他并不懒。但,他的思想却是落后的,不接纳新事物,但凡和认知不一样的,就排斥,逃避现实,用精神胜利法自欺欺人。

也就是固步自封,看似自尊,其实是极度自卑的表现。虽然他想参加革命,但,他参加革命,其实是为了抢别人的钱财。幻想自己有了地位之后,可以欺负小D等和自己一样地位的人。他没有思想觉悟。

Q是辛亥革命时期,民众的典型代表:思想落后,固步自封,深受封建等级制度的戕害。 这是形成他性格中偏见的主要因素。

阿q正传概述简短(以阿Q的悲剧为例)(5)

三、《阿Q正传》给我们的现实启示:想要成长 ,必须打破固步自封,消除偏见。

Q一个原本能干的年轻人,却在命运的挟裹下,走向了不归路,他的人生结局启示我们:想要成长 ,必须打破固步自封,消除偏见。接下来,我会从两方面谈谈如何消除偏见,打破固步自封。

01用成长型思维看待事物。

打破固步自封最好的方法就是,换一个思维方式,用成长型的思维看待问题。

长型思维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她把思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固定型思维的人,用固定的眼光看待事物,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事物是发展、不断变化的,他们会随着事物的发展,不断的调正自己的看法。

很显然,阿Q属于固定型思维,深受旧认知和旧制度的影响,会认为城里的煎鱼法和凳子的叫法都是错的。当被人打了后,他用精神胜利法把想象自己是对方的老子,对方是自己的儿子。求得心理平衡。却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会被打,如何避免?

之所以参加革命,并不是因为了解什么是革命,他参加革命的目的,还是为了延续封建的剥削制度,想从受害者变成施害人,去压迫他人。

从这些足以看出,阿Q是一个典型的固定型思维的人。固定型思维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影响我们的成长,以及对他人、对事物的看法会让我们给外界打上固定的标签,用固定的眼光看待世界,这显然是很难得到成长的。

想要成长,我们必须打破固步自封,用成长型的思维来看待事物。不给事物打上固定的标签。

阿q正传概述简短(以阿Q的悲剧为例)(6)

02多换位思考,接纳差异和多元化。

为什么阿Q无法接受城里的凳子叫条凳,煎鱼把葱切成丝呢?其实阿Q是无法接纳差异。

消除偏见,我们就要接受差异化和多元化。允许事物有不同的面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一件事,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不要用自己的角度批判他人的角度,接纳不同,接纳差异化和多元化的存在,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认知不偏颇。

《演员请就位》中,李成儒吐槽郭敬明的《小时代》无病呻吟,看得难受。郭敬明反驳李成儒时,引用过一段话,我觉得挺有道理: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它存在。

时时提醒自己,遇到 差异,不认同的事情,多做换位思考,站在多元化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这样才能更清事物的更多面,让自己的思维有一个更宽广的角度。

阿q正传概述简短(以阿Q的悲剧为例)(7)

结语:

《阿Q正传》中的阿Q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阿Q因为性格因素和时代因素,稀里糊涂的成了替死鬼。他的人生结局值得我们警醒。

其实阿Q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很能干活。但,他却没有过上好的生活,反而落的惨淡收场。除了时代不可扭转的因素外。阿Q性格里的偏见形成的心理定势,也对他的人生走向起了很大的作用。

麦基在《可怕的错觉》中说: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继而会导致主体从客体中去佐证。

阿Q受偏见的暗示,导致他的人生也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不明不白的死去。《阿Q正传》让我明白,想要成长,我们必须打破固步自封,消除偏见,拥抱差异,接受改变。相信你看了这本书,也会有不同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