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文章开头解释一下情绪疗愈深入内在的核心,如实观照如实说,用“你”旁观不处理。

意思就是当你有情绪的时候,如实观照自己最明显的那个情绪感受,并如实表达那个感受的状态,用第二人称“你”来对你自己表达你当下正在经历的情绪感受,只是如实地表述那个感受而已,不对那个感受做任何处理。

每一次情绪波动都是自我疗愈(情绪疗愈深入内在的核心)(1)

置心一处,如实观照

这个句子很长,不好理解,我就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吧。

当你跟别人吵架,很愤怒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就是别人不对,你想把自己所有的怒火都发到别人身上,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别人越不认错,你就越加大怒火,以期用更大的怒火让别人屈服于你,可是别人也是这么想的,当然也会加大怒火对你,于是你们就越吵越凶。

这个时候,用我的方法就特别管用,当你发怒的时候,你就如实观照自己的情绪感受,注意力放在那个最明显的感受上,用第二人称“你”对自己如实表达,“你很愤怒......”,“你很愤怒......”,“你很愤怒......”,多念几遍。

然后,你的愤怒情绪就会慢慢消融,在消融的过程中,你继续对自己如实表达,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会对自己说,“你觉得他不对,你讨厌他......”,“你觉得他不对,你讨厌他......”,“你觉得他不对,你讨厌他......”,同样多念几遍。

念着念着,你可能就会看到了更深的原因,一层层深入的原因,有好多层,一层套一层,接下来就列出可能会出现的原因:

“你觉得他在控制你......”,“你觉得他在控制你......”,“你觉得他在控制你......”,

“你觉得他不爱你......”,“你觉得他不爱你......”,“你觉得他不爱你......”,

“你觉得他不理解你......”,“你觉得他不理解你......”,“你觉得他不理解你......”......

表达着表达着,你的情绪就会慢慢消失,同时你的情绪背后的原因也会越来越深入,有可能还会勾起你对那个人更多的情绪,同样地用这个方法去表达,只要情绪的感受很强烈,你就只管这样对自己表达。

每一次情绪波动都是自我疗愈(情绪疗愈深入内在的核心)(2)

找个地方独处,如实表达自己的情绪

注意事项,一定是带着情绪的感受去表达,等到情绪感受消失了,就不需要表达了。这个方法主要就是如实观照如实表达,诚实地表达,表达着表达着,情绪就会慢慢消失。

表达的时候可以对自己默念,也可以出声念,这个方法主要是独处时使用,不与对方当面接触,不管情绪有多大都可以停止下来找一个地方独处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自然而然地就会消失。

这就是不处理,无需排斥、抗拒、逃避情绪,更无需对着别人发泄情绪表达不满,最主要的是对自己表达,这样才不会伤害别人,更不会激起别人的反抗。

还有一点就是用第二人称“你”去表达,用“你”有个好处,就是容易让自己从当局者中走出来,成为一个旁观者。作为旁观者,就不会陷入自己的情绪当中。情绪就会自然而然地消融。

每一次情绪波动都是自我疗愈(情绪疗愈深入内在的核心)(3)

心静如水,柔软待人

用这个方法,不论出现什么情绪都可以这样与自己对话,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深入情绪背后的原因,一层层深入,就会抵达内在深处,对自己的内在就会有更真实的认识。

因为情绪很难造假,让你立马哭就很难哭出来。像演员表演,即使给情绪造假,也必须有一个场景的渲染才能有比较真实的情绪,情绪来源于内在的信念系统,一个真实的场景或者一个虚假的场景都可以,只要演员很快进入场景入戏就能很快出情绪,所以说情绪很难造假。

对于普通人而言,更是如此,最起码情绪比头脑的念头更真实,头脑很容易骗自己,但情绪不会骗自己,不到伤心处真的很难哭出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正因为情绪很真实,所以通过情绪深入内在就能很真实地知道内在真实的想法以及信念系统。

每一次情绪波动都是自我疗愈(情绪疗愈深入内在的核心)(4)

深入内在,探知真实的内在

知道了自己内在真实的想法和信念系统就容易对症下药了。以前学的很多情绪疗愈的理论,是学了很多很多,但是一旦遇到非常大的情绪,就什么理论都不管用了,该发情绪还是发情绪,这就是因为学的理论没有入心,没有对症下药,就这么简单。

理论很难入心,要想理论入心也很简单,就是抓住每次发情绪的机会,通过这个方法深入进去,探知内在最真实的想法及信念系统,进而知道自己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甚至能够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到了这里就非常重要了,就能搞清楚生命的意义了。

所以,我希望有更多人学会这个方法,同时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留言咨询。我也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这个方法写得更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