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撕裂(撕裂的网络上独善其身)(1)

“我看着天空的星星,不知道该相信什么。”

在有互联网之前,人类社会尽管也有“千夫所指”这样的事,但无论规模还是力度,都要小很多。

如果互联网也是一个生物体,也有年龄,那它很处于非常幼稚的阶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越是狭隘的人就越坚持自己的观点,其表现就是偏执,非我即敌。

而在网络平台上,当参与者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就自然会出现意见的混乱和撕裂,鸡同鸭讲,各说各话,互相攻讦,情绪和语言暴力。

网络撕裂(撕裂的网络上独善其身)(2)

所以,当一个人没有经历长时间在网络上“生存”的经验,那他(她)会非常迷惑和痛苦,会受到网络信息的熏染,而且很多影响都是负面的。

我曾经想过这个问题,这个世界是由“好人”和“坏人”组成的,网络上也一样,但为什么貌似“坏人”更多,更有力量呢?

我认为这不是什么“人性本恶”,实际上,人性是复杂的,你说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是善还是恶?

所谓善恶,不过是一个人后天的熏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或坏是这个人自我意识的改变和选择。

实际上,“每个圣人都有不可告人的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洁白无瑕的未来。”好人也有做坏事的时候,坏人也未必就一辈子都是做坏事,没有一件好事。

网络撕裂(撕裂的网络上独善其身)(3)

总的来说,人是善恶一体,在特别的时候和场合,人的或善或恶,可能就是取决于一念之差——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那么,在网络世界,负面的信息之所以看起来更多,其中有很多愚昧和谬误,就在于越是狭隘的人,就越容易达成共识,越容易形成一个集合体,乌合之众也是“众”,“众”是有力量的。

三人成虎,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就是这样。

而相比这群人,那些保持思想独立和理性的人,往往是“和而不同”,他们不太容易团结起来,变成一个“集合体”。罗素就曾说过,“有关我们时代最痛苦的一件事是,那些自以为什么都确定无疑的人都是些傻瓜,而那些有一定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则充满疑惑,犹豫不决。”

这就是网络世界的相对性,因此后者不如前者的声音大,看起来不如前者更有力量。

网络撕裂(撕裂的网络上独善其身)(4)

莎士比亚说,“傻瓜认为自己是聪明人,而聪明人自认为自己是傻瓜。”大多数人都是以为自己知道一切,信心满满,自以为是,而少数人因为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那么谦虚。

在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杜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ef fect)”:

“低能力的人有一种‘虚幻的傲慢/优越性’(illusorysuperiority),会错误地高估自己的认知能力(比如几乎每个员工都认定自己的水平超过了同事的平均水平)。这种认知偏差来自他们没有能力认识到自己能力的匮乏……”

越是认知能力差的人,就越容易被虚假的信息所欺骗,比如群发的诈骗短信在你看来是很幼稚的骗术,可仍然有很多人上当,这就是骗子的聪明之处,他们在进行筛选,降低骗人的成本,提高骗人的效率。

另外,认知能力差的人往往很固执,几乎不可能被说服,他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所以古人说“下愚不移”。

网络撕裂(撕裂的网络上独善其身)(5)

人是渺小的存在,知道得越多就越懂得自己的无知范围是无限的。而对认知能力不足的人来讲,他们缺乏在复杂多变的信息海洋中明辨真假的能力,所以他们的行为会那么冲动、愚蠢和野蛮。

那么回到标题中的问题:我们如何在混乱、撕裂的网络上独善其身呢?两个建议,远离愚昧和伤害。

第一,保持距离。

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必须要充分理解人性的复杂多变和幽暗、危险,我们必须能够果断对某些人和事进行割舍。不然的话,你的损失会很大,与固执己见的人争论只会带来灾难。还是那句话,千万不要同猪摔跤。

第二,多接触正能量的信息,信息即能量,人要多吸收正能量,不断提升自我,这样才能对抗与日俱增的负能量。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一个明智的人要能够改变自己能改变的部分,并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部分。如果有能力有机会,那就去帮助别人。如果没有,那就独善其身,从善如流,尽量让这个世界“好”的规模大一点。这也是很宝贵的贡献。最后,悲观的人也许正确,但我们还是要保持无可救药的乐观。因为乐观的人才有希望,所以正确的悲观不如错误的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