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电视和网络十分发达的今天,在漆黑的电影院中看上一部影片的体验也无法被代替。在银幕上看到比现实生活中更大的人物形象仿佛有某种魔力,总能让世界各地的观众出入影院。影片的上映遍布全球,而观众需要花多少钱看电影,取决于其所在的国家和城市。

据朝日新闻(The Asahi Shimbun)报道,自今年6月1日起,日本电影票价从1800日元(约合人民币115元)上涨到1900日元(约合人民币121元),这是26年来的首次涨价。东宝株式会社(Toho Company, Limited)最先发布涨价声明,理由是新电影院的兴建、4D影院、巨幕电影(Imax)和抗震设备的设置都需要经费。Tokyu Recreation表示也会跟着涨价,但是另外两家大公司永旺株式会社(Aeon)和United则表示保持原价位。

1993年,日本多厅影院发展规模开始扩大,电影票价被定为1800日元。多厅影院的设置是为了挽回被电视抢走的观众,电影观众随之增加。1996年,电影观影量低至1.196亿人次,2018年,增加至1.692亿人次。正因为观影人数一直不甚理想,电影公司也没什么勇气给电影票涨价。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定价1800日元,还是1900日元均为原价,观众实际购票很少需要按原价购买,大多会有不同程度的折扣。2008年,日本平均一张电影票实际价位在1200日元(约合人民币76.7元)左右,2017年,涨至1300日元(约合人民币83.1元)左右。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日本电影票价保持基本稳定,不曾明码标注提高价位,放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日本的电影产业似乎很“良心”。但是如果进一步考量日本民众对电影票价的负担能力,以及将日本的电影票价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会发现即便是26年来第一次涨价,日本电影票价一直都不是很“亲民”。对普通民众来说,看电影算是相对奢侈的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日本的电影票价也居电影票价最高国家行列。

在日本看电影的票价(日本电影票26年来首次涨价)(1)

电影票价最高国家榜单,日本排在巴林(Bahrain)、瑞士(Switzerland)、挪威(Norway)、瑞典(Sweden)、澳大利亚(Australia)和芬兰(Finland)之后,为世界第七高价位。图片来自世界地图集(World Atlas)。

电影票价最高的两个国家是位于阿拉伯半岛(平均票价17.48美元,约合人民币120.9元)的巴林和多山国家瑞士(平均票价16.8美元,约合人民币116.2元)。有趣的是,这两个国家的电影产业都不是很出众,比如2009年,巴林只拍摄了44部影片;2011年,瑞士只有84部影片。当然,这两个国家的人均收入都非常高,某种程度上也缓和了电影票的高价位。北欧国家如挪威、瑞典、芬兰和丹麦电影票价也偏高,这四个国家气候都偏寒冷,自然景致优美。斯堪的纳维亚文化强调有活力的生活方式,非常看重运动和户外活动,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心态,他们站在了美国人留给人的印象“电视迷”couch potato,整天泡在电视机前的人)的对立面。这几个国家税率相对较高,电影票自然也不例外,挪威、瑞典和丹麦的电影票销售税高达25%。日本电影发行量居世界第三。日本的电影发展历史悠久且声名远播,电影艺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获得过四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但与此同时,日本的电影票价也比其他国家高很多,平均价位在12.77美元(约合人民币88.3元)。日本电影票税率为8%,今年10月份将涨到10%。这也许与日本文化有关,看电影是相对奢侈的消费行为。日本电影的高价位还与其电影产业模式有关。电影公司东宝株式会社和松竹株式会社(Shochiku Corporation Limited)是日本电影票价高昂的重要因素,这两家是日本规模最大的电影公司,几乎垄断了日本的电影产业,也掌控了电影票价。事实上,如果这些领衔公司不降低电影票价,那么日本的电影票价会一直居高不下。反观国内,在改革开放初期,电影票价在2角左右,在一元钱能买20斤面粉的年代,2角左右的电影票还是很昂贵的,普通民众一般看不起电影。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让更多观众走进影院,电影票由政府统一定价,票价甚至低至几分钱。而如今,电影票价最低30元起步,繁华地段影院的票价则一般高达60、70元,甚至百元以上。

(责任编辑:张倩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