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说,大观园是女儿们的理想国,“因为作者建构了一个呵护清静女儿,呵护人间美好的乌托邦”(董梅的观点)
下面来梳理一下董梅教授心里与眼里的大观园:
《红楼梦》从第一回到第八十回,从男主角贾宝玉诞生,到长成风度翩翩的少年,截止原稿中断时,他十五岁半。
在贾宝玉十五年的青葱岁月里,关键节点的No1发生在小说的第二十三回,众位姐妹与宝玉及贴身丫鬟一起搬进大观园,从此开始了小说的大观园时代。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里唯一一位没能进入大观园时代的。贾宝玉是这个理想国的守护者。
大观园的由来。宝玉的大姐贾元春入宫多年,因为受到皇帝恩宠,被加封为贤德妃,并被恩准于第十八回的元宵节晚上回家省亲。于是贾家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专门营建了一座皇家等级的省亲别墅,我就是后来的大观园。
大观园虽然兼跨了宁国府和荣国府,但他是荣国府的园子,主体在荣国府。小说里说它周长“三里半大”,根据现代计量方式推算一下,他的占地有280多亩,大约18万平方米,差不多是故宫的四分之一。
董梅教授又把大观园分为前大观园时代与大观园时代。
前大观园时代是从第三回的黛玉进贾府,到第十八回的元妃回家省亲,宝黛的木石姻缘与宝玉宝钗的金玉姻缘,秦可卿离世与元妃省亲构成了“前大观园时代”的故事主体。
元妃省亲结束,为了不辜负大观园的美景,于是下了一道旨意,命众姐妹连同宝玉一起进园居住。直到第八十回,是历时三年的“大观园时代”。
大观园以中轴分为三路的格局,居住区被区隔安排在东西两路。众姐妹的住处都在西路,而宝玉住在东路。
其中,有些脂粉气的宝玉住在怡红院,“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黛玉住在潇湘馆;“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宝钗住在蘅芜苑;“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的探春住在秋爽斋。
大观园时代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在八十回原稿里占了超过百分之七十的笔墨。董梅教授把这部分称为《红楼梦》的核心文本。
第一年:爱情与繁华
宝黛相思占去了由春至夏的半年,还有两条相思副线——小红与贾云、龄官与贾蔷,美好的相思氛围弥漫在整座大观园里。其中有几个电影里蒙太奇式的镜头——宝黛共读《西厢记》、黛玉葬花,都发生在这个春天。
时间到了从秋至冬的下半年,宝黛的恋情已由猜疑转为笃定,故事的重心转移到诗酒行乐上。姐妹们在天朗气清的秋色里结社赋诗、游园宴饮、吃吃螃蟹宴、咏海棠诗、菊花诗,还有村妇刘姥姥来凑趣。入冬后则有“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这段时光是《红楼梦》中最美的秋季与冬季。
第二年:争端与伤逝
争端,是因为利益冲突已经出现在大观园;伤逝,是指女儿之殇,大观园里已经开始有死亡的发生。
贯穿第二年的两个主题是三个事件。
第一件,春天探春的改革。改革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利益的矛盾从底层的仆人之间开始蔓延,纷争不断,大观园从此不再安宁。
第二件,夏天宝玉过生日,其中最精彩的一回是怡红院的群芳夜宴。这是宝玉的十四岁生日,这是全书结构的分水岭。不论大观园,还是整个贾家,都由此胜极转衰。
第三件,贾珍的父亲贾敬暴亡,引出二尤的悲剧。二尤是指尤二姐与尤三姐因为各自的感情,相继含怨自杀。
第三年:凋零与败落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前一年仆人之间利益冲突的背后,都是主人之间的矛盾:
1.贾赦夫妇和贾政夫妇兄弟妯娌之间已经貌合神离。
2.邢夫人和继子贾琏、儿媳王熙凤之间的矛盾已经公开化。
3.王夫人和赵姨娘之间的嫡庶之争,暗地里早就是你死我活。
矛盾的激化直接导致家族内讧,最终演化为“抄捡大观园”,一夜之间,大观园里鲜花败落,青春凋零。
宝玉的丫鬟晴雯被驱逐,旋即悲惨死去;宝钗迁出大观园以自保,在十二钗中,第一个退出了大观园;迎春出嫁,但婚后饱受折磨,不久于人世;探春也距出嫁不远;薛蟠娶妻在即,香菱处境岌岌可危;几位重量级丫鬟,如司棋、入画,还有以芳官为首的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儿,也纷纷被驱逐。
宝玉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这个十五岁少年的内心有一个声音:天地间真有这样无情的事!
就在第三年冬季,贾家的一败涂地到来之前,原稿在第八十回戛然而止。留下张爱玲的三恨之一——《红楼梦》未完。
由此可见,贾宝玉虽然是大观园清静女儿们的守护者,可灾难来临时,他并没有扭转乾坤之力。
董梅教授心里的曹雪芹——
这样一部书的作者,让人很有些不可思议。在他有限的生命里,书中那些几乎无所不包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
是怎样获得的?他需要拥有多么丰沛的生命能量,才会有这样丰富和鲜活的精神体验?他又是如何做到在生活的磨
难中始终保持对生命探寻的强大好奇?最令人赞叹的是,他经历过繁华,也见证过梦幻,世界曾向他示现过“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在历经过莫大的虚空之后,他竟还能深情不改,对人间、对生命、对万物,观以情目,待
以情心。而且,老天竟然赐予了这个人堪称奇迹的文学才能!
感谢他,最终把自己的思考和深情写入一部大书之中,所以今天你我的枕边、案头才能有这部叫做《红楼梦》的小说。
一一一叶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