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可能就是作为霸权主义国家“附庸”的最终下场。在拜登政府为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不断动用欧洲力量打压俄罗斯的情况下,又有谁会对这些“被绑上美国战车”的小伙伴们付出的经济损失埋单?想必此时此刻,欧盟内部也在经历着极为激烈的思想斗争,积极寻求在“说美国人话”的同时“守住自己的腰包”。而随着美国野心勃勃的宣布将与欧盟领导人商讨对俄罗斯实行第五轮严厉制裁,欧洲已经越来越明显的意识到,这种对俄的制裁更像是变相断了自己的命脉。

美国人对两个国家动武(欧美矛盾已不可调和)(1)

据国内媒体转载最新报道显示,拜登最近提出的这一议题,已经导致欧盟内部意见分裂,因为新一轮的讨论不但包含了对俄空前的金融惩罚,还有针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更为严厉的禁运。此举一出,欧盟各国深感进退两难。在欧洲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如此依赖的现阶段,取消对俄能源的进口,与“断了欧洲的气”并无二异。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欧美对俄新一轮制裁方案正式出台前,西方各国就会先陷入新一轮“内讧”。

美国人对两个国家动武(欧美矛盾已不可调和)(2)

1、拜登威胁完中国又绑架欧洲,美国要再现全球冷战格局?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目前欧美国家之间呈现出的就是这样一幅急速倒退的趋势。而这种衰败景象的始作俑者,就是曾经引领着世界潮流的“世界霸主”美国,这种角色的转变不但预示着西方的“老大哥”人心尽失,也直接将整个西方世界拖回了美苏争霸时期的冷战时代,令西方国家深受其害。为何在欧洲会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再度沦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潜在导火线?这是欧洲各国应该好好反思的问题。倘若目前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军事冲突继续持续下去,饱受西方制裁与打压的俄罗斯必将拼死一搏。因为对于俄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而言,美国及北约势力的东扩已经让俄罗斯面临着二战法西斯侵略后的又一次“卫国战争”,哪怕这可能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斗民族也将无所畏惧。

美国人对两个国家动武(欧美矛盾已不可调和)(3)

显然,目前整个乌俄战争的进程,一切都按照美国总统拜登事先准备好的剧本向前推进着。而随着美、俄双方不断增加战争的筹码,拜登不但打算牺牲掉乌克兰,还企图进一步“祭献”掉整个欧洲,来彻底消耗完俄罗斯的国力,让其在未来的数十年都无法翻身。这在我们看来,更像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兆。在愈演愈烈的危机感之下,欧洲与美国在对俄制裁议题上的分歧已经逐步显现,并将影响到未来整个欧洲大陆的命运。依照美方给出的说法,欧盟和美国在4月1日举行中欧虚拟峰会之前,将一直密切协调,并将在未来几天继续这样做。与北京的沟通将成为乔·拜登周四在布鲁塞尔会晤时与欧盟领导人讨论的话题之一,美国总统将寻求就共同信息达成一致。就这样,美国在“威胁”完中国后,又将接着“绑架”欧洲,一个由拜登政府通过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构筑的世界冷战格局正在慢慢形成。

美国人对两个国家动武(欧美矛盾已不可调和)(4)

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在美国不断在全球范围内抓“炮灰”充当反俄棋子的政治背景下,欧盟各国对近期拜登的访欧之行深感惶恐,生怕自己成为美、乌当局兴师问罪的目标。而将制裁俄罗斯这个“排球”推给中国,就成了他们心照不宣的默契。就在不久前,美国新任驻德国大使艾米·葛特曼还指控中国在乌克兰冲突中站在俄罗斯总统普京一方,原因是中国拒绝谴责俄罗斯。葛特曼指出:“中方在这场冲突中是中立的。但这场冲突没有中立的立场。”然而,这种说法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在此之前,德国还在俄德“北溪2号”(Nord Stream 2)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上在美俄两国间“反复横跳”,并顶着美国“老大哥”的压力完成了该项目的建设。如今将中国推到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无非是想躲避美国人的视线。与此同时,德国方面还意图借助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的“特殊军事行动”,来为本国军事发展松绑,不但向基辅提供了大量库存武器,还大幅增加了未来国防开支,这些都值得欧洲他国的高度警惕。

美国人对两个国家动武(欧美矛盾已不可调和)(5)

对此,英国华威大学的国际问题学者乔治·洛夫曼(Georg Löfflmann)曾在《旁观者》(The Spectator)杂志撰文称:“军费的猛增已经使德国一跃成为紧随美国和中国之后的世界军费开支第三大国家,但一千亿欧元的国防拨款并不足以让德军成为具有可信实力的军队。德军在冷战后大幅度缩编,相比现在需要采购尖端武器和增加军队基本需求开支,一千亿欧元能否被有效率利用存在不少疑问。”很多欧洲战略学家认为,德国此举意味着本国国防预算占GDP的份额从1.5%提升到2%,是意图改变其二战以来长期“和平主义”姿态的一大标志。当这个欧洲二战时期的法西斯战败国,重新武装起来都能被西方所接受之时,欧洲距离“第三次世界大战”恐怕已经不远。欧洲爆发大战后对谁最有利?远在大西洋另一头煽风点火的美国当局现在一定在暗自窃笑。

美国人对两个国家动武(欧美矛盾已不可调和)(6)

2、更多中立国家被逼“站队”,和平或将成为一种奢望。

俗话说量变引起质变,当错误的决定不断积累,结果最终将演变为世界范围的错误。而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美国及西方胁迫在北约和俄国间“站队”,和平也终将成为一种奢望。即便在他国看来,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战争与他们并无任何瓜葛,但其依旧受到了美国当局的政治压迫与道德绑架。在这场由乌克兰当局“领衔主演”、美国政府“导演策划”的“战争剧本”中,“演技爆表”的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扮演着“白脸”、“拉帮结派”的拜登充当着“红脸”,二人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前者向各国哭诉着“你能帮帮我吗?”,后者挥着大棒怒斥着“我看谁敢不帮?”。在这种软硬兼施的“双簧戏”下,以色列、巴西等国也纷纷沦为了受害者。

美国人对两个国家动武(欧美矛盾已不可调和)(7)

早在今年3月20日,泽连斯基就通过视频连线向以色列议会议员发表讲话时,提出了对乌提供铁穹(Iron Dome)导弹防御系统的请求,并当着以色列议会议长米奇·利维的面质问道:“所有人都知道,你们的导弹防御系统是最好的,我们相信系统可以保护乌克兰人。为什么我们不能从你们那里获得武器?为什么你们不能对俄罗斯实施强有力的制裁?你们绝对可以帮助我们的人民,拯救乌克兰人与乌克兰犹太人的生命。”为了能让以色列方面“心甘情愿”送出装备,泽连斯基还特意亮出了自己“世界上三个犹太国家元首之一”的身份,声称自己体内流淌着犹太人的血液,试图与米奇·利维“攀亲戚”。

美国人对两个国家动武(欧美矛盾已不可调和)(8)

同样的把戏,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也曾在2019年8月26日法国比亚里茨七国集团(G7)峰会中,与德国前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见面时用过,当时特朗普为了套近乎,曾自豪的声称自己拥有德国血统,强调身上流着德国人的血。此言一出,立刻引来默克尔扑哧一笑。但相比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笑话”,泽连斯基的质问则让以色列和德国人彻底“笑不起来”,因为他在演说中特意引用了纳粹德国“最后解决方案”屠杀犹太人的历史,来指控俄罗斯正在针对乌克兰大屠杀,并宣称乌克兰在80年前做出了拯救犹太人的选择,现在是以色列做出选择的时候了,这相当用一句话同时“暴击”了两个国家。

美国人对两个国家动武(欧美矛盾已不可调和)(9)

常言道多行不义必自毙,而美国农业部最近的行为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在乌克兰当局死乞白赖向以色列要铁穹的同时,美国农业部也于3月20日开始宣布要联合全世界“饿死”俄罗斯,并威胁巴西等国拒绝进口来自俄罗斯的化肥,否则将面临美国政府严厉的制裁。但此举一出,不但没有成功孤立俄罗斯,反倒让自己成了国际社会的“孤家寡人”。对此,巴西农业部长特蕾莎·克里斯蒂娜表示:“限制化肥出口可能会损害农作物产量、推高通胀,并威胁粮食安全,进而制造更大的问题。因此,俄罗斯化肥应被排除在受制裁的商品清单之外。”

美国人对两个国家动武(欧美矛盾已不可调和)(10)

依照媒体给出的说法,巴西在过去20年里已经转变为一个农业大国,该国是咖啡、糖、大豆、大米、玉米、棉花、小麦等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同时也是化肥的最大进口国,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巴西那样依赖外国化肥,其85%的化肥供应都来自进口,而俄罗斯以及同样受到经济制裁的白俄罗斯合计占其进口总量的28%。同时,欧洲对俄罗斯化肥的依赖程度同样很高,占俄罗斯化肥的出口份额约为25%,仅欧盟成员国爱沙尼亚和芬兰每年进口俄罗斯化肥就高达100万吨。在俄乌冲突之前,由于疫情等原因,全球化肥价格已经飙升到历史高位,冲突升级使一切变得更糟。由于欧盟对白俄罗斯制裁,欧洲已经失去了一部分白俄罗斯化肥,因此欧洲农民不太可能在拒绝俄罗斯化肥中幸存下来。事实证明,美国农业部想要“饿死”俄国的想法是极为天真的,因为在他们拒绝俄罗斯化肥的行为,也会直接“饿死”欧洲和自己。

美国人对两个国家动武(欧美矛盾已不可调和)(11)

此前,美国商业博客Martech Zone的创始人道格拉斯·卡拉(Douglas Karr)就在推特上指出:“媒体竟然没有发出警告,美国正在出现粮食危机。今年美国南部和中西部的农民在种植季节前,已难以获得所需的化肥。因此,美国中西部的农民正在转而种植那些需要更少化肥的作物。”从目前来看,美国农业部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制裁手段,即便本国农民答应,世界各国也不会答应。

美国人对两个国家动武(欧美矛盾已不可调和)(12)

拜登“绑架”世界对俄实施制裁,这次由美国和乌克兰当局联合发起的“战争”,不但有北约与俄国的军事对抗,还有欧洲与俄国的能源大战、西方与俄国的经济大战,今后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世界范围的粮食大战。这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趋势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主流的背景下,完全可以用倒行逆施来形容。截至目前,美国总统拜登已于3月21日与欧洲主要盟邦领袖举行了电话会议,共同商讨乌克兰问题。3月24日,拜登还将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出席北约(NATO)峰会,26日在西方抗俄前线波兰与杜达总统会谈,展开西方阵营应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重要一周。但与此同时,一些拜登政府官员也对欧盟不愿指责其他中立国家而感到沮丧。他们知道,欧洲经济更加依赖出口,担心像美国官员那样公开批评中立国家可能带来的后果。由此可见,欧洲的利益并不总是与美国利益重合,在核心的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层面,他们还是有自己的坚定立场。美国能否成功将乌俄战争扩大,目前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