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本文绝不是一篇留学宣传广告。往下看看,你就搞清楚了。

前阵子,第25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面对《今日俄罗斯》总编辑西蒙尼扬的尖锐提问,直接表示,哈萨克斯坦不会承认顿涅茨克与卢甘斯克的独立地位。

全世界最好国际关系学院(这个大学不简单)(1)

西蒙尼扬是俄罗斯非常有影响力的媒体人

要知道,这时候,普京总统,就坐在台下。

照说,一般这样的情形,换了其他国家领导人,多半会打个马虎眼,用些模棱两可的套话搪塞两句即可——要的就是“说了等于没说”的那种效果。

然而,托卡耶夫却并没有回避,而是大大方方地表明了立场,并且有理有据,非常从容地进行了解释。

全世界最好国际关系学院(这个大学不简单)(2)

现场发言

他说——我想指出以下几点:

当前的国际秩序的基础是联合国宪章。但是,联合国的两大原则实际上是相互矛盾的,即国家完整性与民族自决权。这些原则是矛盾的,有不同的解释。

.....一部分人认为国家的完整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另一部分人则根据源自美国为首的西方的“民族自决的观念”,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结构内的某一部分人民有权建立自己的国家,有权从一个国家中分裂出去。

.....联合国的奠基者们当年要么忽视了这一个问题,要么是故意将之作为了某种妥协写入了宪章.....如果放任这种民族自决权,那么地球上将不是193个国家,而是出现500~600个国家...这将导致混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承认台湾、科索沃、南奥塞梯、阿布哈兹。也就是说,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被认为是准国家实体的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

这番话,大致表达了以下几个意思:

1.当年你们搞“双标”,将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自决权,这两个一定程度相互矛盾的东西,强塞进了《联合国宪章》,结果成了导致世界不稳定的一大主因;

2.现在的国际秩序还是一个以强权为基础的秩序;

3.如果按照民族自决权,那全世界可能会出现500-600个国家,将天下大乱;

4.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坚持原则的国家。

全世界最好国际关系学院(这个大学不简单)(3)

哈萨克斯坦也是个多民族国家,拥有131个民族,俄族为第二大民族,承认顿、卢,容易引发其国内不稳定因素。

很明显,总统先生的一番话,细品品,又像是在点名批评西方世界。

而且,论坛的气氛,也并未因此陷入僵局,在和普京的面对面的对话中,两人都谈到了要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和加强全方位经济互通、集安组织框架内的军事合作的事项等等。

此外,托卡耶夫再次强调,普京是哈萨克斯坦非常可靠的盟友。

全世界最好国际关系学院(这个大学不简单)(4)

论坛现场,两国总统都充分体现了资深政治家的风度

不得不承认,托卡耶夫的发言确实非常巧妙——话里有话、柔中带刚,坚持原则,以理服人。

如此厉害的现场应对能力,和对国际准则信手拈来的“业务素质”,还有他那一口莫斯科腔调的俄语,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托卡耶夫曾经的职业外交官经历。

这位相貌文质彬彬,一副学者风度的哈萨克斯坦总统,毕业于大名鼎鼎的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

全世界最好国际关系学院(这个大学不简单)(5)

卡西姆若马尔特·克梅列维奇·托卡耶夫

1975年,22岁的托卡耶夫从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苏联外交部。

因为精通多国语言,文字功底还特别好,托卡耶夫颇受器重。

1983年,他被派到中国北京语言学院进修,随后调任苏联驻华使馆工作,历任二秘、一秘和参赞,一直在中国待到了1991年底苏联解体之时。

这以后,虽然大家不再是苏联人,但托卡耶夫日常工作交往的“外国政要”们,很多都是他的校友。

以至于有段时间,苏联解体后,那些前加盟共和国的高官们聚在一起开会,就跟在搞“校友会”似的。

全世界最好国际关系学院(这个大学不简单)(6)

曾经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们

这里就简单列举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

全世界最好国际关系学院(这个大学不简单)(7)

弗拉基米尔·波塔宁,因为审时度势长袖善舞,并未遭到清算,以至于被称为俄罗斯“最后的寡头”

另外就是那些驻外机构的大使、参赞、国际代表等等,数量实在太大,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长期以来,俄罗斯联邦的驻外机构的外交人员,甚至是和其他前苏联地区国家的使馆人员之间,互为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的“学长”、“学妹”这样的关系,都太平常了....

全世界最好国际关系学院(这个大学不简单)(8)

现任俄罗斯驻美大使安纳托利·安东诺夫,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毕业,绰号“斗牛犬”

这个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无论是老早前的苏联时代,还是在当今的俄罗斯,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它不仅是一所高等学府,更是一个“远大理想”的代名词,是一种即将步入上层社会的象征。

可以说,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早在它诞生之初,似乎就不像是给“平凡之辈”打造的。

1944年10月14日,正当卫国战争的大反攻不断推进之际,按照斯大林的最高指示,在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基础上,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正式建立。

最初的几届学生中,云集了不少苏联高层领导的直系亲属。

他们中有煤炭工业部部长瓦赫鲁舍夫的儿子、外贸部部长缅希科夫的儿子、还有内务部副部长杰卡诺佐夫的儿子、后来招收了朱可夫元帅的女儿、莫洛托夫外长的闺女和副总理柯西金的女儿等等。

全世界最好国际关系学院(这个大学不简单)(9)

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的校徽,带着苏联美学的设计感

后面的生源中,虽然没有太多像前面几届学生那般“惊天动地”的爸爸,但他们中的大部分,即便来自五湖四海——从欧洲腹地加里宁格勒州,到中亚哈萨克斯坦的天山脚下,大致上,学生们的家庭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也都是相当可以的,基本过得从小衣食无忧,并且能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良好教育资源。

比如,小了普京总统一岁的托卡耶夫总统(1953年生),他爸爸是苏联时代著名的侦探小说家,老妈是阿拉木图外国语学院的教师,属于苏联在中亚地区最早培养出来的哈萨克族女大学生——这可是妥妥的一家子高级知识分子。

全世界最好国际关系学院(这个大学不简单)(10)

阿拉木图是个天山下的美丽城市

咱们中国人民非常熟悉的扎哈罗娃,就更甭提了,外交世家的女学霸一枚;

还有1950年出生的拉夫罗夫外长,老爸是格鲁吉亚族,母亲是俄罗斯族,父母双方都是苏联时期的中高级政府干部,能在特供商店订货,不用排队买生活资料的那种。

全世界最好国际关系学院(这个大学不简单)(11)

19岁的拉夫罗夫同学在和家人度假——你这个年龄放假时都干什么呢?

还有那个大寡头波塔宁,他爸是前苏联外贸部的一个“关键人物”。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他也进了苏联外贸部。这段经历,给波塔宁后面的“捞金生涯”,积累了大量的人脉。

当然,虽说这所厉害的专业性高等学府云集了大量前苏联/俄罗斯的上层社会子弟,但是,光凭着过硬的家庭背景,就要入读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学院的门槛很高,相当不好考,课业量大,日常考核标准苛刻,想顺利毕业,更需要狠下功夫。

全世界最好国际关系学院(这个大学不简单)(12)

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正门

即便其中确实有很多带着背景的“特权阶级”家庭子女,但你也不得不承认,他们作为“官二代”或者“富二代”的同时,更是个学霸。

甚至有的时候,这两个身份,一旦被充分发掘,还有互相促进的作用。

所谓的纨绔子弟或者富裕家庭多出不学无术的败家子的说法,很多时候,人们更像是受了小说或者电视剧的影响。

现实中,情况很复杂,穷苦人家照样出逆子;有钱人,或者是中产家庭的后代,因为高素质父母的身体力行和对教育的重视,往往比较自律,精神生活也很丰富。

而且,这些人还享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人脉了——他们比你起点高,还比你更努力!

像下面这个2017年,出身外交官家庭的北京高考文科状元就说了大实话——寒门难出贵子。

全世界最好国际关系学院(这个大学不简单)(13)

好了,咱们再回到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的话题上来。

正如开头说得那样,前苏联/俄罗斯上层社会的子女们,多以就读此校为荣。

然而,即便不少高干子弟都想削尖脑袋想考进来,但因为非常高的招生门槛和极低的录取率,能成功进入这所学校的,都是人中龙凤。

比如,咱们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现任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他从小理工科就特别棒,高中时数学经常拿满分(苏联理科的难度,这方面大家肯定都懂得)。此时的少年拉夫罗夫,曾经立志要当一名核物理学家;同时,他又思维敏捷,记忆力好,能言善辩,文科类课程的成绩也非常出色,还很有文艺细胞,弹得一手好吉他,言谈非常富有情趣。

考大学的时候,在父母的建议下,拉夫罗夫放弃了核物理学家的理想,报考了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开启了外交官生涯。

试想,如果拉夫罗夫当年选择了理工类专业,如今的俄罗斯,很可能就多了一名优秀的核物理学家。

全世界最好国际关系学院(这个大学不简单)(14)

大学时的拉夫罗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联的那套国家教育管理模式,一直深度影响着现当代中国,算是咱们的老师。

非常典型的就是,在西方大学体系中,那种专业性质的行业类高校,往往是非常罕见的。诸如,针对冶金、化工、地质、外语等某一个领域的专业院校。

但这样的高校,在中国和苏联/俄罗斯就特别多见——这充分体现着当年社会主义国家集中资源干大事的制度特色。

全世界最好国际关系学院(这个大学不简单)(15)

苏联时代的大学生

至今,咱们的很多行业类高校都能在俄罗斯找到对应的学校。

随便说几个例子。

北京印刷学院—莫斯科国立印刷大学;北京体育大学—莫斯科国立体育学院;北京化工大学—门捷列夫化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圣彼得堡国立矿业大学(原列宁格勒国立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俄罗斯国立地质勘探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莫斯科动力学院;中国政法大学—莫斯科国立法律大学;北京建筑大学—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莫斯科航空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圣彼得堡国立林业大学(原列宁格勒国立林业大学);

还有我毕业的学校,国际关系学院——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坡上村25号的国际关系学院,门槛同样是不低的。而且,跟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类似,除了对考生的成绩和外语有很高要求外,也十分注意筛选考生们的外貌形象。

不过,我国关的同学们,虽然里面确实有一些高干子弟,但大部分还是中产家庭居多,并未像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那样,充斥着大量“官二代”和“富二代”。

其实,国际关系学院原本叫外交学院,1949年成立,第一任院长是时任外交部部长陈毅。195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外交学院,后由总理亲自做出指示,原外交学院改名为国际关系学院。

全世界最好国际关系学院(这个大学不简单)(16)

尴尬的是,因为专业性太强,比较小众,很多人竟然认为这两所学校是大专,或者野鸡大学。

这是我去面试的时候,亲身经历的。一位享受着国务院津贴的“教育专家”,就对国际关系学院的“真伪”发出过质疑!

我一着急,干脆举例说了一位“名人”校友——前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发言人,现任外交部副部长、礼宾司司长——秦刚,他也是国际关系学院毕业的(那是我多年前经历的“面试”,现在秦刚正担任中国驻美大使)。

通过这样的一个验证方式,那位“教育专家”才最终接受了国际关系学院并非“野鸡大学”,而是一所部属的国家重点高等学府的事实,我也得以顺利入职了面试的这所高校。

全世界最好国际关系学院(这个大学不简单)(17)

因为学校不扩招,所以规模很小,前面这简单的栋楼,身兼教学和行政两个功能


看到最后,大家应该都确信了,这篇文章,真的不是一个留学宣传广告。

至于如何申请报考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我确实不太清楚,也不懂行(我只有海外工作经历 ,没有海外留学背景,本硕都是国产的“土学历”);但如果想考北京坡上村25号的国际关系学院,倒是能给你点建议,但管不管用,那就不好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