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王伦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对他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两个相反的观点:一个观点认为王伦对梁山有功,梁山是他一手缔造,林冲火并他就是犯上弑主;一个观点认为王伦无才无德,尸位素餐,完全阻碍梁山的发展,被林冲火并实属咎由自取。

这两个相反的观点谁对谁错,我们姑且放在一边,先不予讨论。我们先看看王伦其人,对于王伦,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王伦不会当领导,他没有能力坐梁山之主这个位子。

王伦最后结局如何(王伦的悲剧不会当领导)(1)

王伦

王伦不会当领导的第一个表现:忘恩负义

不若只是一怪,推却事故,发付他下山去便了,免致后患。只是柴进面上却不好看,忘了日前之恩,如今也顾他不得。

这是王伦听闻赫赫有名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上山投奔时的心理活动,这段心理活动表明:王伦宁愿得罪柴进,也要找理由把前来投奔的林冲撵下山去。

为什么说王伦如果把林冲撵下山去就是得罪柴进呢?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先大致了解一下王伦是怎么当上梁山之主的吧。

王伦本是个落第秀才,什么叫落第秀才?就是考取功名失败的落榜生。通常,落地秀才的出路就是在乡村踅摸一个私塾做教书先生,吴用就是如此,甚至包括历史上著名的奸臣秦桧也曾做过这样的乡村教书先生。

王伦最后结局如何(王伦的悲剧不会当领导)(2)

柴进

做教书先生是寒酸的,只够勉强度日。但王伦是幸运的,他没有做寒酸的教书先生,而是阴差阳错结识了大财主柴进,先在柴进庄上住过一些时日,后又在柴进的资助之下上了梁山。

杜迁比王伦先上梁山,杜迁是江湖中人,而王伦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落第秀才,为什么做梁山之主的不是杜迁,而是王伦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柴进做了王伦背后的金主和靠山,以他的影响力,谁敢不听他的?第二个是杜迁和梁山上七八百名喽啰一般,都是大老粗,王伦则是读书人,人们总是对读书人会高看一眼,认为读书人比一群大老粗更适合当领导。因而王伦就顺顺当当坐上了梁山之主的位子。

王伦做了梁山之主后,依旧没有少得柴进的资助和帮忙。王伦拒绝接纳林冲,连杜迁都看不下去,说日前还得了柴进的好处,现今他举荐个人来,你却把他打发下山,这哪里说得过去?

王伦在柴进的鼎力扶持下做上了梁山之主,而转眼就不顾柴进的恩义,就连柴进举荐的人都不肯接纳,要千方百计撵下山去,足见王伦有多忘恩负义,这哪里像个当领导的样子呢?

王伦最后结局如何(王伦的悲剧不会当领导)(3)

杜迁

王伦不会当领导的第二个表现:私心过重

我又没十分本事,杜迁、宋万武艺也只平常。如今不争添了这个人,他是京师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倘若被他识破我们手段,他须占强,我们如何迎敌?

王伦的前半生运气不错,一个落第秀才得遇贵人柴进,在他的鼎力扶持下,上了梁山,还做了梁山之主。按常理,以王伦的出身和能力只能做个乡村教书先生。乡村教书先生和梁山之主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我们不妨看看。

作为梁山之主,王伦手下有杜迁、宋万和朱贵三名头领,统领着七八百名喽啰,依靠他们下山打家劫舍度日。就好比七八百名工人供养着四名管理者一般,足见此时的梁山日子过得挺富足的。

当林冲带着柴进的举荐信来投奔梁山时,王伦怕林冲会威胁他的位子,便千方百计要找理由把林冲撵下山去。于是,拿出礼物馈赠林冲,言下之意说,你拿着这些财物下山去吧,也算我王伦给柴大官人一个面子!

王伦是极为小家子气的人,但他这一次馈赠林冲的财物也不算少了:五十两白银和两批纻丝。武松给郓哥五两银子,要他做个人证,郓哥说五两银子足够他和父亲三五个月的用度,换算成人民币,五十两白银不少于五万元;纻丝则是当时比较贵重的绸缎,两匹纻丝,估摸着也值得如今的一万元人民币以上。

王伦最后结局如何(王伦的悲剧不会当领导)(4)

吴用

王伦这么小家子气的人能出手这么阔绰,一方面是他拒绝收留林冲,会得罪柴进,便多馈赠些礼物,多少也能让柴进面上好看些;另一方面,也足见此时的梁山是“赚钱的人多,供养的人少”,因而比较富足。

假如王伦做乡村的教书先生,他的日子和如今梁山之主的日子怎能相比呢?做梁山之主不但日子阔绰,有花不完的钱,喝不完的酒,吃不完的肉。更重要的是,这可是一方土皇帝啊,偌大个梁山,都是他王伦说了算的!

正因为如此,王伦对这个梁山之主的位子就愈加患得患失,你林冲能耐这么大,名气这么大,你上梁山来,便衬托得我王伦黯淡无光!万一哪天你林冲惦记我这肥得流油的梁山之主这个位子呢?我哪里招架得住?

就这样,王伦把梁山当作了他个人的私人财产,把梁山之主的位子看成了他的一亩三分地,在他看来,梁山之主的位子太诱人了,岂能容得下林冲这样的厉害角色在身边,像个定时炸弹一般,让他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王伦私心过重,哪里像个当领导的样子?

王伦最后结局如何(王伦的悲剧不会当领导)(5)

林冲

王伦不会当领导的第三个表现:胸无大志

王伦是个落第秀才出身,对他来说,不用过教书先生那种寒酸的日子,做了梁山之主,过上了如今这种富足又像个土皇帝的生活,这实在是上天和命运对他最大的恩赐与眷顾了!到了这一步,实在已经到达了人生的巅峰!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所以,我们看得到,梁山先后经历的三任梁山之主中,就数王伦最没出息,最胸无大志,最安于现状,最不思进取了!

王伦领导下的梁山,手下指挥着杜迁、宋万和朱贵三名头领,统领着七八百名喽啰。平日里让这些喽啰下山去打家劫舍,专门打劫那些过往的商户和行人。他们打劫,不仅仅是劫财,也要害命,梁山的恶名就是这样来的。

王伦如此给梁山定位,也就表明在王伦领导下的梁山和那些打家劫舍的土匪窝并无不同,要说不同,也只不过是梁山的地盘更大、更加易守难攻而已。这样的梁山能走多远呢?只要官兵来围剿,就凶多吉少了!

第二任梁山之主晁盖领导下的梁山,把定位由王伦时期的“打家劫舍”调整为“劫富济贫”,这个调整的意义重大,意味着梁山不再只是个打家劫舍、只知道谋财害命的土匪窝;而是一个具有正义号召力的聚义之所,这对江湖上的好汉是有相当吸引力的。

王伦最后结局如何(王伦的悲剧不会当领导)(6)

晁盖

同时,晁盖还一再强调,下山“劫富济贫”时,只可“取财”,不可“害命”。他一再叮嘱下山的头领,只要把财物劫到手就好了。比起王伦来,晁盖领导下的梁山无疑是个不小的进步,梁山在晁盖时期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壮大,为后来第三任梁山之主宋江做大做强梁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任梁山之主宋江领导下的梁山,则再次对梁山进行了“转型升级”,把梁山的定位由晁盖时期的“劫富济贫”调整为“替天行道”,这个调整对梁山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宋江领导下的梁山向朝廷递出了橄榄枝,表明梁山既不是打家劫舍的土匪窝,也不是劫富济贫的聚义之所,而是朝廷的后备军,心甘情愿为朝廷效力,凡是朝廷顾及不到的贪官污吏和土匪恶霸,梁山就要灭了他们!这就是“替天行道”的真正含义。

同时,宋江还为梁山寻找到了最理想的归宿——迫使朝廷招安梁山,只要朝廷对梁山招安,也就意味着梁山不再是草寇聚集之地,而是效忠于朝廷的一股生力军;梁山众人也不再是草寇,而是朝廷任命的官员。这个归宿满足了梁山上众多好汉的心愿。

相比之下,王伦的确是最胸无大志之人,只是满足于眼前的安逸,就连唯一一个优秀人才林冲都容纳不下,过着小富即安的日子,优哉游哉!这副胸无大志的德性,哪里像个当领导的样子?

王伦最后结局如何(王伦的悲剧不会当领导)(7)

宋江

结语:不会当领导的王伦,的确只能被部下火并

有人看了这个结语,或许会觉得我过分,怎么能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呢?我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原因就在于王伦不会当领导其实也没有很大的关系,只要你及时让贤就好了,把梁山之主让给更优秀的人去做,你还可以落得个较好的归宿,众人还会感谢你的高风亮节。

但最要命的问题就在于,王伦缺乏自知之明!他得到柴进、杜迁等人鼎力相助坐上了梁山之主的位子,竟然飘飘然不知道自己能耐有多大,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好歹也是个人物。因而把这个位子看作是他的囊中之物,别人怎么能惦记呢?

王伦无德无才,忘恩负义,胸无大志,他做梁山之主已经严重阻碍梁山的发展,而梁山上不断涌入新人以及各种能人,这是挡不住的趋势。当王伦日益成为梁山发展的严重阻碍时,王伦被部下火并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即便不被林冲火并,也早晚会被其他的好汉火并!

所以说,不会当领导的王伦,的确只能被部下火并!

参考资料

  1. 《水浒传》
  2. 《宋史》
  3.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