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就像一条河流,从历史的深处缓缓淌来,流向不可知的未来。在河流的中心,水流激荡,裹挟着泥沙,顺流而下,一泄千里。而在河岸边,则是浅滩洄流,水势舒缓,会有淤积和沉淀。黄县僻处登州海角,黄县话就如同语言之河中的一片河滩,有着千年的积存。如果用心淘洗,沉积的沙子中会发现不少遗存的古词儿,像金粒一样熠熠闪光。

釜台

“釜”,古代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诗·召南·采萍》:“于以湘之,维锜及釜。”《传》:“有足曰锜,无足曰釜。”则釜有点类似于轻便的行军锅,使用时需在下面用砖石垒砌土灶,项羽“破釜沉舟”砸的就是这玩意儿。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燃豆萁,就地取材,像是在野炊,所以才会用到釜,更切合“相煎太急”之意。黄

第一次来黄州教我说几句方言(黄县话中的几个古词儿)(1)

县话中,至今仍有“釜台”一词,“釜”指安在土灶上的锅,“台”指高而上平的建筑物,《诗·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传》:“四方而高曰台。”后世如烽火台等也是这个意思。釜台即“釜上之台”,就是为锅灶通风出烟而建的高而上平的建筑物,即烟囱。“台”轻声变韵,“ai”读作“ei”,“烟台”“锅台”均作如是读。

罄干净

《旧唐书·李密传》载有李密数说隋炀帝的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意思是说,用尽南山的竹子做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罄”是“尽”意思,成语“罄竹难书”就是出自这里。在黄县的口语中,罄的用法仍然未变,“罄干净”“罄干溜净”就是“净尽”的意思,比如:他身上罄干溜净的,一分钱也没有。

验符

符的本义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如虎符、符信、符节。《说文解字》释“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中学课本里有《史记》中节选的《信陵君窃符救赵》,讲的是信陵君魏无忌窃得虎符,接管魏军解邯郸之围的故事。不管是金属还是竹木制的符,都是完整的东西一剖两半,作为信物时要合二为一才能证明是自己人,这称之为“验符”。在黄县话中,“验符”的含义作了进一步引申,两人脾气相投称为“对验符”,不对付则称之为“不对验符”。

夜来

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二折:“夜来八月十五日,你不出来,今日八月十六日,你可出来。”《水浒传》第三十四回:“总管夜来劳神费力了一日一夜,人也尚自当不得,那疋马如何不喂得他饱了去。”这两处的“夜来”都是“昨天”的意思,与夜晚无关。在黄县口语中,“夜来”的用法至今仍然原汁原味,比如:你夜来上哪去喽?满哪找你找不着。此处“来”轻声变韵,“ai”读作“ei”,“起来”“明白”“韭菜”也都这样读。

溜枵

“枵”的意思是“布的丝缕稀而薄”,《天工开物》:“又有蕉纱,乃闽中取芭蕉皮析缉为之,轻细之甚,值贱而质枵,不可为衣也。”在黄县话中,仍然保留了这个用法,但含义略作调整,“枵”更多是“薄”的意思,如“溜枵”多用来形容纸张或布料、被子非常单薄。而“稀”的意思则转给了“纰”,麻袋可以很“纰”,但并不“枵”。

“界”在古代有“分画”的意思。“界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指以宫室、屋宇、亭台楼阁等建筑物为题材而用界笔(用于画直线的画笔)、直尺画线为技法的绘画,也称“宫室画”“台阁画”。

第一次来黄州教我说几句方言(黄县话中的几个古词儿)(2)

界画一词最早见于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所载“画家十三科”中即有“界画楼台”一科。“界”的这个用法在黄县话中一直保存至今,学生用的直尺称为“小界尺”,比着直尺画线称为“界道杠儿”。

逡喽

《集韵》释“逡巡”:“行不进也”。《广物》:“心惭曰恧,体惭曰逡。”欲进不进,欲退不退谓之“体惭”。黄县话中有“逡喽”一词,仍保留古意。“逡喽”与“熊喽”不同,“熊喽”就是从里到外草鸡了,“逡喽”就是表面上虚张声势,内心里怯了。比如两条狗遇到一起,一方夹着尾巴逃跑了就是熊喽。如势弱的一方萌生退意,却碍于面子,不肯就退,呲牙咧嘴作凶恶状,内行的人一看就知道这狗“逡喽”。

纳愁

“纳”在古代是“接纳”的意思,《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当营卫帝室,蠲邪纳福。”“纳吉”“纳聘”属于古代的六礼,如今过年的春联上常写的“新年纳百福”,也是这个用法,纳的都是福财吉祥,但在黄县话中,却有“纳愁”这个词儿,比如:明天早起吃什么,真让人纳愁。连“愁”都能“纳”了,说明黄县人的心胸还是很宽广的。

则儿

“则”,《说文》释为:“等画物也。”《说文解字注》释为:“定其差等而各为介画也。”就是为事物定出等级并划分开的意思。在黄县话中这个用法仍然存在,种地打垄,为了提高产量,便于管理,所有的畦儿要均匀一致,用尺子量来量去太麻烦,确定好畦儿的宽窄之后,抈一个等长的木棍用来比着,这称为“则儿”。《韩非子》中有个“郑人买履”的故事,郑人要去集上买鞋,比着脚用木棍做了个“则儿”,去到集上忘了带“则儿”,就跑回去拿,回来集都散了。郑人宁可相信“则儿”,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当然成了死背教条的笑谈了。由“则儿”进一步引申,黄县话中有个词儿叫“则应儿”,即用则儿(心中的标准)比量、试应一下,有约莫、估计的意思,比如:我则应儿这事儿不见起能行。

争竞

“竞”,《说文》释为:“强语也。”“强语”意即相互争论、辩驳。黄县话中还保留了这个字的本义,有个词语叫“争竞”,即争执、计较的意思,比如:他这个人不讲理,你和他争竞什么。

在语言的长河中,披沙沥金,撷取到这些古义犹存的词儿,对于搞清黄县话的前世与今生,无疑是有所助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