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正申明:本文多处直接或间接引用“田合禄”老师研究成果,许多内容来自其著作《周易真原》,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在笔者的理解基础之上整理成文,如读者需要深入研究请购买正版书籍阅读原版书籍
导语根据现存资料看,太极图问世于宋代,这并不能说明太极图是宋代作品,因为在宋代之前有许多文献资料阐述太极,好比河图洛书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是宋代作品,直到1997年从阜阳县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中的“太乙九宫占盘”上的洛书出土问世,争论才得以平息
关于太极图的真实含义与来源网络上有各种解释,我都觉得隔靴搔痒未能直达本旨,本文从天文的角度来解释太极图起源真意,也是一家之言,各位权且一听
立竿测影上古时期,人类生产力落后资源贫乏,过着茹毛饮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因此他们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的,天气热了万物生成资源就多,天气冷了万物枯萎人们就要受冻挨饿,因此人们迫切需求太阳多给一点光和热,渐渐的产生了太阳崇拜,也迫切想掌握太阳的规律,谁掌握了“天道”谁掌握了日月规律,谁就可以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所以经过古人的长期观察,发现太阳月亮是有规律可言的,他们使用立杆测影进行观察,在测影的过程中描绘了太极图,具体是怎么测量的呢?如下所示
【立竿测影图】
假设:古人制作了原始的立杆测影-晷仪,晷仪的中心以及圆周都有圆孔,晷仪中心立有定表,圆周则立一游表,原盘逐日流动,定表和游表直线在南北方向上,每日午时测影,圆盘半径依冬至日所测日影长度为准
有人说你怎么知道古人用这个仪器测日影?有内蒙古出土的秦汉时刻晷仪为证,其晷仪就是中心有一个圆孔,圆周布满圆孔的大圆晷仪
【汉代日晷】
我们知道在北半球,太阳每日东升西落,经历了东南西三个方向,所以每日午时测太阳时,是面南观天,所以其日影皆投向北方,北方在地平以下看不到,这就是为什么古人用上南下北的原因,以前一直不明白洛书为什么跟现代的上北下南相反,其原因正是如此。
夏至太阳由北回归线往南移时用游表测日影,并且在日影尽头做标记,这时游表在定表南边,圆盘按逆时针方向,日转圆盘一孔,一直到冬至日太阳南移到南回归线为止,日影将慢慢变长,到冬至时最长,由游表点到定点表,这样就会在圆盘上留下太阳秋冬二季的视运动投影图,如下图所示
【秋冬动态日影太极图】
然后将圆盘和游表转180°,将游表转到定表的北边,太阳由南边回归线往北移动,这时用盘中心的定表测影
【调转圆盘180°】
圆盘任然按逆时针旋转,日转一孔,直到夏至太阳北移到北回归线为止。日影逐日缩短,到夏至无影,这样就在圆盘上留下了太阳春夏二季的视运动投影图
【春夏动态日影太极图】
然后将四季投影图结合起来就是完美实测太极图,如下图:
太极图背后的科学含义
这样我们就揭开了太极图的起源了,有关太极图的种种争议可以休矣,其科学含义更能迎刃而解了,如下图为原始实测太极图
【原始实测太极图】
该图表达了如下科学含义:
1.外围大圆圈表示的是太阳黄道视运动(实际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圆盘按照逆时针移动,表示太阳周年视运动右行。游表顺时针方向移动,表示太阳周日运动左行
2.太极中间的曲线是太阳周日视运动在一年中位移的痕迹,周日视运动痕迹与地球自转有关,一年的周日运动痕迹与地球的公转有关,从地球自转的角度来讲,该曲线可以表示为赤道,黄道与赤道的之间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该交角现在为23°26′21′′(黄赤交角虽年代有微小差异),也就是鱼尾部分
S曲线昭示地球表面在不同时间所受太阳光照射面的大小及光的强弱情况,影短光照射面大,影长光照射面小,光之强弱用阴阳来表示,面之大小用阴阳鱼形来表示
由此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相应地南北往返移动,即回归运动,使得地球出现春夏秋冬季节,以生万物,所以太极曲线是生命线,太极图表示太阳回归年的阴阳节律周期
3.既然外围圆圈为黄道,那么太极图中心点为北黄极点,阴阳鱼则表示北赤极点,黄极不动,乃中天之极心,也就是图中的定表,北赤极极缓慢的围绕北黄极做圆周运动
4.圆盘按照二十四节气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份显示出十五天中的日影盈缩情况,阴影部分用黑色描出来,即成太极图
5.所谓太极,太指的是太阳,极指的是中也,所谓太极图即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运动规律图,反映的是日月星辰,弦望晦朔,寒暑推移,万物生育皆复始的圆道规律,《系传辞》称作“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
如今的太极图已经失去本来面目,只能是简化版的太极图
两仪四象八卦太极图是古人研究太阳运动规律的成果,其中太阳由南往北的春夏二季的投影为阳仪,分春夏二象;太阳由北往南的秋冬二季的投影为阴仪,分秋冬二象。
【太极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
B点时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从B点到D,白天由长渐渐变短,黑夜由短渐渐变长;到达D点时,白天黑夜平分,所以由B到D为一象,称作少阴(符号为),表示阴气初生阶段
从D到A黑夜渐渐长于白天,到达A点时,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所以从D到A这一象称为太阴(符号为
),表示阴气到达隆盛阶段
从A到C,白天由短变长,黑夜由长变短,到达C时,黑白平分,从A到C一象称作少阳(符号为
),表示阳气初升阶段
从C到B,白天渐渐长于黑夜,到达B点时,又回到了白天最长黑夜最短,从C到B称作太阳(符号为
),表示阳气隆盛阶段,这样就解决了两仪四象的问题了
【两仪四象】
那么四象如何生八卦呢?以二分为界,以太阳少阴一端为阳仪,以太阴少阳一端为阴仪,再给太阳少阴,太阴少阳的卦象配上一行阴阳爻,然后再标上卦序数字即可
【两仪四象生八卦】
不难看出,八卦起源于太阳月亮的运动规律,古人先贤做八卦并非故弄玄虚,从这个角度讲古代易学家更像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只是被后世其他人出于各种目的必须把易学包装为神圣而神秘才,从中攫取利益罢了
太阳运动与河图洛书的关系日月运动在不同阶段不同时间,在地球上观察会有不同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物候或者天体上,我们称这种特殊阶段叫特征点,例如月亮有四个特征点分别为:晦朔月,上弦月,望月,下弦月,讲的是月亮在不同时间表现在月亮上的不同特征
又如对于太阳来说,太阳的周日运动有朝,午,夕,半夜四特征点;太阳的周年运动有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四特征点,我国先贤早有认识,具体可以看相关出土证明,二分二至早在公元前已经能测定,这是关于特征点的定义
在日月圆型的封闭视运动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点特性:原点就是起始点,也是终止点;也就是说太阳的周期运动绝不是一个圆周上打圈子的简单重复,而是以终点为过渡点的从一个层次进入高一层次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不同层次之间的性质不会在杂位而居,什么是螺旋式上升运动?
如图,五星围绕太阳做螺旋式上升运动;而太阳本身也针对银河系在做螺旋式上升运动;
太阳螺旋式上升开放圆周视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太阳东升西落的顺时针螺旋式开放圆周运动,一种是太阳周年南北往来的逆时针螺旋式开放圆周运动
现在以太阳周日视运动顺时针左旋螺旋式开放圆周运动为例说明,如图:
▼
【日月开放式螺旋视运动图】
假设我们把周日运动周期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分为五个小阶段:夜半原点(1),朝(2),午(3),夕(4),夜半原点(5)
其中夜半原点(5)为本阶段的结束也是下阶段的开始
第二阶段的五个小阶段:
夜半原点(5),朝(6),午(7),夕(8),夜半(9)
将这九个阶段依次安排螺旋上升则会形成如上图
在传统的思维中,我们一般认为太阳一天周日运动为一周期,或者太阳一年周年运动为一周期;但在本里我们以两个周期(阴周期阳周期),组成一个大周期;
一个封闭四象周期是5特征点结构,阴阳两组封闭四象周期又构成一个高级周期,一个完整周期是60天,阴组封闭四象周日的终点,也是阳组封闭四象周期的始点,这样就合成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9特征点结构运动周期,古人依据此发明了洛书
如何发明洛书?我们将上图展开则形成下图:
【螺旋视运动图展开式】
其中1和6相对,2与7相对,3与8相对,4与9相对,5位中间的始点和终点,该图在一条直径上三个数之和为15,如1,5,9
我们将该图的数序方向放到两仪四象中,就会得到下图:
将该图按三数之和为15的原则排列数字,就可以得到洛书了
同时我们把之前四象生八卦的卦序套到螺旋视运动图展开式图去,就可以得到先天八卦的顺序
【先天八卦】
结语综上所述,太阳一年内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形成的日影图,我们称之为太极太阳在南北回归线运动,我们称之为两仪(冬至夏至)南北回归线运动产生的节气导致昼夜长度发生变化,我们称之为四象(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在四象的基本上,再将二分二至细分为二,我们称之为八卦(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周易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天文背景,是一门非常科学的学问,与其说古代先贤是易学家不如说是早期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孜孜不倦的研究日月星辰以期掌握规律,用以指导人类生产作业,深刻的体现了先贤朴素的认知自然世界观,有关周易怪力乱神,封建迷信之说可以休矣。
欢迎添加Lying__Dragon(注意是两个下划线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