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沧海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又恐是伤弓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这是《水浒传》的开篇词,有着英雄豪迈的气度,有着笑傲江湖的味道。纵使称王称霸,兴亡也是像柳枝一样脆弱,功名利禄不过就像爬到树上去抓鱼。这首词冷眼旁观熙来攘往的图名逐利者,羡慕虚名薄利谈笑吴钩的儒生学士,倡导的是一种隐逸恬淡的生活态度。

水浒传中评价最好的三个人(水浒传看得最透彻的四人)(1)

梁山一百单八将各有所长,真正能看透的却没有几个。智多星吴用是梁山的军师,称赞为“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吴用能看出朝中奸臣专权,但他看得还是不够透,他为梁山谋的一条出路竟然是“弃宋从辽”。宋江给他的回复是“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久后纵无功赏,也得青史上留名。若背正顺逆,天不容恕!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吴用的这条路根本就行不通,纵使宋江同意,梁山也就散了,关胜、呼延灼、杨志不会同意,鲁智深、武松也不会同意,他们是草寇,是反贼,但终究不会卖国。

水浒世界确实有看透的人,首先就是智真长老和罗真人。智真长老是当世的活佛,罗真人是人间天仙,两人已超脱世俗,能知过去未来。世俗中也不乏真好汉,梁山中真正超脱的是鲁智深。还有三人也是目光长远,是真正符合开篇词的人,拒上梁山。

《水浒传》看得透彻的四个好汉

水浒传中评价最好的三个人(水浒传看得最透彻的四人)(2)

梁山的一个好汉

1、鲁智深

如果说梁山中只有一个人可以称为好汉,那么一定是鲁智深。

什么叫好汉?嫉恶如仇,除暴安良才是真好汉。纵观梁山一百单八将,只有鲁智深是为了素昧平生的金翠莲打死了郑屠,真正的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且是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鲁智深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当初打死郑屠后,鲁提辖上了五台山。五台山所有僧众都不同意鲁智深剃度,智真长老知道他上应天星,心地刚直,以后必成正果,坚持为他剃度,并为他赐名智深。鲁智深的法号和师父智真长老同辈,可以看出这个法号大有深意,有智慧广阔深远的意思,也是智慧深埋需经历人生磨练的意思,从这也可以看出智真长老对鲁智深的重视。

水浒传中评价最好的三个人(水浒传看得最透彻的四人)(3)

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这是鲁智深的道,他在反抗压迫,要斩尽世间不平,他是为别人而战,而且他最坚决,毫不畏惧。招安,从来不在鲁智深的心中。

梁山大聚义后,重阳节聚会饮酒。当时乐和唱宋江谱写的《满江红》助兴,其中有一句“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武松第一个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宋江很是不解,武松是他的结拜兄弟,第二次在白虎山孔太公庄上相会时,武松还是同意招安的。那次一别后,武松去了二龙山,临别时宋江让武松劝说鲁智深接受招安。

武松上二龙山后有没有劝说鲁智深不得而知,但他肯定被鲁智深的不招安思想折服了。宋江问武松,自己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鲁智深替武松回答的是“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鲁智深早已看破朝廷奸臣当道,招安还不如趁早分散。

水浒传中评价最好的三个人(水浒传看得最透彻的四人)(4)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世间真正懂鲁智深的只有他的师父智真长老,他曾对鲁智深说过“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 当时鲁智深默然无言,实际上心有所感。最终在钱塘大潮来临之际,鲁智深顿悟,在世间走一遭,今日方知我是我,瞬间立地成佛。

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这就是鲁智深,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正如明代文学家李卓吾对鲁智深的评价,他是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萨,罗汉,佛。

飘然于外的三个好汉

水浒世界的好汉,不止梁山,真正的好汉飘然于外。这三个人只是短暂出场,有些人可能不熟悉,但他们才是却是有着超远见识的人。

水浒传中评价最好的三个人(水浒传看得最透彻的四人)(5)

2、许贯忠

梁山征讨完辽国返回东京时,在双林镇燕青遇到了以前的好友许贯忠。许贯忠是大名府人士,曾中过武举,只是因朝廷奸党专权,就隐居在了山野。

许贯忠当初和燕青交情莫逆,这次也是为他而来。宋江本欲邀请许贯忠一起去东京,他以家中有老母需要照顾拒绝了,又拉着燕青去了家里叙旧。燕青也劝说许贯忠进京谋个出身,他还是拒绝了,并劝燕青“今奸邪当道,妒贤嫉能,如鬼如蜮的,都是峨冠博带;忠良正直的,尽被牢笼陷害。小弟的念头久灰。兄长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寻个退步。自古道:‘飞鸟尽,良弓藏。’”燕青听后点头嗟叹。

许贯忠的一番话对燕青影响还是很大的。最终征讨完方腊后,燕青在返京途中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去隐居了。临走前,燕青也曾劝说卢俊义,不过卢俊义武艺虽高却是没脑子,还在做着当官的美梦,只是最终终究是一场梦。

水浒传中评价最好的三个人(水浒传看得最透彻的四人)(6)

3、萧嘉穗

征讨方腊后,宋江、卢俊义等人热衷于功名,入京为官。也有一部分人就此离去,离去的那些人,实际上都受到了萧嘉穗的影响。

梁山征讨王庆时,萧让、金大坚、裴宣被荆南守将梁永捉拿。荆南有个好汉叫萧嘉穗,武力胆识出众,在当地颇有名望,他早就不满王庆作乱侵夺城池。趁着这个时机,萧嘉穗说动了城中的老百姓,一起救出了萧让等三人,并且帮宋江攻下了荆南。

宋江进城后,设酒宴款待萧嘉穗,并要上奏朝廷为他谋取功名。萧嘉穗直接拒绝了,说出了一段很深刻的话:

“方今谗人高张,贤士无名,虽材怀隋和,行若由夷的,终不能达九重。萧某见若干有抱负的英雄,不计生死,赴公家之难者,倘举事一有不当,那些全躯保妻子的,随而媒孽其短,身家性命,都在权奸掌握之中。像萧某今日,无官守之责,却似那闲云野鹤,何天之不可飞耶!”

这句话直接指明了朝廷的状况,奸臣当道,纵然有才能也不能发挥,还难免遭难。闲云野鹤的人,才是真自在。听闻萧嘉穗的话后,宋江之下的人无不感叹,尤其是公孙胜、鲁智深、武松、燕青、李俊、童威、童猛、戴宗、柴进、樊瑞、朱武、蒋敬等十几个人,更是点头玩味,细细感悟。

闲云野鹤真超脱。萧嘉穗告别宋江后,收拾了琴剑书囊,直接飘然而去。萧嘉穗虽走,但他的一番话深深敲在了梁山众人的心头。最终,梁山那十几个有所感悟的人,在大战结束后全部没有当官。

水浒传中评价最好的三个人(水浒传看得最透彻的四人)(7)

3、费保

在梁山众人中,李俊的结局最好,成为了暹罗国之主。李俊是个聪明人,但他看得还是不够长远。

梁山破辽、灭田虎、平王庆,宋江只封了个小官。梁山其他人不仅没有封赏,还禁止进京。梁山众人对此无比愤怒,李俊带水军头领找到吴用,对他说“杀将起来,把东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这就是李俊当时唯一的出路,他反对招安,但只有再回梁山落草一条路。幸运的是,李俊遇见了费保。

征讨方腊时,李俊结识了费保。当时李俊和童威、童猛去太湖打探消息,被太湖榆柳庄的水匪费保、倪云、卜青、狄成捉住。英雄惜英雄,七人结成了兄弟。为着兄弟之情,费保等人帮宋江攻下了苏州。宋江虽然极力挽留,费保却是坚决辞去了。离去时,李俊前去相送。正是这次相送,费保的几句话让李俊打出了一片天下。

水浒传中评价最好的三个人(水浒传看得最透彻的四人)(8)

世事有成必有败,为人有兴必有衰。费保先是分析了梁山的现状,破辽国时没有折损一人,征讨方腊却是元气大伤,这是必然的结果。费保不愿为官就是因为就算有战功,在天下平定后也会害你性命,这就是所谓的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分析完现状和未来后,费保给了李俊一条不招安不落草的路。费保给李俊的建议是他们兄弟“打了一只大船,聚集几人水手,江海内寻个净办处安身,以终天年”。这番话给了李俊一条光明的道路,李俊听后“倒地便拜”,说道“仁兄,重蒙教导,指引愚迷,十分全美。”李俊这是肺腑之言,当初他虽有意离去,但却是迷茫的,费保给他指出了一条最好的路。

李俊是个好汉,不愿在大战时离去,他要全了宋江的恩义。征讨方腊结束返京时,李俊诈称中风,带着童家兄弟去了太湖榆柳庄,兄弟七人乘船出海,另霸海滨。李俊能够成为一条真龙,是离不开费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