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为小微企业减轻负担,助力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文件中多次提到了中小微、小微,小型、微型、小型微利企业,让人容易混淆,那么这些企业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呢?只有确定企业类型,才能判断自己是否能享受税收优惠,下面教你如何区分它们,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小微企业和微型企业如何区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微企业和微型企业如何区分(教你如何区分中小微)

小微企业和微型企业如何区分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为小微企业减轻负担,助力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文件中多次提到了中小微、小微,小型、微型、小型微利企业,让人容易混淆,那么这些企业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呢?只有确定企业类型,才能判断自己是否能享受税收优惠,下面教你如何区分它们。

中小微企业一般是指中型、小型、微型三类企业,具体可参照2011年6月有关部门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

在税务政策上,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2号)所称“中小微企业”是指:

中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

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

1、信息传输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2亿元以下。

2、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亿元以下。

3、其他行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亿元以下。

小微企业一般是指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两类。

需要特别提示一点:小型微利企业≠小微企业,不要把小微企业当成小型微利企业的简称,二者范围不同,出处也不同。

小型微利企业的出处来自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是指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特定企业,其特点除了“小型”还要求“微利”,主要用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方面。

简单来说,小型微利企业属于小微企业中的满足特定条件的一部分,小微企业的范畴要远大于小型微利企业。所以大家不要混淆。

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标准

1、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的行业

2、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

3、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

4、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上述就是有关各类企业类型的判定标准了,有不清楚的可对照自查!对企业纳税人和财务会计人员来讲,弄清楚这个非常关键,关系到了纳税申报工作的准确性,所以要弄清楚自己企业的类型,然后再去判断是否能够享受税收优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