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点点

破旧的铁门外,有一位看起来非常优雅的女士。妆容得体、表情严肃,像是在等人,又像是在思考。

短短5分钟内,她敲门的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敲到拍,从拍到砸。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这么愤怒,也没有人知道那扇门内曾发生过怎样残忍的故事…

豆瓣评分8.9的高分作品(却因为题材冷门被错过了)(1)

这个镜头,出自今天要给大家介电影《尼斯.疯狂的心》的开头。

故事涉及到两个专业名词,分别是额叶切除术和点击治疗法。它们是上世纪50年代治疗精神疾病最常用的两个方式。

疯狂敲门的女人是一名心理医生,名叫尼斯。她的梦想,是杜绝这两种治疗方式,用「爱」感化精神病患者。在这个过程中,她遇见困难,也得到回报。最后,组成一个这样温暖的故事。

豆瓣评分8.9的高分作品(却因为题材冷门被错过了)(2)

该片在豆瓣评分拿下8.2的高分。获得第2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影片 格劳瑞·皮尔丝也凭借精湛的演技拿下最佳女演员奖。

《尼斯.疯狂的心》在2018年1月5日也在国内上映,但因为题材冷门,显少人问津。

豆瓣评分8.9的高分作品(却因为题材冷门被错过了)(3)

巴西,某精神病院。

住在这里的患者很特殊,拥有各式各样的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还经常制造混乱、惹出麻烦。

每一天,精神病院中的医生和护工都是疲惫的:要么安抚情绪激动的病人,要么跟在他们身后收拾烂摊子。

久而久之,病院中的氛围就变得死寂起来。病人们成天吵闹,医生护士麻木应对,所有人都是为了生活而生活。

豆瓣评分8.9的高分作品(却因为题材冷门被错过了)(4)

有一天,病院里来了一个新的心理医生,也就是尼斯,负责治疗这些病人。

新官上任三把火,所有护工都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就在这时,尼斯双手一挥,开始放养。

她说:“从现在开始,所有人都不准管病人。”

豆瓣评分8.9的高分作品(却因为题材冷门被错过了)(5)

护工们都懵了。

这是真实存在的好事吗,不工作也有工资拿?他们兴奋异常。

慢慢的,病院变得不一样了。病人们不会被护工们强迫着点击,也不在躲在房间里不敢出门。

失去护工的管束后,他们变得自由起来,重新打开自由的灵魂。要么三五成群闹成一团,要么把房间里的床拆得妈都不认识。

豆瓣评分8.9的高分作品(却因为题材冷门被错过了)(6)

看到这,可能有观众不解了。

这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尼斯医生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这是治愈,且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让病人们解放天性,全心全意信任医生。

第二步,是在病院中引进音乐、绘画、和动物。让病人们重新接触正常人的生活。

第三步,是理解。

不管病人做出怎样奇怪的举动,都会进行换位思考。了解病人们的出发点,真正理解他们的思维,对症下药,找到最正确的治疗方式。

豆瓣评分8.9的高分作品(却因为题材冷门被错过了)(7)

大家千万别忘了:那是一个用电击治疗法对待精神病人的残忍时代。

大众趋势之下,尼斯的治疗方式是不被人待见的。所有人都觉得她是异想天开,认为她在说笑话。

豆瓣评分8.9的高分作品(却因为题材冷门被错过了)(8)

正如点点所描述的影片开头所暗示。

铁门外,是孤军奋战的尼斯医生,铁门内,是学术界不可挑战、也从未被挑战过的权威。

尼斯究竟会不会获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她会受到怎样的阻碍?

点点不再继续剧透,想看的观众可以自行寻找答案。

豆瓣评分8.9的高分作品(却因为题材冷门被错过了)(9)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发生在护工们管理病人的时候。

不在乎病人的死活,也不担忧他们在争斗中受到伤害。

每当病人开始互殴,护工们都会聚在一起下注,赌谁会赢、谁不可能输。在他们眼中,病人不是人。

豆瓣评分8.9的高分作品(却因为题材冷门被错过了)(10)

与此同时,病人眼中护工的界定也非常模糊:从不主动向护工寻求帮助,认为他们太过木纳,不能理解自己的精神世界。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精神病人有病,还是正常人无法理解那个奇妙的世界。

如果思维异于常人就是有罪,那把病人当牲口一样下赌注的护工们又该如定罪。

正常与否,究竟应该如何定义?导演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把疑问留给了观众。

豆瓣评分8.9的高分作品(却因为题材冷门被错过了)(11)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故事完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历史中,确实有一名叫做尼斯的心理医生,用爱治愈了无数精神病人,且影片中大部分病人都能够找到原型。

现实生活中,他们从精神病院中走出来,自食其力,拥有了更加美好的人生。

豆瓣评分8.9的高分作品(却因为题材冷门被错过了)(12)

最后,点点想说说这部电影的摄影方式:全程手持摄影,镜头细致生活化。

不管什么时候,镜头都是处于一个“平视”状态,从而呈现出一种平等感。

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而是用点点滴滴的细节串联影片。

看到最后,所有人都会被尼斯的治疗方式所感动,从这一方式中明白。

不管是哪种疾病,都应该被尊重。

不管是谁,都拥有拥抱生活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