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唐朝实力大减,不能控制蕃镇,因而天下陷入分裂!给人的印象就是蕃镇飞扬跋扈,不听朝廷节制,朝廷毫无权威,最终导致唐朝灭亡!其实不然,安史之乱到黄巢起义的一百三十余年里,唐朝朝廷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虽然灭不了蕃镇,但是蕃镇也要听朝廷节制,很少公然造反。朝廷也屡次打击不听话的蕃镇,维护朝廷的权威!而且有三次非常成功,沉重打击了割据势力,维护了中央权威,延续了唐朝生命近百年!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唐朝三次打击河朔蕃镇)(1)

第一次 唐代宗打击魏博田承嗣

田承嗣,安史骁将,仆固怀恩平定史朝义前,投降朝廷,被任命为魏博防御史,后升级为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上任后,括别管内户口,征集丁壮为兵,老弱妇孺耕稼,建立起一支十万人的强大队伍,最为跋扈,不听朝廷节制,一心想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

公元775年,昭义节度使薛嵩去世,兵马史裴志清驱逐留后薛萼,率众归顺魏博。田承嗣乘机占领相、卫、邢、洺四州。朝廷要求田承嗣退出昭义,各守封疆,但其倚仗实力拒不奉诏。这个时候,河朔形势有两个有利因素:一是魏博和成德、淄青有矛盾,矛盾的根源在于田承嗣感觉自己资格老,兵力多,一直瞧不起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特别是李宝臣的弟弟李宝正也是田承嗣的女婿,打马球时不小心撞死了他的儿子田维,田承嗣便用棍子将李宝正给打死了,以后两个蕃镇交恶至深。二是幽州朱泚、朱韬兄弟驱逐朱希彩后,朝廷给同意朱泚任节度使,和朝廷的关系非常亲密。且朱泚以其弟为留后,亲率五千精兵赴朝廷抵御吐蕃,对朝廷十分恭顺。因此,田承嗣拒命后,唐代宗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打击田承嗣,重新树立朝廷的威望。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唐朝三次打击河朔蕃镇)(2)

公元755年4月,唐代宗下敕,贬田承嗣为永州刺史,命河东、成德、幽州、淄青、淮西、永平、汴宋、河阳、泽潞诸道发兵前临魏博讨伐,罪止承嗣及其侄悦,自馀将士弟侄如能自拔,一切不问。朱韬、李宝臣和河东节度使薛兼训攻魏博北边,李正己与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等攻魏博南边。五月,田承嗣大将霍荣国以磁州投降朝廷。紧接着李正攻克德州;李忠臣统永平、河阳、怀、泽步骑四万进攻卫州。六月,田承嗣遣其将裴志清等攻冀州,志清以其众降李宝臣。到了八月,朝廷诸道兵四面八方进攻魏博,且大将屡有叛变,田承嗣害怕起来,遣使奉表,请束身归朝。虽然后来唐朝因故赦免了田承嗣,恢复了他的官爵,但是也让各藩镇认识到了,仅凭一个蕃镇的实力,还远远不能和唐朝叫板。

第二次 唐德宗平打击河朔三镇

朝廷打击田承嗣后,河朔蕃镇为了对抗朝廷,魏博、成德、淄青相互连接,且谋划将土地传给子孙。公元779年,田承嗣去世,传给了他的侄子田悦,李宝臣屡次上表朝廷,请授予田悦节度使,唐代宗为了避免战乱,违心授予了田悦节度使。公元781年,李宝臣去世,也将官职传给了他的儿子李惟岳,上表请朝廷承认。但是,这个时候唐德宗继位不久,一心为治,认为“贼本无资以为乱,皆藉我土地,假我位号,以聚其众耳”,想趁机除掉这种父死子继,自行任命的弊端,于是没有同意李惟岳任节度使。因此,李惟岳、田悦、李正己阴谋叛乱。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唐朝三次打击河朔蕃镇)(3)

定计之后,田悦遣兵马使孟祐将步骑五千北助李惟岳,又遣兵马使康愔将八千人围邢州,别将杨朝光将五千人栅于邯郸西北,以断昭义救兵,田悦自将兵数万围临洺。田悦围临洺几个月,始终不能攻克。朝廷诏令河东节度使马燧将兵两万和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李晟共讨田悦,三镇合兵八万,在临洺大破田悦,斩首一万多人。这个时候,李正己又去世了,其子李纳秘不发丧,擅领军务,并上表朝廷求淄青节度使,唐德宗还是不给!于是,田悦求救于李惟岳和李纳,李纳遣大将卫俊将兵万人,李惟岳遣兵三千人救之,三镇合兵共拒朝廷。公元781年8月,幽州节度使朱韬进军莫州以讨李惟岳,并派人离间成德大将张孝忠,朝廷以张孝忠为成德节度使。十一月月,朝廷在徐州大破淄青、魏博兵,斩杀八千,溺死过万!

公元782年正月,朝廷魏博招讨使马遂等又大破淄青、成德兵,斩首两万,俘虏三千!致使田悦狼狈逃回魏州,大将李长春先是闭门不纳,后又开门。田悦杀李长春,闭门自守。城中士卒不满数千,死者亲戚哭声满街。田悦使苦肉计,自己从马上自投于地,又要求手下将其斩首投降马遂,才勉强稳住军心。田悦大将李再春以博州投降、从兄田昂以洺州投降,王光进以长桥降。成德这边,朱韬、张孝忠攻克成德束鹿,进围深州。李惟岳大将康日知以赵州归国。李惟岳大将王武俊叛变,杀李惟岳后投降朝廷。唐朝又一次沉重打击了河朔蕃镇。

第三次 唐代宗平定河朔四镇

公元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其子节度副大使田怀谏幼弱,共推田季安侄子田兴为魏博留后。田兴要求大家:“勿犯副大使,守朝廷法令,申版籍,请官吏,然后可。”田兴杀魏博跋扈者数十人,迁田怀谏出军府,投靠朝廷。唐朝以田兴为魏博节度使,更名为田弘正,并赐魏博钱一百五十万缗。这就在河朔蕃镇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为平定河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其子吴元济秘不发丧,自领军务。公元815年,吴元济纵兵侵略四邻,朝廷下诏,命宣武等十六道节度使兵进讨淮西。吴元济求救于成德王承宗和淄青李师道,二者上表朝廷赦免吴元济,唐宪宗没有同意,于是暗中帮助吴元济。李师道派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刺伤裴度,以恐吓朝廷,唐宪宗不为所动。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唐朝三次打击河朔蕃镇)(4)

公元816年正月,唐朝制削王承宗官爵,命河东、幽州、义武、横海、魏博、昭义六道进讨。朝廷诸道官兵屡破成德、淮西兵,斩首过万!公元817年九月,唐随邓节度使李诉率军九千冒风雪夜袭蔡州,擒获吴元济,械送至长安,唐宪宗斩之独柳树下,淮西平定。淮西平定后,成德王承宗恐惧,求哀于田弘正,请以二子为质,并献德、棣二州,输租税,请官史。田弘正为之奏请,唐宪宗刚开始不同意,田弘正上表相继,唐宪宗乃许之。818年四月,魏博遣使送王承宗子知感、知信及德、棣二州图印至京师,成德平定。

淮西、成德归顺后,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开始同意参照成德,纳质割地,后来又后悔,唐宪宗决定用武力解决。公元818年五月,唐宪宗以忠武节度使李光颜为义成节度使,谋讨李师道。七月,下制罪状李师道,令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兵共讨淄青。朝廷田弘正、李诉等人屡破淄青兵,累计斩首数万。公元819年二月,淄青都知兵马使刘悟叛变,擒杀李师道以及其两个儿子,投降于田弘正。至此,整个河朔蕃镇全部归顺朝廷,又延续了唐朝生命近一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