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初,解放不久的上海百废待兴。彼时兼任上海淞沪警备区司令员的宋时轮将军,在百忙之中特意来到上海最知名的饭店锦江饭店,以故人身份拜访饭店董事长董竹君女士。

然而当董竹君见到宋时轮的时候,却是一头雾水。因为她压根不认识眼前这位中年将领。正当她想说“首长,您是不是认错人了”时,宋时轮将军却哈哈一笑:“董大姐,这么久不见,你怕是不记得我了吧?不过我可不敢忘了你,你是我的大恩人!”

这话一出,随行人员顿时好奇不已。眼前这二人一个是带兵打仗的开国上将,一个是青楼歌女出身,逆袭成商界传奇的女企业家,可以说八竿子打不着。他俩会有什么渊源?为什么他们一个好像不认识对方,一个却说对方是大恩人呢?

其实,要解开这个谜题,就得从董竹君女士那跌宕而又传奇的人生经历说起。

董竹君一生遭遇离婚丧母(民国女老板董竹君)(1)

1、 乱世飘萍,自尊自爱

美貌少女,生于乱世贫家,这样的人生开局是不是很耳熟?没错,历史上许多不幸的女人,在人生的开端拿的都是这样的牌面。然而和其他人不同的是,董竹君虽然拿了红颜薄命剧本,却一次又一次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生生把自己活成了名利双收的大女主。

董竹君一生遭遇离婚丧母(民国女老板董竹君)(2)

董竹君生于1900年,正是在那一年,历史上爆发了有名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她注定和那时候的大多数人一样,生活不会过得平安顺遂。

她家里很穷,父亲是黄包车夫,母亲在别人家做帮佣,可以算是处于社会的底层。然而庆幸的是,父亲思想很开明,认为女孩子读了书才能有出路。所以在她6岁的时候,就咬牙把她送去了私塾。

董父可能也没预料到,正是自己当初这个决定,让女儿学会了识文断字,懂得了明辨是非,奠定了她最初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她拥有了对抗人生逆境的底气。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在董竹君13岁那年,父亲染上了恶疾。家里不但花光了积蓄,还欠了许多外债。更糟的是,父亲的病不见好转,后续还需要高额的治疗费。

无奈之下,母亲只好以300大洋把董竹君抵押给了青楼做清倌人,说好三年为期。 就这样,董竹君开始了青楼打工生涯。她当时所在的长三堂子,是上海当时最高级别的青楼,里面接待的都是有身份的达官显贵。董竹君容貌不俗,又肯下功夫苦练技艺,很受客人们的欢迎,很快就成了头牌歌女。

董竹君一生遭遇离婚丧母(民国女老板董竹君)(3)

老鸨乐得合不拢嘴,自然也不想浪费这棵摇钱树,便盘算着一到年纪就让董竹君接客。而正是在这段日子里,董竹君邂逅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夏之时。

夏之时出身富贵,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曾参与组建同盟会。回国后投身辛亥革命,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四川副都督。正值大革命时期,夏之时为了掩人耳目,经常和友人出入青楼密谈革命活动。就这样,他和董竹君的人生轨迹产生了交集。

两人一个是青年才俊,一个是清丽佳人,一来二去就互生了情愫。夏之时提出帮董竹君赎身带她走,没想到却被一口回绝了。

董竹君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年仅15岁的她对夏之时说道:“我自己会想办法逃出去,不用你花钱。要是你花钱赎我,以后你和我做了夫妻。一旦你不高兴了,也许会说,你有什么稀奇的呀,你是我拿钱买来的。那是我受不了的。”

另外,她还提出三个条件,第一,要明媒正娶,她绝不做姨太太;第二,婚后送她去日本留学;第三,以后男主外女主内,共同经营家庭。

夏之时有点蒙,怎么不按套路出牌,自己还想来出英雄救美呢。不过他被董竹君的魄力打动,更是没料到她这么好学上进,于是就一口答应了。

就这样,在某一天夜里,董竹君看准时机灌醉了看守,像笼中鸟一样挣脱束缚,飞向了自由和爱情。

那么,身份悬殊这么大的两个人,真的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吗?

2、 奔赴爱情,惨淡收场

夏之时还算君子,他信守承诺举办了婚礼,也如约把董竹君安排进了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然而,董竹君却发现,夏之时生活的上流社会根本不接受她的出身,经常有人在背后或当面奚落、嘲讽她。

董竹君一生遭遇离婚丧母(民国女老板董竹君)(4)

为了争口气,也为了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她异常勤奋刻苦。白天上完课,晚上继续挑灯奋战,每天读书读到双眼红肿。当然,她的收获也是巨大的,不仅提前修完了全部高中课程,还自学了法语和家政课。

这是一段难得的美好时光,董竹君不仅在这段时间接受了完整的西式教育,还增长了知识,打开了眼界,知道了世界之广大,意识到了自我之渺小,也更坚定了对人格独立的追求。

更难得的是,得益于夏之时的交际圈的影响,董竹君有机会接触到了进步思想,让她对国家命运和同胞的苦难有了更深的认知,为她以后支持国内事业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董竹君一生遭遇离婚丧母(民国女老板董竹君)(5)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美好时光永远是短暂的,时代加诸在每个人身上的桎梏也是难以摆脱的。有的时候人们自以为掌握了命运,殊不知这不过是命运策划的另一种考验。

夏之时是典型的旧民主主义人士,虽有革命的英雄豪情,却也有着根深固的大男子主义思想。面对日益优秀的妻子,他内心的不安开始蠢蠢欲动。

1916年春末夏初,他奉命从日本回到四川。在临行前,他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安排四弟到日本替他监视董竹君;二是留下一把手枪,暗示并威胁董竹君不要做出对不起他的事。

董竹君第一次对丈夫感到失望,但她很珍惜这段婚姻,而且第一个孩子也已经出生,所以她选择了沉默,并听从夏之时的安排,放弃继续深造的梦想,一毕业就带着孩子回到了他身边,做起了督军夫人。

夏家是名门望族,家里人口众多,关系复杂。为了不让婆家人因出身看低自己,夏珠君竭尽全力让家里上下满意。不过她本就聪慧,再加上在青楼的经历让她早早熟悉了人情世故,所以她很快就征服了夏家的老老少少。

可惜的是,夏氏家族接受了她,她的丈夫却和她越来越疏远。

因为仕途不顺,夏之时不得已失去了军权。这个打击磨损了他的英气,也让他染上了抽大烟、打麻将等恶习。他没有了往日的温柔体贴,还动辄责备辱骂董竹君,使得彼此的感情裂痕越来越大。

有一年,他们的四女儿夏国璋腰椎患病,需要穿刺抽出脓水。年仅4岁的孩子疼得哇哇直哭,心疼得董竹君泪如雨下。而与此同时,另一个女儿不慎摔下楼梯,昏迷了几个小时都没有醒来。

就在孩子们生死攸关,董竹君四处奔走求医的时候,夏之时照旧吃喝玩乐,对家里不闻不问,甚至还嫌弃董竹君没把他伺候周到。

董竹君一生遭遇离婚丧母(民国女老板董竹君)(6)

生活就是如此,年少时再浓烈的感情,也抵不过岁月的侵蚀和人心的凉薄。庆幸的是,董竹君外表柔弱内心坚韧,她不自怨自艾,也不吵闹哭诉,而是不声不响地把对丈夫的感情切割出去,踏上了自我意识觉醒的第一步——努力搞钱。

在四川期间,她先后开办过富祥女子织袜厂,以及飞鹰黄包车出租公司。虽然最后都因经营不善倒闭了,但是也为她积累了经营企业的宝贵经验。

后来,时局动荡,一家人从四川搬到了上海生活。夏之时更是变本加厉,有次吵架他用长靴狠狠朝董竹君胸口踢去,直踢得董竹君爬不起来。这还不算完,他踢完马上转身拿起菜刀,扬言要杀了董竹君。

虽然夏之时最终没能如愿,董竹君却对他彻底死心了。她终于知道自己越忍让,对方就越认为自己懦弱可欺,越会得寸进尺。

做人要有志气,这是她幼时接受的教导。所以她毫不犹豫地带着四个女儿离开了夏家,再也不想浪费一丝生命在这个男人身上。

这是她第二次为了自由和独立,义无反顾地逃离牢笼。然而中年人离异,还带着四个孩子,在龙蛇混杂的上海滩,她该怎么生存呢?

3、白手起家,商界传奇

上世纪90年代,有部著名电视剧的主题曲这样唱道:“要生存,先把泪擦干。走过去,前面是个天。从来没有女子做大事,九苦一分甜。唱上一曲行路难,难在上海滩。”

歌里唱的,正是董竹君那段人生的真实写照。她离开夏之时没拿走一分一毫,身上仅有的一点钱还是做生意攒下的私房钱。可是有这么多张嘴吃饭,孩子们还得念书,这点钱只是杯水车薪。

很快她就花光了积蓄,只能靠典当衣服首饰维持生活。后来,她终于凭借开织袜厂的经验,与人合伙开办了群益纱管厂。可是刚熬到厂子有起色,日本人的炮火却把一切烧成了灰烬。紧接着,她自己被捕入狱,债主们轮番上门讨债,父母相继离世……

董竹君一生遭遇离婚丧母(民国女老板董竹君)(7)

一件又一件噩耗打击着她,她走到了山穷水尽。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无数次想过去死,但是她终究没被打倒。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也不接受前夫的复婚请求,不愿再回去做金丝笼里的富太太,而是挺直腰杆,咬着牙等待命运的转机。

事实证明,天无绝人之路。她不久后就遇见了一个慷慨的商人,对方钦佩她的人品,愿意无偿资助2000元创业基金。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2000元,竟让她东山再起了。她在法租界开一个特色川菜馆。得益于在日本读书时培养的审美品味,以及多年上流社会生活的熏陶,她把餐厅装修得中西合璧,古雅高档。菜品也是在传统川菜的基础上,融合南北方口味的差异,做了巧妙的改良。连餐具的设计也融入了古典诗词和绘画,在细节上体现着餐馆的精雅格调。

董竹君一生遭遇离婚丧母(民国女老板董竹君)(8)

这样匠心独运的餐馆,一举成名是必然的。一时之间,在她的餐厅“锦江小餐”里,上海滩响当当的人物诸如青帮大佬杜月笙、张啸林,以及各界政要都成了座上常客。

不过生意好也有生意好的麻烦。店内面积太小,容纳不了太多人。随着餐馆声名远播,生意越来越火爆,客人们等位的时间就越来越长。

有一次杜月笙实在等得不耐烦了,便对伙计发牢骚说:“生意这么好,你们老板为什么不扩充店面?需要房子跟我说,我帮忙。”

不得不说,董竹君很聪明,她听话听音,马上借机攀上杜月笙这尊大神,顺利扩充了店面,还顺带拿到了法租界的特许营业执照,把餐馆装修得更加别具一格。

董竹君一生遭遇离婚丧母(民国女老板董竹君)(9)

此后社会上便纷纷传言,说她神通广大,有靠山,是个惹不起的女人。对此她也不多做解释,只微微一笑,继续周旋于上海滩的各路神仙之中。

就在所有人把她想象成一个很会赚钱的商人的时候,董竹君却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人士。

她在自己办公室隔壁专门开辟出一间“隐秘的雅间”,供爱国人士使用,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夏衍就曾在《懒寻旧梦录》里写到,当年在锦江饭店开会吃饭,只签字不付钱。

董竹君一生遭遇离婚丧母(民国女老板董竹君)(10)

除此之外,董竹君还常常在金钱上资助进步人士。宋时轮将军就是在那时受了她的恩惠。当年宋时轮一个人在上海落单。在友人的推荐下,他找到了董竹君碰运气。没想到董竹君二话不说,立马就拿出了一笔现金送给他。

正是有了这笔钱,宋时轮才能组建自己的游击队,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然而当年帮助过的人太多了,时隔二十年,董竹君早已不记得仅有一面之缘的宋时轮,所以才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但是事实就是事实,即使她自己不记得,别人却不能不记得,历史也不应该不记得。

建国后不久,顺应时势的发展,董竹君向国家无偿捐献辛苦经营了16年,价值3000两黄金的锦江饭店。从此每月只领一百六十多元的工资,生活过得非常拮据。

对于这些,她从来没有怨言。就算被周总理设宴款待时,她也只字未提自己的窘迫处境。直到1986年锦江饭店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日,她才发现,明明身为创始人,自己对锦江饭店的历史贡献却被人轻描淡写地抹去了。

86岁高龄的她忍无可忍,决定再一次为尊严而战。她这辈子从来不会忍气吞声,否则也不能一次次从绝境中杀出来。于是她不顾子女的不理解,顶着周围人的异样眼光,不辞辛苦地奔走,向上海市政府反映,向中央有关部门反映,历时多年,才终于在去世前讨回了公道。

董竹君一生遭遇离婚丧母(民国女老板董竹君)(11)

有人说,何必呢,都这把年纪了,还争这点荣誉有什么用?

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之处,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东西,也许是别人一生心血的凝结,一生信仰的代表。为了心之所属,战又何妨?战又何惧?

董竹君女士一生坎坷,从草根底层一步一步逆袭成一代商界传奇,可谓是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炸的典范。她没有利用美貌红利,也不依靠男人,是近代史舞台上妥妥的大女主。

她让我们看到,即便在动荡的年代,女人只要坚强独立,不屈不挠,照样能闯出一片天。她也让我们看到,在爱情和婚姻面前,女人只有人格独立,不依附不妥协,才不会陷在泥淖里蹉跎人生。

她用一生践行的那句话——“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是留给所有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她是新时代独立女性的表率,她为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女性力量”。她才是真正的民国女神。

作者 | 灵犀

编辑 | 浅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