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城保定的关帝庙广场和唐家胡同有两个很特别的市场。说它们特别是因为这里以周六、周日为正市,每逢这两个日子每个市场都有千人以上的规模,可以说熙熙攘攘。来这里的人大都穿戴斯文、谈吐儒雅,他们四处搜寻,看到心仪的货物便会停下脚步,有时还会拿出口袋里早就备好的放大镜,细细地端详一番,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在市场上久经世面的行家。他们似乎都能够:一眼辨出真假,张口断定古今。当然这里也不乏看热闹的人,随便游走,张口问价,虚晃一枪,立马走人。这两个市场分别叫做力高古物市场和西大街古物市场,主要经营的货物虽然五花八门,千差万别,但它们又有个统一的名称,深奥地叫做“古玩”。

古玩,又称文物、古董等,被视作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融合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知识内涵。古玩,在乾隆年代以前,称之为骨董或古董。“骨董”一词,最早见于唐开元年间。张萱写的《疑耀》卷五:“骨董二字乃方言,初无定字。”南宋朱熹在《语类》中称之为“汩董”。明代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说》中说:“杂古器物不类者为类,名骨董。”乾隆年间开始叫做“古玩”。所谓古玩,涵盖面极广,凡是青铜器、金银器、瓷器、玉器、字画、碑帖等年深日久的东西,皆属此列,具有文史性、观赏性,可供研究和收藏。

保定的古玩市场在什么地方(一眼辨出真假张口断定古今)(1)

保定古玩摊位

专门买卖古玩为业的固定场所,人们称之为古玩行。古玩行的铺面从门面的装饰到店堂的摆设,往往古雅有致,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门楣悬以名人题写的铺名,如“宝缘阁”“万福顺”“集古斋”“博古堂”“聚珍阁”等等。紫檀木雕镌的对联,体现出经营的特色,如“四时恒满金银气,一室常凝珠宝光”“石刻前朝传百本,风流长史仰千秋”“夏鼎商彝传流千古,秦砖汉瓦罗列一堂”“一窥篆隶知秦汉,半向尘埃拾宝珍”“出土夸文物,入世赞珍奇”等。古玩行的买卖并不是顾客盈门,相反有时显得有些冷清、寂寥。但这一行的行话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做的是价值不菲的大买卖。开古玩铺的人,不但知识渊博,在待人接物上讲究礼貌迎客,谦逊和蔼,说话文雅。因此,古玩店往往在厅堂里摆着桌、椅、茶具,供人休息、喝茶、聊天。讲究的店铺还设有雅室,以便客人安静地看货或商讨价格。

保定作为清代的直隶总督署、河北省曾经的省会,相比河北省其他城市有着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更悠久、教育更发达、文物古迹更丰富、民风更加崇文,这都是它值得骄傲的地方,而这些特质也决定了保定古玩行和收藏先行者的位置。因此,保定被古玩行家们称为了河北古玩行和收藏界的“重镇”。是什么造就了保定繁荣的文物市场呢?保定收藏市场的红火,首先与整个城市的收藏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保定在清末民初就有了古玩自由交易的场所,民间收藏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其次,与整个城市的地位有关。保定曾经是省会城市,特殊的地位使其成为各种人才和资源的聚集地,其古玩市场也相应繁荣起来。再次,与整个城市的文化素养有关。保定是一座学生城,教育发达,莲池书院享誉全国,文化氛围的熏陶使市民热衷于雅玩收藏。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升温,保定的收藏事业发展迅猛,走在全省的前列。1994年5月保定市成立了收藏协会,是河北省成立最早的收藏协会。与此同时,保定民间文物收藏展在古莲池开展,也是河北省历史上第一次民间组织的收藏展。2001年,河北省评选出10位“首批河北省收藏家”,保定占了6位,这些都表明了保定在河北收藏界的分量。

保定收藏业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以下4个特点:一是收藏人数多,收藏氛围浓。目前,保定市搞收藏的人数达十几万人,有名气的收藏家达几百人。二是收藏门类广。从收藏种类看,有邮品、钱币、字画、瓷器、玉器、铜器、宝石、奇石、名人印章、文房四宝、明清家具、报纸期刊、门券、烟标、火花、酒瓶、像章、藏书票、根雕、牙雕等,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三是注重专题收藏。专题收藏在保定比较盛行,搞专题收藏较出名的有吴磬军的瓦当收藏、孙祥麒的火花收藏、谷国庆的烟标收藏、尚保利的壶类收藏、周舜的酒瓶收藏、彭建忠的寿山石收藏等。四是注重藏品研究。保定藏家既注重收藏,又注重对藏品的研究,藏研并重。越来越多的保定藏家将自己对藏品的研究上升到理论学术的高度,对各类藏品研究、评论的文章日渐增多,并多见于各类收藏刊物。

保定的古玩市场在什么地方(一眼辨出真假张口断定古今)(2)

保定古物市场

保定古玩市场是个固定门市与零散地摊相结合的场所,每逢正市市场的甬道两旁摆满了地摊,陈列着瓷器、字画、玉器、奇石、青铜器、佛像、古旧家具、古书等。其中也有字画装裱、珠宝、票品、工艺品售卖等项目。摆地摊的大都是保定市周边县市的人,也有山东、山西等外省的,他们每周六、日都会赶到这里来练摊。在谈及业务时,为了不让外人听懂,他们常使用“隐语”。比如说到“货”就有俏货、上货、开门货、压堂货、礼货、行货的多种说法,说道价格又有天价、行价的区别,论眼力又有走眼、打眼、掌眼等的不同。东西保存得好不好叫品相,卖主看假、但古玩是真货被人买走,对买主来讲叫“拣漏”。行内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在保定的古玩行里还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手里的东西不看不问”、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不应有第三者在场、不向对方询问古玩的来路和进货价格,不与偷盗、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及不遵守行规的人做任何交易等等。这些不成文的规矩,即是约定俗成的,又是古玩行的铁律,你不懂或是违背了,不仅买不成心仪的古玩,还会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盛世文物,乱世饥民”,国家繁荣向上,老百姓丰衣足食,古玩有市场;国家萧条混乱,老百姓衣食无着,没人有闲心来搞古玩。古玩的收藏与鉴赏,是一项高雅的玩,一种有品位的玩,一种有文化的玩,一种背负历史、寻旧怀古的玩。

来源:保定方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