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不遗余力地刻画了读书人的丑态。

他们的堕落,正是那个时代的反映。

周进六十多岁,都未进过学,路过贡院,痛极而疯。

范进五十多岁,受尽白眼,终于中举,喜极而疯。

儒林外史市井高人人物分析(市井一等下流人物)(1)

作者在写暮年登第的二人时,有委婉的批评,但更多的是深切的理解和同情。

当写到一些年轻人醉心名利时,作者则表现出明显地嘲弄和痛心。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匡超人和牛浦。

儒林外史市井高人人物分析(市井一等下流人物)(2)

匡超人是乐清县的一户农家子弟。

他事亲极孝。

父亲生病卧床不起,每次解大号,匡超人都让父亲骑在自己身上。

他天赋极高。

在杭州,景兰江给他一本《诗话入门》。匡超人读了一个晚上,从来不会作诗的他,第二天,竟然可以连诗,而且做得很工整。

他勤奋好学。

家里不幸着火后,他带着父亲住在庙里,夜里都要读书学习。

被路过的知县听到,破格发帖让他去考试。

也考中了秀才。

儒林外史市井高人人物分析(市井一等下流人物)(3)

作者写这个时期的匡超人,明显是在赞美他。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纯朴、善良。

像一块未被世俗沾染的璞玉。

可到了匡超人中了秀才后,语锋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的转变。

赏识匡超人的县官被人诬陷犯了事,匡超人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安危。

这时,暴露了他的自私、怯懦的人格黑暗面。

在这之后,他的所作所为更是放大了这个黑暗面。

在潘三的“提携”下,匡超人学会了伪造文书、替人考试等等违法乱纪事。

当潘三落难后,匡超人对曾经的恩人,选择了落井下石,逃之夭夭。

作者将匡超人的生活一分为二,一面是未开化的纯真善良;一面是受教育后的虚伪堕落。

写完匡超人之后,作者紧跟着写了另一个青年——牛浦。

如果说在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的时候,作者是有过纠结和矛盾的话。

那么,在写牛浦时,作者是非常的坚定。

他对牛浦的嘲弄和厌恶要远在匡超人之上。

牛浦和匡超人出身相似,都是贫寒,稍有文化,后变得无耻无赖。

不同的是,牛浦的本性中缺少匡超人的善。

牛浦的出场,是在甘露庵。

那时的他在寺庙门前读书,是老和尚眼里勤奋好学的青年。

老和尚很信任他,在出门前,把看守寺庙的任务托付给了他。

这时,作者突然揭开了他的真面目。

“牛浦自心里疑猜:老师父有甚么诗,却不肯就与我看,哄我想的慌。仔细算来,三讨不如一偷。趁老和尚不在家,到晚,把房门掇开,走了进去。”

原来,勤奋好学是假象,牛浦竟然是一个惯偷。

他和匡超人有着天壤之别。

儒林外史市井高人人物分析(市井一等下流人物)(4)

匡超人是在中了秀才,见了文人世界的虚假后才堕落。

而牛浦却是一个天性卑劣的小人。

牛浦出身平民,可是他却看不起跟他同样出身的人。

董知县慕名前来拜见,牛浦竟然高高在上地嘲弄自家舅丈人:

“董老爷看见了你这两个灰扑扑的人,也够可笑的了。”

甚至还用老爷的口吻来训斥他们:

“明日向董老爷说,拿帖子送到芜湖县,先打一顿板子。”

世间还有如此可恶的事情吗?

跟舅丈闹翻后,他想着投奔董知县,于是卖了甘露庵的香炉等物品。

甚至都没有知会新婚妻子,就不告而别了。

冷酷无情可见一般。

牛浦后来的所作所为,更可见他下流的人生。

被牛玉圃派人将他扔进了粪坑;不顾家中原配,停妻另娶;打着与董知县交好的旗帜,到处打抽丰------

与匡超人的堕落,给人造成了遗憾不同,牛浦是一个让人痛恨的角色。

作者毫不掩饰对他的厌恶。

牛浦也无愧于是全书中最下流的人物。

儒林外史市井高人人物分析(市井一等下流人物)(5)

匡超人原本是一个上进有为的青年。

其实他可以安安稳稳过完他平静的一生。

可是,他遇到了马二先生。

马二先生告诉他,最大的孝顺就是考科举。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马二先生是好意,没想到好心办了坏事。

在尝到名利的甜头后,匡超人开始一步步堕落。

再加上潘三的引诱,让没见过世面,对金钱极度渴望的匡超人彻底迷失了方向。

考科举是为了钱,帮潘三做坏事也能得到钱。

而且,这个钱来得更快,更容易。

在金钱面前,匡超人被俘获了。

儒林外史市井高人人物分析(市井一等下流人物)(6)

匡超人的堕落,外因的作用更大。

而牛浦的下流,则是骨子里就有的。

牛浦自幼是跟着祖父长大的。祖父是一个非常老实淳朴的人。

那为什么教育出来的牛浦会是一个欺世盗名之人呢?

其实,作者在牛浦这个人身上,向读者解释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力。

在之前的篇章里,我们都已经能清楚地看到这个社会。

周进和范进还不足以反映这个社会的问题吗?

在读书人的世界里,科举考试的胜利者才能存活。

那些失败者受尽了世人的冷眼。

嫌贫爱富是世人常态,追名逐利是生存法则。

有钱的是大爷,没钱的是孙子。

甚至会受到来自亲人的鄙视。

在这样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匡超人和牛浦自然不能幸免。

牛浦看到了牛布衣的诗作,恍然大悟:原来写诗也能出名,也能攀上有钱有权的人。

他的攀富心理暴露无疑。

在船上,他遇到了牛玉圃。

牛玉圃靠着依附盐商万雪斋为生。

牛玉圃的夸夸其谈,让牛浦心生向往。

他开始向牛玉圃学习,奈何自己见得世面太少,还是在万雪斋面前丢了丑。

儒林外史市井高人人物分析(市井一等下流人物)(7)

牛玉圃对牛浦很失望,就责骂了他几句。

可是,没想到卑鄙的牛浦竟然就怀恨在心。

他利用万雪斋与程明卿的一段往事,让牛玉圃失去了万雪斋的信任。

作者安排这一场闹剧,可谓用心良苦。

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

自愿爬进去的牛浦,心甘情愿地放下做人的尊严。

像这样卑劣无行的人,活该被牛玉圃派的人扔进粪坑。

吴敬梓在这本书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读者:科举制度的罪恶。

在这个污浊的社会,名利毒害了大众。

谁也不能逃脱金钱的牢笼。

代表着社会希望年轻人,在制度前面丢失了做人的尊严。

埋葬了他们的良知,这样的制度还有什么值得留恋?

唯有打破它,才会有真正的出路。

儒林外史市井高人人物分析(市井一等下流人物)(8)

匡超人的父亲临死之前对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将来读读书,会上进一层也不可知,但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

对于孝子匡超人,匡父临死前为什么这么不放心,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老父亲见多了社会上攀附权贵的丑态,故而发出这样的担忧。

更重要的是,匡超人暴露出的野心:

“这匡超人精神最足:早半日做生意,夜晚伴着父亲,念文章,辛苦已极。”

“匡超人虽是忧愁,读书还不歇。那日读到二更多天,正读得高兴。”

儒林外史市井高人人物分析(市井一等下流人物)(9)

是什么让匡超人不再安分做生意?

是马二先生的教导——只有读书才能带来最大的利益。

匡超人是个农家子弟,他什么都缺。

马二先生在恰当的时候,于他饥饿的心田里,埋下了一颗有毒的种子。

至于牛浦,读者不会那么遗憾。

因为这个人物根基就是坏的。

他是众多年轻中的一群——代表了邪恶和堕落。

当然,没有社会的催发,牛浦也不会如此下流。

这些人,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会死咬住不松口。

他们投机冒险、冷酷卑鄙,却如愿在上流社会站稳了脚跟。

这也是这本书伟大之所在:不避讳,不粉饰,真实的社会不就是这样吗?

儒林外史市井高人人物分析(市井一等下流人物)(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