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人】

王勃文学家(1天涯若比邻)(1)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并称“初唐四杰”。 后人常称他们“王杨卢骆”。王勃现存的诗以五言居多,清新流丽,朴质自然,对促进五律的成熟作出了贡献。有《王子安集》。

【读典故】

滕王阁王勃扬名

王勃文学家(1天涯若比邻)(2)

王勃二十六岁那年,去交趾(今越南)探望在那里做官的父亲。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时,王勃听说此地有一处名胜,叫滕王阁,便想乘机游览一番。

王勃来到滕王阁时,发现阁中热闹非常,原来是洪州刺史阎公在阁中大宴宾客,以庆贺滕王阁重修竣工,当地许多官员和文人学士都来了。王勃于是也递上名帖,以文会友。

不一会儿,宴席开始了,宾主推杯换盏,好不尽兴。王勃正喝得高兴,只听宴会的主人阎公大声说:“诸位,滕王阁修缮完工,今日盛宴高朋满座,不可无诗文记述啊!不知在座的哪位愿意一显身手?”

说完,阎公命人取来纸笔,逐桌邀请,但上座那些贵客纷纷辞让。到了王勃面前,他觉得自己正有感想要抒发,就没有推辞,接了下来。没想到,阎公见此情景,却立刻变了脸色。原来,所谓的即景写作只是幌子,阎公的女婿数日前已把文章想好,就等着今天崭露头角了,不料他的如意算盘却被一个不速之客打乱了。阎公一气之下,拂袖离席,到侧厅去休息。

王勃不慌不忙地拿起笔来,写下“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两句。早有人报给阎公,阎公说了一句:“老生常谈,平平而已。”

之后,但见王勃运笔如飞,阎公的家人不断奔进奔出,传递文句。阎公越往后读越惊奇,当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时,不禁拍手叫绝,回到大厅,要亲眼目睹王勃的风采。

一个时辰不到,王勃就写完了传世名作《滕王阁序(并诗)》。阎公和宾客们读罢再三赞叹,认为王勃的一诗一序, 真乃天才之文,滕王阁必定因此文而名贯古今,誉满天下。

【读诗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文学家(1天涯若比邻)(3)

注释:1.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2.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3.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这里泛指蜀川。4.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5.宦(huàn)游:出外做官。

1.读后诵:这是一首有名的送别诗。请背诵。

2.读后思:

(1)诗中,王勃的朋友_____将远赴_____上任。

(2)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_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慰鼓励友人。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拓展】

公元672年(唐高宗咸亨二年),王勃被逐出沛王府后,无所事事,到蜀地游历,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看到眼前景物,诗人却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于是写下了这首《山中》,请读一读,背一背。

山 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大意: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何况是高风送秋的傍晚时分,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小锦囊】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甚至再难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这就是——送别诗。

【小展台】

请选择一项任务进行研究,下节课课前展示:

1.百家诗坛:选择王勃的一首诗,讲一讲相关故事。

2.百家诗画:选择王勃的一首诗,配上合适的图画。

3.百家诗乐:选择王勃的一首诗,配乐唱一唱。

4.主题研究:再探究其他的送别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