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誉满华夏的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民众总是赞不绝口,不吝夸奖。而与他年纪相仿、交情颇深,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先生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境况。不禁让人感叹,泱泱大国,为何容不下一个杨振宁?

杨振宁和谁是一个时代的人(为何容不下一个杨振宁)(1)

邓稼先与杨振宁

杨邓之交

杨振宁先生与邓稼先先生都是出自书香世家,由于父辈之间的交情,两人年幼相识,感情甚笃,长大后二人离家求学,也是书信不断。在家国危难之际,彼此相约立志成才以报效国家。

后来二人留学海外时攻读物理学,年纪轻轻就取得了极高的学位。并且始终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直到1950年10月邓稼先归国,杨振宁留在海外,天南地北,才让两人逐渐断了联系。

多年之后,归国投身中国科研的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在美国的杨振宁也取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荣誉。而这两位旗鼓相当、百年难遇的英才所面临的评价却为何是大相庭径?

杨振宁和谁是一个时代的人(为何容不下一个杨振宁)(2)

杨振宁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物理学家,他对世界物理学领域所作出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甚至在2000年的《自然》评选千年来最优秀的二十名物理学家时,杨振宁先生也是榜上有名,而与其同在榜中的都是爱因斯胆、牛顿等学界泰斗!

可就是这样一位天纵奇才在我们中国却颇受质疑,谣诼不断。时至今日,国人对杨振宁先生的喊骂声依然没有停歇,指责声此起彼伏。观其一生,杨振宁一直被黑与以下几个原因有着莫大的干系。

未能归国

1950年10月邓稼先放弃了美国优渥的科研条件和薪资挽留,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祖国的科研建设中,而与他有着多年交情的好友杨振宁却留在了美国没有回去。

后来,邓稼先为了祖国的科研工作身先士卒,鞠躬尽瘁,更是因为研究原子弹工作,长期辐射原因而染上了直肠癌。直至1986年,邓稼先老先生的癌细胞扩散全身因无法挽救而身亡,终身享年62岁。

而杨振宁留在美国加入了美国国籍,并获得了很多科研资源。美国政府给予杨振宁优渥的待遇。最后杨振宁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努力终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那可算得上是当时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有些时候,民众往往在还没有弄清楚事情真相的时候,就开始浅显的对比看待事情。因为杨振宁没有回国,遭到了很多人的谩骂与诋毁。他们认为杨振宁只顾个人发展前景,不爱国家,甚至很多人将杨振宁与钱学森、邓稼先相比较进行侮辱。

杨振宁和谁是一个时代的人(为何容不下一个杨振宁)(3)

却少有人去了解当时的真相,与回国的邓稼先、钱学森等人不同,杨振宁所进行的物理学领域是属于理论性研究,而邓、钱等人是属于应用型科技人才。简单一点来说,杨振宁是理论类研究学者,而邓稼先和钱学森是进行制造原子弹的。

且加上美国政府强行干涉、禁止在美读书的华人回中国。钱学森、邓稼先是在中国政府交涉和帮助之下才得以从美国回来的。因为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应用型科技人才是迫切需求。

而杨振宁之所以没有回来,也是因为中国政府处于情况的考虑,杨振宁的研究领域对中国的科研工作无法提供太多的帮助,所以与其归来,不如留在美国继续攻坚学术理论。

而杨振宁之所以会参加美国国籍,也是因为美国的科研资源大多受限。很多在美华人学者都无法参与学术科研工作中,并且杨振宁后来加入了美国国籍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中国国籍。

甚至在讲述自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着重申明,自己是1957年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个时候的自己还没有加入美国国籍,因此是以中国人的资格获得的奖项,这份荣耀也是属于中国的。

但后来很多人都不考虑这些实际情况,只看到杨振宁留在待遇优渥的美国,而进行一味的指责和谩骂,或许杨振宁也知道自己所面临的处境,但是他也没有作过多的解释,只是埋头与物理学科研工作里,等待有朝一日听从祖国召唤归国。

落叶归根,杨老回国

2003年,杨振宁从美国离开回到这阔别久矣的故国家园,定居于北京。但是似乎杨老的一生都在经历着非议与诋毁,可谓是动辄得咎。杨振宁归国的消息传布出去的时候,谩骂声不绝于耳,都在叫嚣着要让杨振宁滚出中国。

有些人认为,杨振宁在美国呆不下去了。也有些人认为杨振宁为人势利眼,左右逢源,长袖善舞,人老了就想着回国捞钱养老。而且加上杨振宁回国后在很多高校任聘教授,仿佛更是坐实了人们的揣测。

杨振宁和谁是一个时代的人(为何容不下一个杨振宁)(4)

杨振宁在清华大学交流会

但其实仔细想想都觉得这些揣测太过荒谬,杨振宁已经是享誉全球的大学者,要是真的贪图享受和钱财,并非说就回国这一条路,难道在美国就不能安享晚年和挣取钱财了吗?

杨振宁回国后他所掌握的很多先进物理学科研理论,让很多高校都争相邀请他做教授。而且杨振宁任聘期间不但不拿工薪,反而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支持清华大学的科研项目研究经费。

除了提供科研经费,杨老还带领着研究人员不断工作和研究学术,并向社会媒体报告自己物理学方面的众多研究进程。发表无数论文,分享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对中国物理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龚自珍在其诗歌《已亥杂诗》中有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归根是杨振宁的晚年所愿,他回到故国并非只是中国人骨子里这固有的思乡情节,更多是因为杨老想要将毕生所学都回报在这片养育他成人成才的故土。

杨振宁和谁是一个时代的人(为何容不下一个杨振宁)(5)

杨振宁清华大学捐工资

黄昏之恋

在这些被黑的众多原因里,他与翁帆的这一段跨越年龄差的黄昏之恋才是最受诟病与诋毁的。翁帆是杨振宁先生的第二任妻子,两人之间有着五十四岁的年龄差。

那一年,二十八岁的翁帆义无反顾的嫁给了八十二岁的杨振宁,一个是苍苍白发的老者,一个是年轻貌美的姑娘。很容易就让我们想到了北宋大诗人苏轼调侃诙谐自己的好友张先"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典故。

杨振宁和谁是一个时代的人(为何容不下一个杨振宁)(6)

杨振宁与28岁妻子翁帆结婚照

北宋词人张先晚年以八十岁的高龄迎娶了十八岁的小妾,苏轼听闻后,便写了一首小诗诙谐调侃自己的好友"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张先老夫少妻的故事一直被后世津津乐道,广为流传。但是当这样的爱情在当代社会重现时,尤其是这位的杨振宁先生身上,却不再是像张先那样的被人接受,网友的谩骂与侮辱甚至变得更加犀利。

似乎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翁帆的选择,也不看好这段老夫少妻的爱情,网络上那些不堪入耳的话,铺天盖地的言论已经不能再称之为评论了,而上升为一种人身攻击。

他们谩骂杨振宁为老不尊,让人羞耻。他们质疑翁帆为利卖身,贪图钱财。他们自己无法接受老夫少妻这样的爱情,便认为两人的婚姻像是一场龌龊的交易、一场金钱的买卖。

然而实际上呢?两人虽是年龄相差极大,但是却低调恩爱,婚后生活也是平淡温馨的。夫唱妇随之间,亦是举案齐眉。曾经杨振宁被谈到妻子说:"要骗也是我骗了这么一个年轻的姑娘。"

杨振宁和谁是一个时代的人(为何容不下一个杨振宁)(7)

杨振宁与妻子耳边私语

杨振宁在媒体前面明目张胆地维护自己妻子,也让民众看到了两人的温情。我们可以暂时无法理解这份"梨花海棠"的爱情,但是却不能口出诋毁,伤害他人。

子非鱼,不知鱼之乐,可惜的是这世间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但这也不能成为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不理解作为挡箭牌去肆意的攻击谩骂诋毁他人婚姻幸福。他们婚姻的存在合乎法律,但我们的谩骂诋毁却违反了道德!

尊重他人,拒绝恶意揣测

无独有偶,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只在杨振宁身上发生,细数这些年网友指责谩骂过的那些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颇丰的杰出人物,我们很难不去因人性之恶和网友的恶意揣测而感到心寒!

袁隆平老先生用尽了一辈子的时间研究粮食生产,解决了我们这样人口大国食物供应,这样有着丰功伟绩的老人竟然因为晚年买了两部华为手机、摸了一下名贵的车子就被骂上了热搜。

看看那些不堪入目的言论,"袁隆平晚年生活腐败堕落,住豪宅,开豪车!"难道这样一位伟大的老人,这样一位勤勤恳恳的科研人员还不能有拥有正常人的的衣食住行。

还有前段时间钟南山教授的儿子钟帷德因为佩戴了一个高昂的皮带也被骂上了热搜的事情,莫不是像钟帷德这样的医学界杰出人才还不能买一条价格好的皮带。

杨振宁和谁是一个时代的人(为何容不下一个杨振宁)(8)

杨振宁与妻子牵手上班

似乎在一些网友的认知里,可以接受富商一掷千金入手豪车、可以接受明星挥金如土购买名牌衣物、可以接受富商老头娶年轻姑娘。却不能接受袁老爷爷两台华为手机、不能接受钟帷德一条皮带、不能接受杨振宁先生的黄昏之恋。

我们很多时候崇拜英雄、赞美英雄,却常常将其神化,用着最严苛的标准要求着他们的言行举止。就像英雄可以马革裹尸还、可以战死沙场上,却不可以坐香车宝马、吃山珍海味。

我们一边赞美着英雄的光辉事迹,歌颂他们为百姓牺牲自己的婚姻、家庭,美誉着他们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生。却不允许他们有任何一点的私心私欲,甚至就连一些无关痛痒的喜好也要藏着掖着,一旦公之于众,便是万千讨伐!

杨振宁和谁是一个时代的人(为何容不下一个杨振宁)(9)

他们是英雄,也是凡人,有凡心,也有私欲。既是不违反道德,也不触犯法律,为何连过得些许体面都要受到指责与谩骂?为何他们使民温饱、医民之疫,却不能稍微享受一下盛世的些许繁华?

虽说我们常能听到"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这样的宽解慰籍的话语,但是很多时候"清者自清"都敌不过"人言可畏"。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纵使是英雄也不敢对抗满天的流言蜚语。

因此,希望我们在面对外界的谣言蜚语,要理智看待,不要轻易听信,又耸人听闻。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杜绝恶意揣测。我们应歌颂和感激伟人们的劳苦功高与无私奉献,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生而为人的合理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