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陆羽(733-804)字鸿淅,一名疾,字季疵。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号克陵子、东岗子、桑翁。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相貌丑陋怎么办(相貌丑陋说话结巴)(1)

茶圣陆羽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貌丑陋怎么办(相貌丑陋说话结巴)(2)

茶仙陆羽

陆羽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同时,又勤读好学,重于实践,从一个弃婴到著书立说的大家,相貌丑陋还结巴,却亲得皇帝召见,关于他与茶的故事有很多,今天择取三五事,以馈读者。

陆羽名字的由来。

陆羽名字的由来都是《周易》有关,但谁从《周易》中给他取的名字,却说法不一,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自己在所写《陆文学自传》中称自己不知所生,三岁时被遗弃野外,竟陵龙盖寺(后改名为西塔寺)僧智积在水滨拾得而收养于寺。陆羽长大后以《周易》为自己占卦,得“蹇”之“渐”卦日“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因而用它们作为自己的名姓,姓陆名羽字鸿渐。一说是他师父智积依《周易》给他取的名。陆羽是一个弃婴,《唐国史补》、《新唐书》和《唐才子传》里,对此都毫不隐讳。公元733年深秋的一个清晨,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一座小石桥,忽闻桥下群雁哀鸣之声,走近一看,只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男婴,男婴让严霜冻得瑟瑟发抖,智积把他抱回寺中收养。这座石桥后来就被人们称为"古雁桥",附近的街道称"雁叫街",遗迹至今犹在。

智积是唐朝著名高僧,而附近的寺西村里那时正卜居着一位饱学儒士李公。与积公感情深厚。积公就请李公夫妇哺育拾得的弃婴,当时,李氏夫妇的女儿李季兰刚满周岁,就依着季兰的名字取名季疵,视作亲生一般。到七八岁光景,因李公一家返回了故乡湖州。季疵回到龙盖寺,在积公身边煮茶奉水。积公有意栽培他,煞费苦心地为他占卦取名,以《易》占得"渐"卦,卦辞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意思是鸿雁飞于天空,羽翼翩翩,雁阵齐整,四方皆为通途。于是定姓为"陆",取名"羽"字,以鸿渐为字。

相貌丑陋怎么办(相貌丑陋说话结巴)(3)

陆羽喜儒不喜佛。

九岁时,师父智积想让他学佛,“示以佛书出世之业”,而陆羽心向往儒学,智积屡劝不从,因而罚他做扫寺地、洁僧厕、践泥圬墙、负瓦施屋、牧牛等重务。在这些沉重劳动之余,陆羽仍然坚持学习。没有纸练习写字,就用竹枝在牛背上写。智积知道陆羽坚持学习的情況后,怕他看多了佛家之外的典籍,心去佛道日远,就将陆羽拘束在寺中“剪榛莽”,并派人看管他。陆羽一边干活一边默通所学,被看管的人鞭打其背,直打到棍子断才住手。陆羽不堪困辱,逃寺而去,投靠当地戏班,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演戏为生,很快显现才华,著《谑谈》三篇,并任伶正。

相貌丑陋怎么办(相貌丑陋说话结巴)(4)

陆羽的茶经写做的开端

陆羽生活的年代正是"安史之乱"前后,中国文化史上儒释道三家并行,南方则儒禅汇流。陆羽初到江南,结识了时任无锡县尉的皇甫冉,皇甫冉是状元出身,当世名士,为陆羽的茶事活动提供了许多帮助。但对陆羽茶事活动帮助最大而且情谊最深的还是诗僧皎然。皎然俗姓谢,是南朝谢灵运的十世孙。皎陆相识之后,竟能结为忘年之交,结谊凡四十余年,直至相继去世,其情谊经《唐才子传》的铺排渲染,为后人所深深钦佩。皎然长年隐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但"隐心不隐迹",与当时的名僧高士、权贵显要有着广泛的联系,这自然拓展了陆羽的交友范围和视野思路。陆羽在妙喜寺内居住多年,收集整理茶事资料,后又是在皎然的帮助下,"结庐苕溪之滨,闭门对书",开始了《茶经》的写作。

相貌丑陋怎么办(相貌丑陋说话结巴)(5)

陆羽与皎然

相貌丑陋怎么办(相貌丑陋说话结巴)(6)

茶经

相貌丑陋怎么办(相貌丑陋说话结巴)(7)

茶经

相貌丑陋怎么办(相貌丑陋说话结巴)(8)

陆羽煎茶技艺高超

据说,智积和尚,善于品茶,他不但能鉴别所喝是什么茶,还能分辨沏茶用的水,而且还能判断谁是煮茶人。这种品茶本领,一传十,十传百,这消息也传到了唐代宗皇帝耳中。代宗本人嗜好饮茶,也是个品茶行家,所以宫中录用了一些善于品茶的人供职。代宗听到这个传闻后,半信半疑,就下旨招来了积公和尚,决定当面试茶。

相貌丑陋怎么办(相貌丑陋说话结巴)(9)

智积和尚到达宫中,皇帝即命宫中煎茶能手,砌一碗上等茶叶,赐予积公品尝。积公谢恩后接茶在手,轻轻喝了一口,就放下茶碗,再也没喝第二口茶。皇上因问何故?智积起身摸摸长须笑答:"我所饮之茶,都是弟子陆羽亲手所煎。饮惯他煎的茶,再饮别人煎的茶,就感到淡泊如水了。"皇帝听罢,连忙派人四处寻找陆羽,并把他召进宫去。皇帝说明缘由,命他煎茶献师,陆羽欣然同意,就取出自己清明前采制的好茶,用泉水烹煎后,先献给皇上。皇帝接过茶碗,轻轻揭开碗盖,一阵清香迎面扑来,精神为之一爽,再看碗中茶叶淡绿清澈,品尝之下香醇回甜,连连点头称赞好茶。接着就让陆羽再煎一碗,由宫女送给在御书房的积公和尚品尝。智积端起茶来,喝了一口,连叫好茶,接着一饮而尽。积公放下茶碗,兴冲冲地走出书房,大声喊道:"鸿渐(陆羽的字)在哪里?"皇帝吃了一惊:"积公怎么知道陆羽来了?"智积哈哈大笑道:"我刚才品的茶,只有渐儿才能煎得出来,喝了这茶,当然就知道是渐儿来了。"

代宗十分佩服积公和尚的品茶之功和陆羽的茶技之精,就留陆羽在宫中供职,培养宫中茶师。但陆羽不羡荣华富贵,不久又回到苕溪,专心撰写《茶经》去了。

相貌丑陋怎么办(相貌丑陋说话结巴)(10)

唐贞元二十年(804)冬,陆羽卒于湖州,葬杼山,与皎然砖塔相对。一代茶人故去了。陆羽在文学、史学、茶文化学与地理、方志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影响至深、流传最广的是他所著《茶经》在茶文化学方面的卓越成就。“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在《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诗中,耿沛即称陆羽:“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唐才子传》称陆羽《茶经》之后“天下益知饮茶矣”。陆羽及其《茶经》对茶业及茶文化的发生、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创始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