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家里有失能老人,你会选择自己照顾还是送养老院?”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

短期来说,大多数人可能都会选择自己照顾...

但是长期来说,有多少人能坚持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很残忍,但又很现实。

1

失能老人这个话题,每到年底就会被人提及。而在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方面,国家每年也都有新的政策在落实。以社保第6险 - 长期护理险为例:从2016年最早的15个城市试点,到现在逐年扩大试点范围。目前全国已有49个城市在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像是美国、欧洲、日本,最早在7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有长护险制度了。我国借鉴的就是日本的模式,保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老人保险和社保有什么区别(社保第六险有这几点好...)(1)

看起来好像很不错,报销比例基本都在85%以上,可以减少不少的经济负担。但是,真的是这样吗?首先,我们看看居家照护上门护理服务,5-6级失能,1周最多也不超过7个小时,也就是一天最多1个小时。多看点电视剧就知道,1个小时给失能老人洗个澡换身衣服都够呛...别的更是没时间做了...其次,机构照护服务长护险只报销护理费用,其他的费用都是自费...就连财大气粗的上海,长护险试点都面临着如此艰难的局面。其他的城市就不用多说了...

2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这个局面?失能老人的群体太庞大,医保资金无法完全覆盖护理费用。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自理能力一般包括 6 项: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1-2项无法独立完成,属于轻度失能;3-4项无法独立完成,属于中度失能;5-6项无法独立独立,属于重度失能;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做了一项关于失能老人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两个群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30-59岁成年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其中,自理能力受限的老人占调查人数的11.8%;4.8%的老人处于重度失能状态,7%的老人属于中度失能。据悉,中国现在有超过2.6亿的老人,也就是说,目前我国至少有超过3000万以上的老人面临失能。而我国的长护险是从医保池子中划扣资金来维持运作的!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现有的医保池子想要完全撑起长期护理险的支出,根本不现实...那么想要维持长护险运作只有两个选择:1、增加医保缴费:跟养老金一样,让我们先负担老一辈的护理费用。2、设置报销门槛:提高护理险的报销门槛,节省支出。从国家目前发布的条例来看,是更倾向于第一种的。但是养老金的现收现付制度已经对年轻人很不公平了。长护险要是再来这么一出,这不是纯纯白嫖年轻人?谁乐意啊?所以只能说社保的长护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那有没有商业长期护理险呢?有是有,但是目前来看,和政府的长护险一样:不够成熟。长期护理险在保险界被戏称为:精算师的噩梦因为精算师无法准确建立参数变化的模型,无法准确定价。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位失能老人在没有人照顾的情况下,可能剩余寿命为5年;

在有人专门护理照顾之后,剩余寿命可能为10年;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个人心态的波动,剩余寿命可能会增长为15年。除此之外还有护理人员和医疗的通货膨胀、护理状态的发生率等等,这些都是精算很难搞定的事情。毕竟便宜了吧,保险公司亏本;贵了吧,消费者不买账。所以你可以发现,目前市面上的商业长期护理险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一次性给付保额;一种是长期持续给钱。一次性给付的,首先长期这一点他就做不到,算不得是真正的长护险...但是长期持续给钱的呢,一般定价就会比较贵...佳佳只能说,保险公司长护险的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啊~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目前最好的预防护理风险的方式,就是提前规划好养老。

商业养老金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已经失能的老人有什么办法能缓解自己的尴尬处境呢?要知道,我国最大的自杀群体,是70岁以上的老人。这些老人大多数都是因为失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一部分来自经济压力,一部分来自心理压力。为了缓解这些压力,他们最终选择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社保和商保或许可以解决一部分的经济压力,但是面对心理压力:最重要的还是家人的陪伴和关心。你有多久没有好好陪伴家里的老人了?没事儿还是常回家看看吧...好了,今天就唠到这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