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黄晓明在《鲁豫有约》的节目中曾说到:“我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幸福。”

作为一个名利双收的人却说自己不幸福,这番话在网络上播出以后,黄晓明变成网民群嘲的对象。但我相信他的真诚。对大多的普通人来说,“幸福”是一个难以触摸的抽象概念,如果不是,怎会有一代代人耗尽毕生的光阴去追逐?

而在过度物化的当下社会,相当一部分人将金钱和物质的持有来衡量一个人幸福与否的唯一标准。但事实证明,金钱并不能作为“幸福”的注解。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我愿用我所有的财富和科技,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一个下午。”金钱从来都不是诞生幸福的温床。

那“幸福”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盖棺定论,但或许我们可以达成一个共识,也是“幸福”最直接、最明朗的体现,即人们内心感受到快乐。

所以,不妨放慢脚步,思考幸福来源于什么,以及我们该如何去获得幸福。

既然按我们既有的理解和生活模式感知不到幸福,那不如试着颠覆自己固有的观念和认知,打开新的视野来重新看待这个世界。

1,钱是出路,不是全部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万万不能。”这句话之所以能流行起来,想必是因为它说到了大多数人的心坎里吧。

有时候我们想想,这确是至理之言。无论是世界巨富,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我们,都同样面临着“幸福”的终极困惑。

但我们生活的当下,是一个物质丰富,而且高度消费自由的社会,金钱流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沟通及运转的前提。因此,金钱时刻都与我们工作、生活密不可分。我们根本无法想象没有钱该如何生存。

一个朋友自己做着小本生意,几经周折,事业才刚刚起步。在一次高中同学婚宴上,赴宴的大多都是公务员和大企业的高管,席间聊的基本都是房价、旅游、升职等话题。而我的朋友事业刚起步,还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她自然不敢搭话,有时候主动打招呼,对方只是象征性地点头回礼,极其敷衍。

那一次经历对她造成很大的刺激,她说自己从未有过这样羞耻感。从那次以后,她很少参加群体宴会,估计是在闷头发财,争取做个有钱人吧。

我很能理解他的处境,作为同龄人,谁不曾在这种焦虑中度过呢?甚至有背起行李,愤然远走的冲动。

三大定律的基本内容(掌握这三大定律)(1)

但在群体社会中,个人和社会是捆绑在一起的,有高度的同构性,属于水涨船高的关系。《自卑与超越》有那么一句话:“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与他人愉快地联结,实现自我价值的增长是超越自我的前提。”当整个社会都认定“金钱”是验证一个人的才能的最佳方式时,我们只能通过赚钱来证明自己。

努力赚钱是为了能更好的融入社会,维护自己的尊严,为了让自己得到最大可能的平等对待。只有这样,我们内心才会少几分愤慨与不平,多一份旷达的快乐。

但如果过度地强调金钱,我们更会将自己推入漩涡中。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对金钱的欲望是个无法填实的黑洞,没有的时候坐立不安,得到了又不知足,然后又开始焦虑。就这样进入恶性循环中,周而复始。最终损害的是自己的生活品质,浪费的是自己的宝贵光阴。

2,人生的真相是折腾

成年人听过最多的一句话莫过于:“找一份铁饭碗工作,才是唯一正确的出路。”说这话最多的是我们父母和长辈,而我们往往也半信半疑,半推半就勉强地做出选择。但在这个世上有唯一正确、长久发展的路可以走吗?

我有一个同学,毕业后进了国有企业,可以说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铁饭碗。

进国企后,他和企业里的姑娘恋爱,不久两人结了婚。几年下来,买车买房又生娃。可谓是世俗意义上的人生赢家。

可惜好景不长。受去年疫情影响,他们企业订单量骤降,一开始还保薪留人,到最后一轮一轮的裁员。他们夫妻两也被裁了。一场变故便彻底打破了他们苦心经营的“稳定”。

两夫妻离开国企后,自营一家饺子店,起早贪黑地过着折腾又忙碌的生活。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曾说过:“一切皆流,无物常驻。”智慧的哲人早在几千年前就洞穿了“变化是万物本身不变的规律”。

三大定律的基本内容(掌握这三大定律)(2)

俗话说:“缺什么就找什么。”我们之所以追求安逸,除了安逸本身就难以实现,变得弥足珍贵以外,还有贪婪心在作祟——我们想避开变化,一劳永逸的获得稳定舒适的生活。

在变化和挑战面前表现得畏惧也是人之常情,因为变化意味着可能失去,挑战意味着可能淘汰。但我们自己想想,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科技发展快速更迭、职场竞争优胜劣汰。。。。。挑战和变化无处不在,我们能躲得过吗?

与其挖空心思地奢想找一套统一方法论,不如建立好积极应对变化的良好心态,提升自我,让自己不断地变得强大,以更好的状态去迎击挑战和变化。

3,最硬的关系是自己和自己

小时候常听到一句话:“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样的话,让未曾涉世的我养成了讨好和迎合身边的人的思维习惯。在人情社会里,懂得如何更好的与他人友好的共处,是情商高的一种表现,但这种意识培养最大的弊端在于,它抬高了外界对个人支配作用,在精神上麻醉了个人的自主意识。但现实告诉我们,把希望寄托在他人,期待他人的给予来提升幸福感的人,往往都事与愿违。

三大定律的基本内容(掌握这三大定律)(3)

电视剧《独生子》里的林小音和丈夫李奥结婚之后,过上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看似安稳圆满的婚姻生活。但其实这样的生活相当脆弱。

林小音是个心软善良的女人,虽然嫁到了婆家,但她对娘家的关爱却丝毫不减。

为了减轻娘家人的负担,她私自动用了丈夫的所有积蓄,帮不成材的弟弟垫付买房的首付。丈夫察觉后,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触及到家庭地位和话语权的敏感问题,变成了两个人离婚,甚至两边家庭矛盾升级的导火索。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人伦关系极其复杂,我们通过单一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来为它定调,这样的做法确实有失公允。但如果我们从更深的层面思考问题,就会发现它背后强大逻辑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黑格尔说:“凡是合乎理性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凡是存在的都合乎理性。”

我们把希望寄托到他人身上,意图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那自然就想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喜恶取向,这样使得两者之间出现冲突就在所难免。

最后换来的,都将是镜花水月。

独立自主,是一个人信心和底气的来源,只有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任凭风吹浪打,我自信步闲庭。

苏格拉底说:“知识即德性。”他提倡多学习知识,知识是获得理性和自我完善的唯一途径,这是幸福的加法;但流俗幸福学却在教导我们在人生面前多做减法,通过灭欲来为灵魂清零。

人生就像潘多拉盒,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其实它更多缘于一个“巧”字。踏破铁鞋无觅处,有些东西近在咫尺,但稍纵即逝;有些东西看似很远,但却在一念之间。

,